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价超预期大跌,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
关于生猪的内部电话会议和路演也变多了,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认为还不错的,和我的观点大部分一致。
周末GS战发酵,对于生猪+农业肯定是偏利好的。
我3月底4月初就满仓猪肉,当时我记得4月7号千股跌停,猪肉小涨,4月8号猪肉板块集体涨停。
当时的文章往前翻翻都还能翻出来。
以下是该电话会议关于生猪 养殖行业的核心观点总结:
一、二育对猪价影响有限
二育的养殖时间和体重增长有上限,超过两个月就会动态进出,对供给影响是动态平衡,在2022 - 2024年大部分时间里,二育对猪价影响不大。
(金一木点评:应该是短期影响有一点,中期影响不大。)
二、效率提升推动供给增长,非瘟消退是关键
能繁母猪数量变化不能完全反映代表供给变化,效率提升(如换种、管理水平提升、非瘟消退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高)是供给增长的重要原因。非瘟消退使得了养殖效率的“折扣”,相当于母猪数量实质增加,这一因素被市场普遍忽略,却大幅增加了供给。举例了牧原今年出栏增长了40%,但是能繁只增长了10%。
(金一木点评:确实啊,能繁没增长太多,但是猪价却超预期下跌,母猪效率是关键。)
三、对2026年猪价悲观
由于2026年猪价会跌破市场之前的预期,14元、13元甚至12元都不是底部,目前猪价已跌破所有企业成本线,行业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
(金一木点评:和我的看法一致,亏损月+2和+10,加速深度去化,最低谷有可能4块多,平均5块左右,我个人观点。)
四、产能去化节奏
1. 阶段一(2025年年内):以集团企业去产能为主,每月能繁母猪去化幅度约1%。官方要求去化100万头产能。
2. 阶段二(2026年春节后):散户开始去产能。春节后消费淡季,亏损加剧。
3. 阶段三(2026年中):上市企业会进行更剧烈的去产能。
同时,今年年底非瘟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定性,若影响不大,2026年猪价会进入低位并推动行业深度去产能;若今年年底非瘟超预期,猪价走势节奏可能类似2023 - 2024年。
原文全文如下,由AI生成,可能存在错别字。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两个因素相互一碰头导致的。我们看到的数据就是最近一个月的猪价快速地下跌,这个是最近一段时间猪价的表现的原因。
但是说到这我们一般都会想讨论一下二育的情况。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家对二育的关注度都是非常非常高的。之前大家很多人也会把二二年猪价的上涨归结于二育,所以我们在二四年的时候专门发了一篇讨论二育的报告。
其实讨论二育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二育的时间不能够无限拉长,猪的库存是不能够无限累积的。还有一个时间限度,比如一百二十公斤的膘猪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基本上就要长到一百四十公斤或者更高。
但是从市场上大家调研的数据以及三方统计的数据上来看,二育销售的体重也很难特别特别大。所以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一百二十公斤养两个月基本上就要到一百六七、一百七八这样的体重,在这个体重之下基本上就要必须卖掉了。
或者说对于大部分二育来讲会选择卖掉,这就意味着如果二育的时间超过了两个月就一定是动态的,就一定会有进有出。所以我们当时也做了一个模拟测算,它最终对于供给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平衡。
所以我们认为今年、去年二三年、二二年在大部分时间的里面二育对于猪价的影响都没有那么的大。顺着这个逻辑再来展望一下未来的猪价。
其实在一两个月之前的时候大家市场上普遍认为明年的猪价的基准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比如有些人认为应该最起码不会跌破十四块钱,最悲观的也认为不会跌破十三块钱。
得到这个结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繁本身在这一轮周期里面增加的不多。比如看农业部的数据,从去年年初到现在能繁的增加幅度可能只有百分之二、百分之三左右,同时又有非瘟的事情。
但是我们之前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能繁不增不代表供给不增,当然也就代表了不一定猪价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能繁不增供给如果增加,它的来源就一定是来自于效率。
从今年的情况上来看其实我觉得有两个数据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证明。
· 第一个数据是牧原的数据。我们看到今年牧原的出栏增速是比较高的,比如可能年初到现在累计的增速或者最起码一月份到八月份的增速累计的增速大概是在百分之四十左右。但是如果我们去看它对应的十个月以前的能繁的同比增速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能繁只增了百分之十,但是供给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中间差了三十个点。
