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经典的高管股票交易案例,复盘一下。
安井食品的刘鸣鸣董事长,2018年3月底持股2731.5万股,到2019年底是1948.7万股;这段时间卖到了782.8万股;
2019年底股价53.22元,2021年2月股价最高达到255.5元,一年多点涨了近4倍;
不看2018~2019年那些相对细节小的差异,就看大趋势。刘董事长在一轮大牛市之前的一年多,卖掉了782.8万股。这些股票卖出的均价大概在40元左右(粗略未动笔估算)。
如果交易的水平较高,均价卖在200元(相对最高点有20%的折价,这是雪球散户高手都可做到的水平),每股少卖160元,合计约12.5亿。
作为对公司相当了解的长期高管,为什么事后来看,它的卖出价格会如此之低?卖的还不如一个韭菜?对照上面的动态PE估值历史趋势,貌似也很好理解,可以理解了。
2018~2019年,公司动态PE在【26,42】倍之间,这样的估值,一点也不低,就算当时的安井是成长潜力很大的细分行业龙头,这种估值,从价值投资视角看,也属于合理偏高的状态了。因此,它的逐步卖出,至少也算是可以理解,而不是站在事后来看,那种错失未来一年多大牛市的极其菜的水平。
2020年开始发生疫情,这对预制菜的安井,反而是重大利好。2020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6%,利润大幅增长35.3%,可能是当时极其优秀的财报了。中报收入增长22%,利润更是增长达到54%。2020年完全是有业绩支撑加上情绪驱动的双击下的大牛市。
但这种行情,事前完全无法预料。当然,如果它基于对公司长期的看好,在牛市前一股不买,也是一种很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少牛股的实控人,在高峰时都没有卖公司的股票。不过刘鸣鸣只是核心高管,不是实控人这种角色,卖出部分股票"改善生活",完全可理解。
这种牛市的错失,不能看成是交易水平的问题。拿到了的,运气是重要因素,但也不全是。
2023年6月至今,它再也没有卖股票了。如果这个阶段还卖,只能说水平太差了。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