网贷行业的深度认知(一)

用户头像
究竟法门
 · 四川  

$乐信(LX)$ $奇富科技(QFIN)$ $小赢科技(XYF)$

社会对网贷行业有很多很深的误解, 被这些误解所迷惑, 就很难看清楚行业的真相、全貌。 进而更加无法预判行业的监管政策,以及这些监管政策出台对行业的影响。

1、高利贷?

网贷是不是高利贷? 是。 但是。

给朋友借1万块钱用两个月,不要利息。 花钱请朋友吃一顿,600。变相月息3%,算不算是高利贷?

银行信用卡1万分期1年, 但是卡的年费来个800, 算不算是高利贷?

同样的结果,不同的说法而已。

所以,贷款利率,必须得结合贷款额度、期限才能总体评价。 影响社会稳定的,是大额中长期的高利贷,贷了就翻不了身万劫不复。 不管贷款额度高低,每笔贷款都有一定的费用。以现在商业活动的成本,一次活动随随便便就是一两千。

网贷一般单件1万额度,期限1年,等额本息。 这个贷款成本算下来,也就是正常的一次商业活动的保底成本, 就像饭店的最低消费一样。

如果所有费用,都必须算在利率里面明示,那一笔1万块的贷款,36%利率很容易; 一笔1000块的贷款,100%的利率也有可能。 信用卡我这笔只分期800,你就收我800年费,利率100%。

所以,如果只允许24%的利率,那么就得允许24%之外再加点什么,类似于信用卡年费这种的会员费啊,等等。 让市场去自适应。 贷款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提供足够的供给,让客户自己去选择,让供给之间去充分竞争。

2、这么高利率,怎么会有需求?怎么会有人去贷。

应急的时候,掏出身份证,半小时就到账。 不用找朋友借,请客吃饭还要欠人情。还搞得朋友圈到处都知道某人在借钱,何必呢。 要脸面的。

每月还款也就1000块。 每月少抽点烟喝点酒,或者找父母、送点外卖,跑滴滴, 还是轻松就还了。

这么方便的贷款,为什么不去用呢?

看起来利率高,其实还款压力很小。 如果这点钱都还不上,那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自己为什么混得这么差? 为什么在银行办不到信用卡?

3、网贷暴利,赚了不该赚的钱? 其实不是,3-4个百分点赚的是科技进步的钱,赚的是互联网+AI大数据的钱,赚的是比传统金融运营提升省下来的成本。

除去信用卡借款不说,去银行柜台贷1笔1万块的钱,银行不给贷。因为一算人工,10%的利率肯定是做不下来的。 额度太低,24%的利率银行也不贷,没赚什么钱,麻烦事情一堆,还落下个骂名。

心在仅24-36就高达年1万亿贷款额,相当于年1亿人次1万额度的贷款。 整个助贷,也就赚了3%差不多300亿;国家税收六七百亿。 赚得其次的,是抖音这些流量怪兽。 在产业链中,抖音流量费就像民间借钱请客吃饭的费用一样,是中间的活动费。没这笔费用,没办法运作。

所以,网贷行业,助贷平台,除去费用,其实只赚了3-4个百分点。

监管只让大家把所有费用加上写明利率,为啥不允许把流量费、税费刨开后写明利率呢?

把这层皮拨开,你就会发现网贷和民间高利贷差别实在太大。 民间高利贷是大额,不交税,往往还和黑社会联系在一起。 真的是社会的毒瘤。

3-4个百分点,是助贷平台为了解决底层阶层年1亿人次平均额度1万的短期应急需求,这是传统金融效率不够解决不了的。

助贷平台,赚的是比传统金融体系效率更高,节省下来的这部分运营成本。是合理利润。用互联网手段看起来赚钱是容易,但绝非暴利。 这是互联网+AI大数据的魅力。 赚的是互联网+AI大数据的钱,科技含量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