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客户奇瑞汽车销量22.4万同比增长14.7%。奇瑞其实今年表现不错,因为俄罗斯去年政策原因透支了今年销量,出口受影响比较大。在前几个月出口增速一般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15%左右的增速。(奇瑞出口基数非常大,说明国内市占率提高比较快)。7月今年最重要的车型风云A9L开始销售,竞争力比较强(个人觉得同级别性价比超强),销量值得期待。奇瑞的电动车占比很小需要一两个爆款带动。7月份出口增速在高基数下又达到了30%增长,似乎出口开始恢复发力。奇瑞国内市占率低,如果新能源产品能够起来未来国内市占率提升空间不小。下半年奇瑞的目标销量200万台,有点夸张,个人觉得环比上半年应该有比较大的增速。新泉去年底安庆工厂修好,配套奇瑞的安庆出口工厂,估计今年开始逐步上量。继续增加渗透率。第二大客户特斯拉销量同比估计持平。特斯拉廉价Y四季度开始销售,总体会提高出口竞争力。国内销量个人觉得除非有比较好的价格,不然竞争力不强。国外喜欢价格便宜的简陋版车型。海外市场需求应该比较大。特斯拉两年的拖后腿,估计在今年四季度,明年开始进入新周期。第三大客户吉利汽车销量23.77万同比增加58%,环比略增。吉利今年在出口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总体销量大增。二季度新泉配套部分星愿开始上量以及新车型星耀8,相对受益。新车型领克900不确定配套。后续上市的银河M9在杭州钱塘工厂生产以及杭州湾工厂生产极氪8.9X,改款001大概率新泉配套。7月燃油车星越,博越,缤越,帝豪等集体改款,销量有所恢复。上调了今年销售目标,下半年销量总体好于上半年。第四大客户,理想汽车同比下降40%,今年理想的车型,同级别新车型竞争者很多!换代L6.7.8也是小改总体竞争力减弱。前面给的预期也不高。全年增长有个20%就不错了。mega mvp月均接近2000了,其实不错。i8,i6看预期也不要太高。第五大客户疑似蔚来汽车销量2万同比微增,乐道L90,8月开始交付竞争力不错估计会有不错的销量。新泉确定配套et5和乐道L60,L90不确定。其他客户零跑汽车销量5w台同比126%,零跑杭州钱塘工厂的车型应该和新泉有合作关系。可能是零跑b10。小米汽车配套门板。比亚迪,长城汽车等量小就不赘述了。7月重卡销量同比增长42%,新泉是重卡内饰绝对龙头。(以前营收占比高,这几年乘用车营收暴增,现在影响不太大)。总体来说今年特斯拉和理想汽车表现不太好,拖后腿,因为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资本特别爱炒整车价格低越卖得多单车毛利越低,要利润价格高销量又不好。没有海外市场拓展能力的真的比较难。整车很多销量起来了除了产能利用率上升不亏钱,但是想赚大钱很困难。太卷)这两家基本是稳价格最狠的。但是总体来说两家的销量也基本是未来低位了。特斯拉最大的优势是按照现在的政策,美国本土的电动车自动驾驶没有竞争者能跟特斯拉形成竞争,基本会形成未来美国本土的电动车和智驾垄断。(中国车又进不去)随着廉价Y等新车出来,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出来,明年销量应该不会再拖后腿了吧?
