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贝壳也开始隐藏成交价了。这种操作有点欲盖弥彰,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怕看见跌就像没有跌一样。
实际上利好的可能只有贝壳系中介,可以用信息优势短期促进成交。对大部分买家卖家来说,也就是多问几个中介的事,又不是不可能知道真实成交价。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但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生意,这点麻烦不算什么。
现在的主题是反内卷,实际上就是反通缩。
在利率降到0之前,必须把通胀拉起来。
如果0利率还没拉起来通胀,欧洲日本的叙事会再次发生。
基于操盘手已有的体量巨大的资源,当然可以制造一些热点,创造一些财富效应。比如猛拉寒武纪,比如猛拉一线地王,甚至在港股市场也可以创造一些中国估值叙事。
一切的边界都是不能距离基本面太远。
比如A股,眼看着就3700点了,实际上没什么人赚到钱。国家队从4月开始选择性拉指数,银行股共识形成后,马上开始换赛道,拉基建科技。
现在可能算是牛二阶段,部分踏空资金进场,社会面出现争议和讨论。等大家一致觉得牛市来了,理财大量赎回冲入股市,就是牛尾了。
也有可能根本就不是牛市,就是熊市中的坐庄行为。拉个别板块个股没有增量资金接盘,宏大叙事没有人跟进。最终机构资金也只能离场,那么结果就是快速下跌回到起点。
政策总想花小钱办大事,但是现在要解决系统性问题已经没法花小钱了。
拉起通胀其实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如果新的美元循环构建完成,压力会更大。
拉通胀的根本目的仍然是把债务转移到居民部门手中。
现在中央在加杠杆,地方和居民在降杠杆。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几年。只有居民部门实现了初步减负、自愿加杠杆入场追涨,筹码才能换给居民部门,中央和地方才能轻装上阵,开启新一轮循环。
问题是,居民都在变老,原本的杠杆率已经很高,新鲜血液不足,加杠杆能力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差。韭菜也需要多培养几年,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