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七年后,某天突然就想明白了股市中“周期”的存在和价值,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的“以年为单位的超低估股票轮动”交易体系。这套体系属于邪修版的价值投资,具有确定性强、容错空间大、可复制、门槛低、没有复杂模型、无需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无需频繁操作等特点,适合有耐心、有稳定现金流、愿意以年为单位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唯一的缺点就是逆人性。今天通过雪球总结下作业,分享给性格相似的投资者供参考,期望能有所启发,早日发现股市的确定性。
“以年为单位的超低估股票轮动”交易体系,需要投资者具备并相信“周期”这个股市基础认知,“周期”是事物变化过程中多次重复出现的某些特征,是一种确定性的规律,唯一不确定的是重复时间间隔。在相信股市存在“周期”的前提下,来分解说下“以年为单位的超低估股票轮动”的交易体系。
1)以年为单位
指的是:行业下跌时间按年考虑、持股时间按年规划、分批买入可持续多年。打持久战,这个是很难的,想想几年的时间,你可能从没谈恋爱到结婚生子了,你已不是当初的你,但你还要持有这只股票。这个以年为单位要考虑清楚你的资金情况行不行,能不能持续执行这种策略。
这里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在低估区间分批买入的策略。在判断股票价格处于安全边际区间时,分批买入建仓,最终获得一个处于近10年低点、仓位达到规划要求的平均建仓价格,为将来高估阶段分批获利了结打下基础。整个买入价格区间可能持续一两年,甚至三四年。
以中国太平为例,下面是中国太平季度K线,可以看出这只股票的周期性非常明显且确定,本轮周期从2018年3月跌到2024年3月,跌了6年,最大跌幅87%(疫情加上港股流动性危机,延长了本轮下跌周期,澳博控股等也是)。我在2024年1月30日建仓一直买到25年4月。
2)超低估
指的是:能一眼看出股票便宜的低估,我们最好投资显而易见的机会,那种需要详细分析企业财务经营状况才能看出是否低估的股票不是目标股票,因为你分析了也不一定对。什么是超低估?比如2024年200多亿的中国太平、3000多亿的中国人寿H,今年100亿的招商积余、110亿的海螺创业等等,可以一眼看出便宜。这套体系的超低估是要从跌了好几年的行业里选的,那种预计未来能值1000亿,现在才300亿的低估一般不考虑。
怎么选超低估股票?由于市场每段时间是有行业偏好的,且行业周期的确定性是大于个股周期性的,所以一般先选择跌了几年、被三杀(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行业跌幅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看不到前景的行业,再从行业中挑选两三支股票进行尽责调查,买入那些个人预计至少赚一倍,预计能涨4、5倍的股票更好。
预计能涨4、5倍的股票一般都是当下市场眼中的“坏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支撑这种“坏学生”的标签,但千万不要被这些原因迷糊,需要牢记:正是因为这家公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它才能如此低估。这些问题里有些是偏见,有些是真的问题,但当这些问题随着时间都解决了,这不正是股票以后大幅上涨的原因吗?行业里的“好学生”、“坏学生”怎么选?“好学生”竞争力强、跌幅少、但上涨空间也小;“坏学生”跌幅大、总感觉要倒闭、但上涨空间巨大。建议在判断“坏学生”死不了的前提下,最终仓位以“坏学生”为主,留一小部分仓位给“好学生”,毕竟我们买股票赚的是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价。 比如,现在乳业的伊利和光明,现在让选一个进行投资,我选光明,翻倍的概率要远高于伊利(用家人账户已经开始建仓光明)。
3)股票轮动
指的是分散持有不同行业,每个行业买2、3个股票,在某一行业处于周期中末期时分批卖出,买入其他周期底部行业的股票。判断行业周期阶段,直接看季度K线就挺好。
在个人没有集中投资能力或者这个机会的确定性不那么强的情况下,不要受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好好看住等类似思想影响。不用怕行业分散,持有一个行业你不一定能熬得住,多找几个行业才能轮动的起来,保证未来几年的收益。
关于轮动卖出点的考虑:超低估股票会慢慢变得低估、正常、高估,一只股票你预估周期反转之后能涨到100块钱,那在50块钱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卖了,80块钱的时候基本卖完了,不要想着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给别人留点。轮动也可以考虑市场爱好轮动,比如像今年不受待见的消费股,过两年又会是市场追踪的靓仔。
这种投资体系持股时间长,一直拿着不动也很无聊。在保持总体仓位的前提下,用小部分仓位做做波段调剂下心情是没问题的,做对了降低成本,做错了增加持仓量,心态放平和,反正周期反转之后都是盈利。
从上面的体系介绍可以看出,“以年为单位的超低估股票轮动”交易体系可以概括为“在跌了很多年的行业选超低估股票,分散行业长期持有,周期底部分批买入”,用这种方法赚钱是确定的,剩下的是多长时间赚多少钱的问题。
交易体系先就说这些,下面说下目前的持仓。今年持仓组合收益率24.29%,主要集中在保险、物业、医药医疗,还有部分博彩、化工、造纸、环保水泥。
1)保险。保险持仓目前主要是中国平安A/H、中国太平,之前还持有过小仓位的中国人寿H、新华保险H、中国太保,为简化股票数量后来都卖了。这两支股票的阶段已从超低估走向了低估,不再加仓、减仓,等待高估后轮动。
2)物业、博彩、造纸、环保水泥。澳博控股、海螺创业、新城发展、理文造纸等,处于低估与超低估中间位置,利用工资等现金流持续加仓中。
3)医药医疗。中国中药是不属于这套投资体系的股票,买入是为了投机。华润医药的周期与港股大周期是错配的,所以最近一年行情不怎么好,而且它就是前面说的那种预计未来能值1000亿,现在才300亿的低估,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