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火箭院)旗下唯一的上市整合平台,其在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中的定位尤为关键——火箭院手握长征火箭、东风导弹等大量未证券化的高精尖军工资产,而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提升流动性与价值的高效路径。
政策层面的驱动作用尤为显著。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资委明确要求央企资产证券化率需突破50%,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核心航天集团当前证券化率仅在20%和18%的低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航天科工集团更是公开提出“十四五”末期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50%的目标,若要达成这一要求,2025年需注入的资产规模超800亿元,这一硬约束使得旗下上市平台的资产注入动作具备了较强的紧迫性。与此同时,2025年5月证监会修订的《重组管理办法》为军工资产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了涉密资产注入流程,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门槛。
业务协同需求则让资产注入的合理性更加突出。目前航天工程聚焦于粉煤气化设备与服务等业务,而若整合火箭院的航天技术资产,不仅能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更能通过技术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这种协同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资产整合中已成常态,如同航天科技作为三院唯一上市平台承接飞航技术资产、中国卫星依托五院承诺整合卫星研制资产一样,航天工程的平台唯一性使其成为火箭院资产整合的天然载体 。
从行业实践来看,航天系企业的资产注入已呈现清晰的操作路径:先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为注入核心资产腾出财务与业务空间,再由具备技术与资本运作经验的新管理层推进整合。航天工程若参照这一模式,后续可能加快资产清理步伐,为承接火箭院的优质资产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院未上市资产规模庞大且盈利能力突出,注入后不仅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市值,更能借助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支撑国家航天工程与商业航天发展需求,这种“战略价值+市场价值”的双重导向进一步强化了注入动力。$航天工程(SH603698)$ $航天科技(SZ000901)$ $中航成飞(SZ3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