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科技(SH603690)$ $正帆科技(SH688596)$
突然发现,至纯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被表面很差的财报掩盖了?
根据最新了解到信息,推断得出,上半年至纯科技多了一个重磅新客户?它的第一客户看起来依然是个迷。公司不会透露,连至嘉大宗气站二期的项目地址都不能透露,因为根据地址,就直接可分析得到这个气站供应的客户是谁了。
大宗气站的收入增速,与它供应的晶圆制造工厂的产能利用,是正相关关系。
再来复盘一下,至纯科技大宗气站的建设情况。
2022年财报:
这个就是至嘉大宗气体一期,供应上海集成电路设备与材料创新中心。//这是100%确定信息
前期我推断得出这家公司为第一大客户时,心中依然有疑问。因为该公司的业务定位,的确不太支撑这个结论,但感觉在2023年所披露的历史前几客户中,貌似也推断不出来。
是否可以大胆设想一下?2025年上半年有一个重大的新客户产生了?这个新客户的工厂与大宗气体二期的地址在一起。只要找到二期的位置,就能找到这个客户了。
2023年财报:
二期,初始预算4.48亿,当年投入了1.39亿;还在建设中;
预算变成7.43亿(24H1还是4.48亿),预算不靠谱、大幅调整,是至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现象。
二期也是分批建;去年的投入基本上转为固定资产了,转固金额3.57亿;
跟公司沟通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上半年1.33亿大宗气体收入,大概6000多万是一期,且关键的一点,这个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了。今年年化大概在1.2~1.5;
2024年至嘉收入为1.54亿,当年二期已经可贡献部分收入了,但应该还不多;
因此,至嘉一期今年收入同比去年,变化不会很大。这说明上海IM公司今年逻辑上不会大量购买至纯的清洗设备、系统集成类产品/服务。上半年收入达到5.64亿以上,逻辑上不成立。
今年上半年至嘉收入1.33亿,大概有7千万属于二期所贡献,且产能处于爬坡过程中;
因此,这个客户,可能才是至纯的第一客户,且比较新。产线在二期气站所在地附近。从公司去年下半大幅提升二期项目的预算来看,这个客户的需求量,也许有扩张。
公司反馈该客户是晶圆制造量产线,上海IM是中试线,有所不同。隐含了谁是第一客户
上半年至纯对该客户的收入不低于5.64亿,大概率在6亿以上。
至纯只有同时给它供应气体、清洗设备、高纯介质系统等,才能支撑这个收入。
如清洗设备能导入,又有大宗气体这种长期稳定收入,可能的确存在逆转的可能。这也许是它的财报很差,但估值相对正帆科技好很多的原因。成交也极其活跃,大多数时候要敬畏市场,而不是嘲讽。
当然,以上全是推断,这个谜题的关键,就是继续找到二期项目的地址了。
纯研究,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