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KaKa77
 · 广东  

$冰轮环境(SZ000811)$ 全文摘要

1、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及所得税影响
·整体业绩概况: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降20%。营业收入方面,国内21亿元,同比降18%;境外10.2亿元,同比增30%。
·所得税影响因素:上半年净利润下降主因是所得税影响,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海外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弥补历史亏损结束,开始就实现的利润纳税。因上半年业绩好、利润多,所得税同比增加。二是国内税务清缴时,5月31日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调增,源于税务与会计口径差异,后续项目成本发票归集完成后,部分调增额可抵扣。三是部分央企、政府或事业单位背景客户习惯提前开票,即便未达会计收入确认标准,按税务要求开票即交税。此类客户付款流程长,需凭发票启动内部审批,导致提前交税。
2、主要业务板块收入及趋势
·低温制冷设备:低温制冷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5%,绝对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5%。
·特种空调:特种空调单元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39%。
·热能管理:热能管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6%,同比增长17%。
·各板块未来趋势:从三个板块来看,低温制冷设备板块总体趋势预计平稳,市场角度判断不会有更大幅度的下降;特种空调、热能管理板块下半年预计有增长。
3、数据中心业务详细情况
·收入与接单情况:数据中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确认营业收入5.6亿元,其中国外收入4.8亿元。上半年数据中心相关接单总额10亿元,同期确认收入5.6亿元。
·交付节奏与产能压力:数据中心业务9月开始进入交付旺季。2025年上半年,3月签3000多万美元订单,6月签4100万美元订单。3月订单9月开始交付,6月订单因涉及澳大利亚、北美且走海运,交付周期长,今年只能交付一部分。国内、东盟、中东等地订单交付周期短,2 4个月可完成。当前交付环节处于满产甚至溢出状态,交付压力大。
·利润率与区域占比:数据中心业务利润率在大类业务中属最高之一,与核电相当。因与总包商长期合作,为避免透露盈利情况(正在要求涨价),无法提供详细利润率数据。特种空调业务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31%(国内外合并)。收入区域占比上,特种空调业务上半年国内收入占比43%(较同期降10个百分点),海外收入占比57%(较同期增17个百分点)。
4、产能现状与未来规划
·产能瓶颈与原因:当前产能提升低于预期,核心制约因素是马来西亚、北美地区熟练技术工人紧缺。美国打击非法劳工影响招聘进度,厂门招聘熟练技术工人未达预期,且该领域四家企业面临同样环境。马来西亚基地技术工人技能不足、工作态度及意愿弱于中国工人。美国基地原规划全年规模8亿,2025年上半年仅4个月收入已达4亿多,远超原计划;马来西亚基地因工人问题面临产能压力,中国基地依赖国内总包商在美国的拿单情况,而这些总包商刚进入美国市场,通道疏通仍需协助。
·产能调整与支持模式:为应对产能紧张,采取多方面调整策略。重新定位生产基地职能:原规划本土负责中国业务、马来负责海外业务,现调整为马来全力支持美国(因关税低于中国),其他业务新订单与客户协商后转至中国生产。采用本土支援海外模式,本土力量加入支援海外业务。与国内总包商合作出海,中国基地向总包商交付产品,由其带至美国,变相将中国产能延伸至美国。
·产能上限与扩产计划:当前各生产基地产能上限分别为:美国8亿、马来西亚10亿、国内12亿,合计约30亿(抵消后数据)。但订单不均衡(机型集中、时间断档)影响产能利用率,如磁悬浮离心机需求膨胀使对应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其他机型或时间段可能存在生产空档。扩产方面,与国内总包商洽谈成立合作公司以应对美国订单持续增长需求,对方拥有12万平米厂房空间,但因双方利益博弈,洽谈进展缓慢,存在不确定性。
5、数据中心市场竞争与价格调整
·北美市场竞争格局:在北美数据中心市场,公司市占率约为11%。主要竞争对手为外资四大家,包括开利、江森约克、麦克威尔等。国内新进入者尚未进入北美市场,部分新进入者与公司合作的首单今年11 12月交付,前期需完成中国境内制作的样机及离心机、风墙的认证,认证完成后才批量生产。
