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信仰才是赚钱方式
 · 河南  

$羚锐制药(SH600285)$ 羚锐制药承接杨森芬太尼市场空白+银谷并表,2025 - 2026年业绩弹性推演

羚锐制药2025 - 2026年业绩增长由自身业务扩张西安杨森芬太尼透皮贴市场退出后的份额承接银谷制药并表的增量贡献三大核心逻辑驱动,结合行业规律与企业特性,分年度拆解如下:
一、核心增长极的前提假设

需对三大变量的关键参数做合理预设:
西安杨森退出规模:其从比利时进口的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2025年4月起停止供应,2026年完成退市。国内芬太尼透皮贴年市场规模约5 - 8亿元,杨森原占据60% - 70%份额(对应年销售额4亿元左右)。
份额承接率:羚锐凭借OTC渠道覆盖(超70万家终端)、品牌协同性,承接杨森退出份额的70% - 80%。
芬太尼业务盈利性:麻醉药赛道高毛利属性,承接的芬太尼透皮贴业务净利率约40%。
银谷制药并表贡献:2025年下半年完成90%股权收购并表(仅下半年贡献业绩),2026年全年并表;银谷2024年营收约2.7亿元、净利润4600万元(净利率17%),并表后协同效应(渠道复用、管理提效)使净利率提升至20%。
羚锐自身增长:OTC贴剂、麻醉药双轮驱动下,2025 - 2026年营收、净利润维持年15%左右的自然增速。
二、2025年:杨森“半年空窗期”+银谷“下半年增量”的叠加

羚锐2025年业绩由自身业务增长杨森退出份额的“半程承接”银谷并表的“下半场贡献”三部分构成:
自身业务:稳健增长托底基本盘
假设2024年羚锐营收35亿元、净利润7.23亿元,2025年自身业务维持15%增速:
营收规模: 35 \times (1 + 15\%) = 40.25 亿元;
净利润规模: 7.23 \times (1 + 15\%) = 8.31 亿元。
杨森退出:抢占市场空白的“半程红利”
杨森2025年仅上半年消化库存,下半年市场空缺约2亿元(全年4亿元份额的50%)。羚锐承接70%份额后:
新增营收: 2 \times 70\% = 1.4 亿元;
新增净利润:依托芬太尼透皮贴的高毛利属性(净利率40%),贡献 1.4 \times 40\% = 0.56 亿元。
银谷并表:下半年释放“新业务增量”
银谷2025年下半年并表,全年营收2.7亿元中,下半年贡献1.35亿元;净利润全年4600万元中,下半年贡献2300万元(并表初期协同效应未完全释放,净利率暂按17%测算)。
合并后总业绩
营收端:自身业务(40.25亿)+ 杨森承接(1.4亿)+ 银谷并表(1.35亿)= 43亿元(同比增速约22.9%);
净利润端:自身利润(8.31亿)+ 杨森增量(0.56亿)+ 银谷增量(0.23亿)= 9.1亿元(同比增速约26.4%)。
三、2026年:杨森“全年空窗期”+银谷“全年协同”的释放

2026年,杨森完成退市、银谷并表满一年,两大增量逻辑进入“全周期贡献期”,同时羚锐自身业务延续增长惯性:
自身业务:增长惯性的延续
2025年自身业务增长15%后,2026年继续以15%增速扩张:
营收规模: 40.25 \times (1 + 15\%) = 46.29 亿元;
净利润规模: 8.31 \times (1 + 15\%) = 9.56 亿元。
杨森退出:抢占市场空白的“全年红利”
2026年杨森完全退出,4亿元份额由羚锐承接70%:
新增营收: 4 \times 70\% = 2.8 亿元;
新增净利润:高毛利属性延续,贡献 2.8 \times 40\% = 1.12 亿元。
银谷并表:全年释放“协同价值”
银谷2026年营收随协同效应提升增长10%(达 2.7 \times (1 + 10\%) = 2.97 亿元),净利率优化至20%,对应净利润 2.97 \times 20\% = 0.594 亿元。
合并后总业绩
营收端:自身业务(46.29亿)+ 杨森承接(2.8亿)+ 银谷并表(2.97亿)= 52.06亿元(同比增速约19.0%);
净利润端:自身利润(9.56亿)+ 杨森增量(1.12亿)+ 银谷增量(0.59亿)= 11.27亿元(同比增速约23.9%)。
四、风险与弹性的双向扰动

业绩测算基于上述核心假设,实际表现受市场份额争夺、协同效率、政策波动等因素双向影响:
下修风险:若羚锐承接杨森份额<70%、银谷并表净利率<20%、自身业务增速<15%,2025 - 2026年净利润或下探至9亿元、11亿元以下;
上修机会:若承接份额>80%、银谷协同后净利率>20%、自身业务增速>15%,净利润有望突破9.5亿元、11.5亿元。
五、中性假设下的业绩区间结论

综合行业规律、企业能力与风险变量,羚锐制药2025 - 2026年业绩大概率处于以下区间:
2025年:营收约43亿元,净利润约9.1 - 9.5亿元,同比增速23% - 27%;
2026年:营收约52亿元,净利润约11.2 - 11.8亿元,同比增速24% - 28%。
(注:以上推演基于公开信息与行业逻辑的合理假设,实际业绩需以企业公告、政策落地、市场竞争反馈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