理想随着i6,i8上市,总体销量还是会慢慢回到4.5万一月左右的位置。这两家公司的优势就是品牌溢价,如果要走量还有比较大的降价优惠空间。现在看来新泉的布局还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去年加速投入海外,虽然墨西哥有政策风险,欧洲投资进度比较超预期,一季度已经有一亿营收。出海是反内卷最好的方法。(新泉的发展逻辑其实就是性价比成本控制能力最强的细分卷王,能切入能渗透的都在做了,后续国内很多客户的切入难度逐渐增大,毕竟很多整车厂自己有自己的子公司内饰工厂,只要不亏死不好搞定!)关于墨西哥美国政策,去年害怕的极端风险基本解除了,美国搞了全世界,但是对墨西哥汽车零部件也是豁免。现在贸易政策来看美国出口很多国家是0关税,对于墨西哥零部件-美国整车-0关税国家这个路径是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的。中国依靠强大的供应链性价比,美国依靠0关税出口,蚕食欧洲日韩车企在非汽车制造国的份额。而且新泉美国德州工厂估计年底也快建好了,今年扛过去基本这个风险就解除了。欧洲德国工厂和斯洛伐克二期也在建设。三个工厂的规模不算太大,新泉从23年开始的资本扩张期(建厂多,财务压力大)逐步解除。未来2-3年就是把安庆工厂,墨西哥二期,上海二期,常州外饰,斯洛伐克一二期,德国工厂,美国工厂产能逐步填充的过程了
7月大盘火热,新泉股价很受伤。搞不太懂,我自己的测算二季度其实不错(除了上海二期扩产新厂投产又会有新的前置费用可能会影响利润端,但是材料成本,汇兑等等其他问题都相对利好),而三四季度随着吉利,奇瑞,理想,特斯拉等客户新车上市总体会逐步越来越好。新泉股份这个股票比较多的极限打压,我记得比较深刻的几次,19年4月一季报不好,大盘不错爆砸一波,机构买了翻倍的量回来,下半年开始起来。(那时候出口增速,吉利奇瑞新项目投资进入回报期,我兑现了一些其他票加仓。)20年7月,大盘和汽车股暴涨,它狠狠的压了一个月,8月出半年报前两天开始起来。(那时候重卡占比高,国产车出口增速大,顺周期业绩测算没问题,我清仓了几只票加成了第一重仓股。)21年9月大股东减持,快速砸给了机构。(因为特斯拉Y开始配套,我清仓了一些其他新能源股票加成了超级重仓)22年3月俄乌战争,4月封疫情上海暴砸(砸锅卖铁加成了满仓,还动了点外面的资金,俄乌战争俄罗斯汽车市场基本让中国拿下奇瑞,吉利是出口大户,特斯拉y大量堆积订单不会受疫情太大影响)。所以新泉这个股票特别爱极限打压,特别爱在成长期之前搞事情。这个月忍痛卖了些其他票又加仓了
成本恢复到正数了!至于这次是业绩雷了还是又是在新成长周期前的极限打压,看运气了
个人觉得,未来2-3年是新泉的出海大年,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部分车企自己做内饰暂时不用第三方,很难切入,除非竞争继续加剧,让整车厂有内饰降本压力,淘汰自有子公司引入第三方内饰降本,所以国内市占率增速可能降低)。国产车国内市占率会继续提升(新泉国产车占比高)。国产车出海加速,部分新势力增加出口出海,新泉提前布局海外产能会比较受益(国产海外市占率增速会提高,新泉配套海外其他客户,双重受益,新泉海外市占率高速提升,同时客户群体更加分散财务稳定性增强)。中国汽车逐步在全球市场份额提升是大势所趋。出海好赚钱也有政策风险,仓位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调整。除了出海就是新泉股份从仪表板为主的内饰,开始向其他内饰,外饰,座椅的扩张能不能走得顺畅。总体来说内饰外饰这个赛道比较大(也不容易被整车厂黑心降本,看得见摸得着),新泉在内饰产业市占率很小,赛道空间依然很大(成本控制能力竞争力又强,容易逐步蚕食份额)。也可以向机器人,低空飞行等产业拓展。(新泉股份从来不蹭热点也从来没炒过什么概念,基本就是业绩增长硬推,估值从接近30倍搞得现在接近13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这两年因为等新泉的下一次成长期,基本错过一波底部牛,比较可惜,但是因为15年的伤痛,我的投资策略还是以不炒任何概念慢慢推业绩来为主,熬了10年收获不少错过亦多,继续熬着,再熬一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