·价格调整进展:价格调整处于谈判阶段,提价按单谈判,非统一调整。提价若达成,将体现在后续新签订单中。公司对国际团队采取战略性管控,董事会负责制定经营目标、重大人事管理及风险控制,日常经营充分授权,不干预具体订单价格调整等细节。今年多汉布什的经营目标已上调。
·竞争对手扩产情况:外资竞争对手如开利、江森约克、麦克威尔等,在美国本土产能普遍不足,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及墨西哥,如开利在墨西哥有部分工厂但能力有限。目前未听说外资竞争对手有大的扩产计划,因美国本土扩产周期至少3年。西方市场习惯较长交货周期,企业倾向订单需求延续多年,避免短期大规模扩产致市场需求波动。
6、核电、核聚变及水电站业务
·核电业务布局:公司在核电领域提供三类产品:其一为有20多年历史的核岛冷却设备,是国家标准编制者,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均有供货;其二为安全壳内液冷装置;其三为2024年新推出的余热综合利用设备,涵盖水电重输、热能长输供暖、增压等业务,已完成鉴定和首次使用,正处推广阶段。受国内外核电站建设加速影响,核电业务呈中短期利好,但项目执行周期长(从获批到招标需3 4年甚至更久)。因行业门槛高,竞争者少,招标常不足三家。
·核聚变应用:在核聚变领域,公司能提供氦气压缩机,营造磁约束磁体的极低温环境,使磁体呈无电阻超导状态。若核聚变机组单独用作核电站,其外围冷却模式与核岛冷却模式相同。
·水电站温控需求:公司参与水电站建筑骨料建设的温控,可消除混凝土内部应力、防裂,在建筑标准高、地质条件差及高海拔低氧环境下需求突出。已参与国内多个大型水电站项目,如雅中项目(5月开工),目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具体建设在几年后。历史项目如溪洛渡虽有参与,但因内部订单编号与客户不对应,难追溯具体订单信息。
7、工业全域热控战略规划
·热泵业务布局:工业全域热控战略中,热泵业务规划为远期方向(原规划中期)。已完成螺杆式、离心式、吸收式等高温工业热泵的技术储备,正寻找应用场景渗透,处于从0到1阶段,目标推进至1到2状态,等待1到n的爆发阶段。业务推广由低碳能源事业部统筹,但推广量和进展未达预期。公司以整体平台整合资源,针对客户场景选最合适机型和产品推广。
·战略意义与挑战:工业全域热控战略意义显著:市场空间大于低温制冷,属零碳业务,对环境友好。主要挑战是国家商贷政策落地时间不确定,政策未明确前,公司以技术和市场储备为主,政策落地后相关产品或成发展瓶颈。
Q&A
Q: 单二季度收入与营业利润同比转正但净利润下降较多,主要受所得税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及对后续的影响是什么?
A: 单二季度净利润下降较多的所得税影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海外子公司自今年上半年起结束历史亏损弥补,当期利润增长导致所得税同比增加;二是国内单元在5月31日汇算清缴时因税务与会计口径差异,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调增;三是部分央企、政府或事业单位背景客户要求提前开票,需按税务要求提前缴税。
Q: 下游各行业的景气情况及未来展望如何?
A: 下游行业主要分为制冷设备、特种空调、热能管理三个板块。制冷设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5%,同比下降15%;特种空调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占比39%;热能管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6%。未来展望方面,制冷设备板块总体趋势平稳,预计不会出现更大幅度下降;特种空调与热能管理板块下半年将实现增长。
Q: 数据中心业务上半年国内外收入分别如何?
A: 数据中心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其中国外收入4.8亿元。
Q: 数据中心业务上半年5.6亿元营业收入中,能否拆分断焊与换热技术的收入?
A: 换热技术收入占比较小,约为两三千万。
Q: 数据中心上半年接单情况如何?
A: 数据中心上半年接单合计10亿元。
Q: 上半年接单10亿,确收5.6亿,剩余订单的交付节奏如何?
A: 剩余订单交付节奏自9月起进入旺季。上半年签单主要包括3月3000多万美元订单和6月4100万美元订单,其中澳大利亚和北美订单因采用海运方式交付周期较长,最早的3月订单于9月开始交付,6月订单今年仅能部分交付;国内、东盟、中东等地区订单交付周期较短,约2-4个月。当前生产环节已处于满产甚至溢出状态,交付压力较大。
Q: 数据中心业务的整体利润率水平如何?