其他的公司,比如温氏或者其他的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出栏的差异度没有牧原这么大。但也有这样的差异,就是出栏的增速比母猪的增速要高,其实它就是来自于效率。
· 第二个数据是能繁不增不代表供给不增的证明,是在今年的年初的供给上,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所对应的十个月以前的能繁同比大概是减少了三百万头,降幅大概是百分之七左右。
无论放在哪个年份,无论放在哪个维度上来讲,三百万头的能繁母猪的下降都是一个很大的比例。但是今年年初的猪价大概是在十五块钱左右,同比大概是涨了一块钱。如果能繁母猪减少百分之七,猪价只涨了一块钱,肯定是不匹配的。
猪价涨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其实跟刚才讲牧原的数据是一样的,它的背后同样也是来自于效率的改善,就是能繁母猪减少了,但是供给没减少;或者能繁母猪增加了,而供给增加了更多,都是来自于效率的改善。
效率的改善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 第一个方面就是大家所能够看到的、关注到的,比如大家的换种,比如本身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些都会带来一些效率的改善和供给的增加,但是幅度往往不会特别大,而且过程会相对的慢一些。
· 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市场上普遍忽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非瘟的消退。在之前其实从年初到年尾基本上都会多多少少受到非瘟的影响,最起码比如像二三年年底发生非瘟的时候,非瘟对于供给的影响,比如当时受到损失的母猪对于供给的影响已经是十个月之后了,当时非瘟就发生两个月,再加起来就已经是十一个月了,一年一共十二个月。
所以基本上一年从年头到年尾的供给都会多多少少的受到非瘟的影响,所以就可以说在当时效率上是有一个折扣的,它对于供给是有一个折扣的,就相当于当时的四千万头的母猪其实并没有发挥出四千万头母猪的效能,它可能打了一个折,可能是九折,可能九二折或九三折,终归是有这么一个折扣。
但是反过来讲,当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非瘟,就意味着折扣是消失了的,就意味着大家的效率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善,就意味着其实就相当于是母猪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加,只是在表观数据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幅度有多大。
其实说实话,幅度大家很难去非常精准的测算,但是如果去对比上市公司的出栏数据每年的变化以及跟自己母猪增加的变化相对比,大致的幅度会在百分之十左右。比如牧原的二三年的出栏量就会比母猪的增速高十几个点,二四年跟二二年就会低十几个点,平均下来,这个幅度可能会在百分之十左右。
就意味着即使是今年的能繁母猪一头都没有增加,供给也要增加百分之十,百分之十的供给增加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幅度,所以这是我们在今年所面临的情况,当然对于明年来说效率仍然是改善的,当然边际上来讲效率改善的幅度肯定会边际上收窄,但是整个改善的方向是确定的。
所以对于明年来看,即使是能繁母猪没有增加,供给也会增加,而且客观来讲,当时牧原十四块钱的成本线,现在跌破最优秀企业的成本线,牧原目前的成本目标在今年年底是十一块钱,从十四块钱跌到十一块钱只需要跌三块钱,不需要效率改善特别高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于明年的猪价是非常悲观的,最核心的就是市场上普遍忽略的非瘟的消退所带来的供给的非常明显的增加。所以我们认为明年的猪价十四块钱肯定是兜不住,十三块钱也不是底部,十二块钱也不是底部。
当然现在价格已经是跌破了大家原来预期的所谓的底部的价格,目前十一块多的价格已经是跌破了所有企业的成本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目前就是处在猪周期向下行的阶段当中。
从周期的整个视角来看,从二零二四年的大概三四月份左右,行业自繁自养开始转盈利,到了八月份或者九月份左右,大概盈利的时间是一年半。我们之前说一轮正常的猪周期的时间就是三到四年,其实就意味着大概一年半多一些的亏损和一年半多一些的盈利。
从二零二零年到现在,资本市场对整个猪周期最诟病的一个点就是周期变快了,比如二二年的盈利周期从四月份到大概十月份、十一月份,盈利周期只有六个月,亏损周期从二三年全年来看大概就十二个月多一点。
所以大家始终觉得周期变得太快了,或周期变得扁平化了,或周期变得产能去化的幅度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一轮不一样,这一轮首先这一年半的盈利是已经出现了,而且这一年半当中因为饲料原料的下跌,所以大家的盈利厚度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从周期的运行的视角,如果我们去尊重这个周期,它也就应该对应了一年半的亏损。所以现在这一轮,有的时候我们讲这是一轮大周期,当然这个“大”是相比于二零二零年到现在,其实如果相比于二零一九年之前,它就是回到了一个正常的周期运行,三到四年一个周期的维度。
