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很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
不管是买基金、查信用卡账单,还是浏览财报、配置资产,金融服务越来越离不开手机、软件和系统了。
过去是人找钱,买个理财产品还得托熟人、靠推荐;现在是系统找你,系统的风控、分析、推送,有时候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自己。
很多看似熟悉的场景,其实早已“换了路数”:投资不再依赖理财经理,而是在App里设定一个长期定投。
银行网点持续减少,尤其是现金柜台,往往只剩下老年人在排队取养老金。而曾经人声鼎沸的券商交易大厅,如今早已变成无数手机终端上的静默点击。
这一切的背后,是金融科技正在悄然重塑金融行业的运行方式。钱仍在流动,但承载它的“管道系统”,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那一套。
今天我们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数说起:中证金融科技(930986)。过去一年,该指数累计涨幅达125%+,引发了不少朋友的关注。(中证指数,2025.07.14)
尤其是在近期“稳定币”等话题带动下,指数迎来了年内第三波明显上涨。但与此同时,估值水平也快速抬升,进入相对高位区间,后台询问的朋友也就更多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系统看看:这个指数有何编制特性?选取了哪些行业和样本?当前的位置,又该如何理性看待?
一、金融赋能科技:旧系统的再编程
“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词其实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在不同时代,承载的意义并不一样。
最早,它代表的是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后来,承载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而现在,它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一种让金融业务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能力。
简单说,它不是创造一种“新金融”,而是用技术手段,把原来那些人工操作、碎片接口、数据孤岛统统打通、串起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强化风控。
这些年我们看到:银行的财富管理,不再靠“金牌理财师”,而是靠算法生成配置方案。券商的投研与交易系统越来越“集成化”,不仅能执行,也能辅助分析。基金销售从渠道转向平台,蚂蚁、东财、理财通、雪球、且慢、同花顺等,几乎成了新一代“金融入口”。
金融科技,不是“科技+金融”的加法,而是用科技重构金融能力边界的乘法。它的本质,是把金融服务标准化、规模化、产品化。
二、中证金融科技:金融底层系统集合体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930986)由中证指数公司于2017年6月22日发布,它旨在反映A股中产品与服务涉及金融科技方向企业的整体表现。
这不是一个泛科技概念指数,而是聚焦于那些用技术构建金融系统能力的企业,比如支付清算、智能风控、交易平台、财富服务接口等底层环节。
指数样本来自中证全指。首先剔除流动性较差的个股,再在剩余股票中,挑选主营业务深度参与金融科技场景的公司,最终选出不超过100只作为样本。截至2024年7月16日,实际样本数为57只。
“上限100,实选57”,这个数字说明真正具备金融科技实质能力、同时满足规模和流动性要求的A股企业并不多,金融科技的发展仍需要百尺竿头。
指数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单只权重不超过10%。每年6月和12月定期调整一次,必要时也会临时调整,确保结构代表性和可投资性。
由此可见,它不像银行、券商那样直接面向客户,也不像科技巨头那样引人注目。更多时候,它代表的是那些在后台搭系统、跑数据、连接口的公司,是金融行业的“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分析者”。
三、三轮上涨:指数估值进入较高区间
过去一年,金融科技指数经历了三轮明显上涨,尤其在近期“稳定币”等政策话题的带动下,阶段涨幅再次扩大,引发了更多关注。
但与此同时,估值水平也同步走高。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5日,指数PETTM为83.46倍,全历史百分位83.46%;PB为5.85倍,百分位83.01%。无论是从绝对估值,还是相对分位来看,目前都处在一个偏高的位置。
这意味着,指数短期再进一步上涨的难度显著增加,更多取决于市场情绪和流动性驱动。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这类较高估值状态下介入,已难以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
从工具角度来看,金融科技产业在大金融体系中的位置较为特殊,具备一定的进攻属性。如果未来市场有望走牛,仍可能扮演阶段先锋的角色。
目前,金融科技ETF(516860)规模已达11.62亿元,流动性较好,具备一定代表性,可作为观察资金情绪的辅助指标,纳入关注列表。不久前,场外也已有相应跟踪产品(A:023536 C:023537)发行。
不过,指数自身具备较强的波动特性,与市场行情联动紧密,不适合作为组合的长期底层资产。对于新手投资者,不建议贸然配置此类细分主题。对具备一定市场判断能力的投资者而言,可将其视作一个结构性方向,等待估值回落至合理分位后,再择机进行小比例配置。
主题类ETF的价值,主要在于提升对行业变化的感知力,而不是依赖它本身承担长期稳定收益的角色。
指数是工具,不是答案,重在理解其结构和逻辑,比“赶点进考场”更重要。
四、“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五、“61”指数基金估值表(0379期)
==================
下一期将回到指数质量,分享指数ROE的特性、各指数ROE的变化,及更新估值表内相应数据。
==================
数据整理不易,还望多多点赞、转发支持。
扩展阅读:《指数基金文章目录列表》(新手必看)
$沪深300ETF(SH510300)$ $金融科技ETF(SH516860)$ $证券ETF(SH512880)$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在做出投资决策前,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基金的法律文件,如《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