A: 数据中心业务利润率属于大类中最高的业务之一,与核电业务利润率水平相近。因与总包商存在长期合作关系,不便提供详细盈利数据。中报净利润已体现出明显提升,参考自动空调业务上半年国内外合计毛利率31%,可推测数据中心业务高毛利部分的属性。
Q: 上半年端捕是业务国内外收入占比情况如何?
A: 上半年端捕是业务国内收入占比43%,海外收入占比57%;国内收入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7%。
Q: 产能与提价的相关情况如何?
A: 产能提升低于预期,根本原因是马来西亚、北美地区熟练技术工人紧缺,叠加美国打击非法劳工政策影响,导致熟练技术工人招聘进度缓慢,且同行业四家企业面临相同环境。
Q: 烟台、马来、美国三个生产基地当前的供应方式是否有调整?是否增加了本土的支持?
A: 当前供应方式已调整并增加了本土支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调整区域定位,原本土负责中国市场、马来负责海外业务的分工改为马来独立全力支持美国,其他新签订单与客户协商后转至中国供应;二是与国内总包商合作,由中国基地完成交付后,总包商将产品带至美国,变相延伸中国产能至美国。
Q: 当前整体产能实现水平如何?明年通过产能扩张后预计能达到什么水平?
A: 当前产能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美国与马来产能均面临较大压力。美国原年规模仅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实现4亿余元,原规划今年达到8亿元,实际预计将超预期,主要因客户需求倒逼;马来受限于东南亚技术工人技能不足、工作意愿较低等问题,产能同样紧张。中国基地产能则依赖国内总包商在美国的拿单情况,目前总包商刚进入美国市场,通道仍需疏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总包商出海时,业主对全球维修维护网络的需求恰好凸显了其优势。
Q: 现有产能能够支撑的收入体量是多少?未来一两年产能提升空间如何?
A: 按当前处理办法,现有产能可支撑约30亿元收入体量。为应对美国市场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公司正与美国本土合作总包商洽谈成立合作公司,但因双方利益博弈,洽谈进展较慢。
Q: 东汉布什历史收入高点为23-24亿,理论上30亿收入是全部匹配数据中心业务,还是多方部署的总产能?
A: 若匹配数据中心业务,理论上约9成可实现,但需数据中心使用的产品型号产能均衡,此时30亿收入可完全覆盖;若订单集中于单一机型,则无法达到该状态。
Q: 当前接单情况与30亿元产能空间之间存在差距,但整体产能利用率却较为紧张,两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A: 差异主要源于订单不均衡,包括订单时间不均衡与订单机型不均衡。
Q: 假设30亿产能全释放后的相关数据与报表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内部合并抵销?
A: 30亿产能全释放后的相关数据为合并抵销后的结果。
Q: 合并抵销后,理论上的极限规模是否能在去年中航22.5亿的基础上增加至30亿,且这一能力表述是否保守?
A: 该表述相对保守,因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当前磁悬浮离心机需求膨胀,生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Q: 北美地区承接的磁浮离心机订单占海外订单的比例是否约为六七成?伺服离心机今年及明年的产能极限水平如何?
A: 目前未掌握具体机型的详细产能数据,参考此前信息,伺服离心机月产能约为20-30台。
Q: 伺服离心机月产25至30台对应的价值量是多少?
A: 因不同机型价格存在差异,具体价值量暂无法明确。
Q: 现在三个生产基地各自的产能上限是多少?
A: 美国生产基地产能上限为8个亿,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为10个亿,国内生产基地应为12个亿。
Q: 三个生产基地当前总产能约30亿,明年各生产基地产能可扩产规模如何?
A: 美国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暂无明确扩产计划,国内生产基地因当前订单不充分存在产能弹性空间。
Q: 目前对明年数据中心整体需求的判断是怎样的?
A: 数据中心目前的订单情况为能做多少、能干多少就有多少订单。
Q: 当前北美数据中心市场的市占率水平如何?
A: 当前北美数据中心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1.1%。
Q: 国内的一些新进入者是否已进入北美市场?
