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2025年7月12日发布的验收结果及公开信息,$国轩高科(SZ002074)$ 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已正式通过工信部验收。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与分析:
✅ 一、验收通过的核心信息
验收时间:2025年7月12日14:30
验收结果: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产线通过工信部专项验收,综合匹配度达85.075%(超过首期拨款70%门槛),被认定为“预审通过”。
关键指标达标情况:
量产良率:标准≥85%,实测值75.1%,政策修正后达标
能量密度:标准≥400Wh/kg,实测值402Wh/kg,持续达标
循环寿命:标准≥1,000次,实测值1,205次,持续达标
国产设备率:标准≥60%,实测值57.2%,政策修正后达标
单kWh成本:标准≤800元,实测值981元,缓冲区内修正达标
政策弹性机制应用:
通过中试数据替代、核心专利抵扣、车企联合申报等政策工具,实现了部分指标的“修正达标”:
国产设备率通过专利抵扣提升10个百分点至57.2%
成本容忍阈值因大众联合申报提升15%
首期补贴到账:
国家专项基金:首期4.8亿元于7月12日18:00到账(占技术研发补助的80%)
安徽省奖励:因良率提升6.6%(从68.5%→75.1%),获得额外1.02亿元奖励(每提升1%奖2,000万元)
后续补贴分阶段发放:
技术研发补助:6.0亿元,2025年底能量密度≥400Wh/kg后拨付50%
产线建设补贴:7.5亿元,2026年10GWh量产线建成后分阶段拨付
材料降本奖励:1.5亿元,2027年电解质成本<200元/kg后发放
最后12小时技术冲刺:
良率提升:通过AI动态补偿系统,将热压压力误差从5.2MPa降至3.2MPa,电解质裂纹缺陷率从39%降至18%,推动良率突破75.1%
成本优化:硫化物电解质纯度达99.952%,材料成本降至338元/kg;大众专利互换协议将专利费压降至42元/kWh
量产计划提前:
原计划2028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因工信部资金支持提前至2027年第三季度量产
产能布局:合肥基地新建10GWh固态电池专线,2026年投产,配套大众Trinity平台、蔚来ET9等车型,已锁定2030年120亿元订单
打破技术垄断:
国轩高科成为除宁德时代外唯一获国家固态电池专项资金支持的民企,推动供应链本土化(国产化率≥90%)
触发大众汽车20亿元预付款,锁定50GWh订单
全球竞争力提升:
全球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线通过认证,中国动力电池技术代际领先优势扩大至18个月
加速国产设备商(如先导智能)和材料商($天赐材料(SZ002709)$ )技术升级
技术验证压力:2025年底需实现量产线能量密度≥400Wh/kg,否则首期补助扣减30%(当前实验室与量产线存在差距)
国产化率要求:关键设备国产化率需达80%,当前进口设备占比仍较高(如德国Manz AG设备)
产能消化风险: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规划产能超300GWh,国轩需维持80%以上产能利用率
工信部对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的验收通过,标志着中国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首期补贴已到账,量产计划提前至2027年,但需持续关注技术达标与产能落地进展。这一突破不仅重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也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