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业固态电池领域核心优势:全链路掌控 + 技术领先 + 场景落地

用户头像
可推导
 · 天津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领域核心优势:全链路掌控 + 技术领先 + 场景落地

赣锋锂业作为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凭借 “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核心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多场景商业化先发” 三大核心优势,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产能落地、市场应用等维度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具体优势可拆解为以下四方面:

一、全链路自主可控:从 “原料” 到 “电池系统” 的闭环布局,打破国外垄断

赣锋是全球唯一实现固态电池上下游全链路自主的企业,从核心原料到终端电池系统均实现技术与产能掌控,彻底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这是其区别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关键差异:

关键原料:硫化锂量产能力全球领先硫化锂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核心原料,此前因 “高温合成、惰性气体保护” 等技术难题,长期制约行业规模化发展。赣锋早在 2022 年便突破技术瓶颈,实现99.9% 高纯度、D50≤5μm 低粒径的电池级硫化锂量产,2024 年进一步扩产,目前已向 20 余家客户供货;同时牵头起草《电池级硫化锂》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该原料的自主量产,直接解决了硫化物电解质 “成本高、纯度不足” 的痛点,为后续固态电池规模化降本奠定基础。

固态电解质:双路线(硫化物 + 氧化物)技术领先,产能全球最大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 “能量传输核心”,赣锋在两大主流技术路线上均实现突破:

硫化物路线:制备出亚微米级(D50<1μm)超细粉体,室温离子电导率最高达8mS/cm(行业平均约 3-5mS/cm),且实现1000 吨 / 年产能(全球最大硫化物电解质产能),可满足 10GWh 全固态电池需求;

氧化物路线:LLZO(1.7mS/cm)、LATP(1.4mS/cm)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行业一流,还实现25μm 超薄陶瓷膜稳定制备,解决氧化物电解质 “脆性大、界面接触差” 的难题。

金属锂负极:超薄锂带量产,突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瓶颈金属锂负极是提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传统石墨负极能量密度上限约 372mAh/g,金属锂达 3860mAh/g)。赣锋实现300mm 超宽幅超薄锂带、3 微米铜锂复合带量产,可定制化匹配不同循环性能、电化学稳定性需求;搭载该负极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特斯拉 4680 电池仅 260Wh/kg),远超行业主流水平。

二、技术指标全球顶尖:能量密度、安全性、低温性能全面突破

赣锋固态电池的核心性能指标已打破行业瓶颈,多项参数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尤其在 “高能量密度 + 高安全性” 的平衡上表现突出:

能量密度:覆盖多场景需求,500Wh/kg 级已小批量量产

面向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的500Wh/kg 超高比能电池(锂金属负极)已实现 10Ah 级小批量生产,续航能力可支撑电动车单次充电跑 1000 公里以上;

车用400Wh/kg 电池循环寿命突破 800 次,储能 / 消费电子用320Wh/kg 硅基电池循环超 1000 次,均满足终端场景 “长寿命、高可靠性” 需求(宁德时代比亚迪规划 2027 年才量产同类产品)。

安全性:通过极端测试,彻底解决传统锂电池热失控风险传统液态锂电池在针刺、高温环境下易发生热失控,而赣锋固态电池因无液态电解液,通过200℃热箱、8mm 针刺、短路冲击等极端测试均未起火爆炸;热失控边界温度超 200℃,远超车规标准(GB38031-2020 要求热失控温度≥130℃),从根源上提升电池安全性。

低温性能:-30℃仍保持高容量,适配极端环境传统锂电池在低温下容量衰减严重(-20℃容量保持率常低于 60%),而赣锋固态电池通过电解质配方优化,-20℃容量保持率达95% ,-30℃仍能稳定放电,可适配北方寒冷地区电动车、高海拔储能、极地科考设备等极端场景,场景适应性远超同行。

三、商业化落地先发:多场景订单兑现,产能规模行业领先

不同于多数企业仍处于 “实验室研发” 阶段,赣锋已实现固态电池从 “技术” 到 “产品” 的落地,产能扩张与订单交付节奏领先行业 1-2 年:

产能布局:2025 年底形成 26GWh 规模化产能,覆盖全链路赣锋已构建 “材料 - 电芯 - 系统” 的产能矩阵,2025 年底将成为全球最大固态电池产能持有者:

材料端:1000 吨 / 年硫化物电解质、5000 吨 / 年金属锂负极产能,满足 10GWh 电芯需求;

电芯端:江西新余 4GWh(已投产)、重庆基地 10GWh(一期 2GWh 投产,二期 8GWh2025 年底落地)、南昌 10GWh(2026 年投产),合计 26GWh;

系统端:配套电芯产能建成 32PPM 模组 / PACK 生产线,日均可完成 15MW 储能系统组装,订单排产至 2025 年 11 月底。

场景落地:覆盖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储能,订单已兑现赣锋固态电池已在多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成为行业首个 “多场景交付” 的企业:

低空经济:与亿航智能、知名 eVTOL 企业合作,450Wh/kg 专用电池通过民航局制造符合性审查,首批样品 2025 年交付,用于无人机、载人飞行器;

新能源汽车:与蔚来、宝马签订联合开发协议,400Wh/kg 电池推进装车验证,计划 2027 年小批量装车;

储能与消费电子:304Ah 方形固态储能电池循环超 4000 次,向苹果、三星批量送样耐 - 40℃低温消费类电池,远销欧洲、东南亚。

四、研发与生态壁垒:专利、人才、标准全方位领先

赣锋通过 “长期研发投入 + 人才储备 + 行业标准制定”,构建了深厚的技术护城河,确保在固态电池竞争中持续领先:

研发与专利:累计申请超 200 项专利,核心技术自主从 2011 年启动固体电解质研发至今,赣锋累计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超 200 项,核心覆盖 “硫化物电解质合成、无机 - 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界面改性技术” 等关键领域;其发明的 “polymer-in-ceramics” 复合柔性电解质膜,通过双向差异化界面设计,解决了固态电池 “界面阻抗高” 的行业难题,获授权专利 36 项。

人才团队:自主培养 + 高端引进,核心团队稳定构建 “经营管理、技术、操作技能” 三条人才成长通道,培育 286 名创新创业人才(含 67 名博士硕士),早期技术骨干(如创始人李良彬)具备深厚锂电背景;通过股权激励、成就激励等机制稳定核心团队,2012 年至今多次实施股权激励,人才归属感与创新动力行业领先。

行业标准: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化除牵头起草《电池级硫化锂》行业标准外,还参与固态电池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在材料纯度、生产工艺、性能测试等维度建立行业规范,率先抢占标准话语权,为后续市场竞争奠定规则优势。

总结:赣锋是固态电池领域的 “全链路龙头”

赣锋锂业的优势并非单一技术或产能的领先,而是 “原料自主 + 技术突破 + 产能落地 + 场景兑现” 的全维度掌控 —— 既解决了固态电池 “卡脖子” 的材料难题,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闭环,同时通过多场景订单验证了技术可行性。这种 “全链路一体化” 能力,使其在全球固态电池竞争中领先同行 1-2 年,有望成为 2030 年固态电池全球渗透率超 15% 背景下的核心受益者,长期成长空间显著。$赣锋锂业(SZ002460)$ $宁德时代(SZ300750)$ $天际股份(SZ00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