A: 部分与公司合作的国内新进入者已进入北美市场,其首单尚未交付,预计今年11-12月开始交付。前期在中国完成样机及离心机、风墙的美国产品认证,目前已完成认证,正进行批量生产。
Q: 与公司下游共同推进项目的合作方是否为同业竞争对手?
A: 合作方为中国的总包商,而非同业竞争对手。
Q: 其他国内冷水机组国产品牌目前是否尚未进入北美市场?
A: 国内冷水机组国产品牌进入北美市场存在难度。
Q: 当前价格调整的进展情况如何?
A: 当前处于提价状态,供需双方正就价格调整进行博弈,需多轮协商。
Q: 提价水平预计何时能体现在财报中?
A: 提价水平将体现在当前及后续签订的订单中。
Q: 提价可能的幅度是多少?
A: 提价为单笔协商形式,非整体统一调整,因关税等外部因素动态变化。公司对国际团队采取战略性管控,通过董事会制定经营目标、管理重大人事及风险控制,日常价格协商由团队自主决策,具体订单价格调整细节公司不干预。
Q: 外资的几家竞争对手当前的产能、价格等各方面情况如何?
A: 外资的几家竞争对手在美国本土的产能均明显不足,主要因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为普遍现象,其大部分产能位于中国;近年来开利在墨西哥设有少量工厂,但墨西哥工厂产能有限。
Q: 国内数据中心需求自年初至今的趋势变化情况如何?
A: 从公司冷却装备业务层面来看,国内数据中心需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相关趋势可能尚未显现。
Q: 国内整体利润率相对海外较低,海外各区域利润率划分是否明显?是否存在北美最高的阶梯式分布?
A: 海外整体利润率高于国内,各区域利润率差异不大,但北美利润率最高。当前海外其他区域单一国家业务发展良好,例如在谈的泰国数据中心项目金额过亿人民币。
Q: 除北美外的其他海外区域竞争对手与北美是否存在差异?国内是否存在其他参与该领域的友商?
A: 在东南亚存在国内友商参与。该市场容量大,可容纳多家。段汉福石作为拥有131年历史的美资企业,全球品牌力尚可,虽弱于四大家,但市场规模足够支撑多元竞争。
Q: 和天核电业务及核聚变领域业务的具体情况如何?
A: 和天核电业务提供三类产品:一是已有20余年历史的核电站制冷剂,用于核岛冷却,由锻钚石提供,是国家标准唯一编制者,覆盖国内大部分核电站;二是安全壳内液冷装置;三是核电站余热综合利用。后两类为2024年推出的新产品,已通过鉴定并完成首单应用,目前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外核电站建设加速带来中短期利好,尽管项目执行周期较长,但因行业门槛高、竞争者少,市场前景良好。在核聚变领域,和天可提供氦气压缩机,用于营造磁约束磁体的极低温超导状态;若核聚变机组作为独立核电站,其外围冷却模式与核岛冷却模式一致。
Q: 公司目前是否已与新的大型水电站项目开展前期接触?
A: 公司已参与国内自建大型水电站项目并积累丰富经验,主要在建筑骨料建设过程中通过温度控制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消除内部应力并防止开裂。建筑标准越高、地质条件越差的项目对温控需求越迫切,高海拔低氧环境对机组有特殊要求,公司具备相关经验。当前已布局雅中5月项目及雅鲁藏布江中游TX项目,相关解决方案适用,属于中期业务方向。
Q: 建筑骨料建设中温度控制相关项目对公司设备的需求量是否有测算方法?
A: 目前无法测算该类项目对公司设备的需求量,主要因项目建筑形态差异大、具体建筑量不明确,且项目当前处于开裂阶段,尚未进入建设阶段,目前公司正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Q: 白鹤滩等类似项目的设备价值量大概是多少?
A: 白鹤滩项目的设备价值量因时间久远无法查询。近年有印象的是希洛度项目,但该项目当时的订单也无法查询,主要原因是内部订单编号与客户不一一对应,且公司主要与建筑单元合作,而非直接供给亚夏建设等项目公司。
Q: 公司推进高温工业热泵及零碳业务的主体是否为环洋泰盟?若否,具体组织架构如何?
A: 相关业务主体并非环洋泰盟,目前由公司低碳能源事业部负责推广。公司以整体平台整合各单元的热能管理产品,针对客户具体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机型,统一通过低碳能源产品平台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