当然我们同样认为这轮周期可能会比二零一九年之前的周期还是要略大一些,就是因为刚才说的现在经历的是非瘟的消退,以及非瘟的消退对于效率的改善,以及非瘟的消退后散户的回归。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从今年年底,从今年的四季度到明年的整个猪价会跌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会比大家想的更低,而且整个行业会进入到产能去化的过程当中,所以这个是我们对于整个周期运行的判断。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就是去产能会在什么时间开启,以及去产能会在一个什么样的节奏上运行。首先产能去化的时间,当然肯定是要从大家之前对于整个周期运行的判断上来讲,应该是进入到亏损之后,比如一个季度或者两个季度,行业内才会真正的进入到去产能。
但是从今年的情况上来看,基本上从九月份全行业可能会跌破成本线,到了十月份就已经是跌破了全行业的现金流的成本线,这个速度其实是比以往要快的。如果去看二零一九年一轮正常的周期,它的跌幅不会那么快,但是这一轮是比较快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一轮去产能来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比如目前就已经跌破了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的成本线,也跌破了散户的现金流的成本线,这个压力肯定是巨大的。
· 第二个点,从节奏上来看,今年有一个不同的因素,就是在于前面发改委和农业部开会对于集团企业去产能的要求。如果今年年内集团企业确实要去一百万头的母猪,这个去的幅度大概就是百分之三,现在还有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三个月平均到每一个月上面大概就是百分之一的去化幅度,平均大概这么一个幅度。
所以对于去产能,首先从整个产业来说,如果抛开政策,从整个产业开始去产能的时间点,什么时候开启,我们认为就应该是在今年的四季度,会比以往的节奏更快一些。如果从能繁母猪的数据上来看,去产能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就是今年年内,是以集团企业去产能,就是刚才说的每个月平均下来百分之一的幅度为主,以集团企业去产能为主。
· 然后到了明年,经过了比如从九月份开始亏损,到了明年的春节之后就基本上经历了接近两个季度的亏损,散户就一定会开始去产能。
· 如果说明年的价格足够差,到了明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相信就一定会再有上市企业去产能,上市企业的去产能可能就会是更剧烈的、更暴躁的。
所以从节奏上来讲,我们认为大概可以分成这么三个阶段,但这中间可能仍然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也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粗暴地说,这个就是这么明确的分类。比如我们认为到了今年十二月份左右的时候,散户就慢慢也会开始去产能,但是这中间唯一的一个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就是,确实明年的上半年的猪价还是有可能会上涨的,对于节奏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我们还是要到时候去看整个猪价涨到一个什么程度,以及肥猪价格跌到一个什么程度,大家的亏损会进行到一个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对于整个产能去化节奏的判断。但这中间有一个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今年年底的非瘟到底怎么样?理论上来说,今年年底的非瘟一定是比去年严重,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它到底比如跟二三年相比,有没有二三年那么严重,或严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目前来说是不确定性的。如果它的影响没有那么大,那我们认为明年整个的猪价就会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然后整个明年会进入到一轮真正的产业去产能的周期当中。
但是反过来说,假设真的特别超预期,这一轮非瘟逆变,那我们可能就会面临跟二三年、二四年的节奏一样,就是二三年年底会有一轮比较大的去产能,但二四年有可能猪价就不一定会特别低,所以这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不确定性的点。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从概率大的方向上去讲,因为毕竟目前散户比较少,包括大家整个的防控能力是比较强的,而且本身整个疫病的影响也是在慢慢减弱的。所以理论上来说,今年应该是比去年严重一些,但它也没有那么的严重,但是这个确实目前来说也不能够完全地下结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整个数据层面的去产能从十月份就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