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行情的主线,我认为是:出海。本质上,国内需求是真的不行,短期也看不到什么转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看重外销的逻辑在于:(1)老外赊账少,赚的是真金白银,给予合理利润;(2)关税风波基本逐步告一段落;(3)如果外需崩了,那么内需不可能独善其身;(4)出海股总体估值并不高,因为有各种担忧压制,虽然这种压制持续存在,但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5)贸易战目前看下来特朗普主要目的是雁过拔毛收钱为主,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其实没太大变化,制造业等行业的出海本来就是中国优势,容易进一步成长演绎。
创新药BD,本质也是出海;英伟达产业链也是;做美国地产生意的匠心、巨星,都是。外销给亚非拉的,我觉得意思不大,可能还不如卖给国内,穷地方有啥意思呢。如果能结合产业趋势,比如AI科技等等,那就更好。
这并不是说内销的股票就毫无机会。一方面,红利肯定持续有逻辑,只要国债利率不出现飙升。另一方面,像反内卷,也是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改善盈利,这个要具体看是什么行业,有什么影响,可能是一些中游制造业和上游周期品受益,要具体分析。但这些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是偏长期的,比较慢的。总的来说,PPI只要ZF有决心还是能搞起来的,CPI就会困难一些,还是分配机制的问题,托育补贴开了一个头。
除此之外,像一些科技题材股,总是经常反复炒作的,这就属于A股特色了,这些东西本质上也和顺周期无关,但也没啥利润,靠讲故事,炒小炒差嘛,这个和上面谈的内销、外销也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这种类型的炒作一直有。对主线没什么影响
当然,这些看法是我这两天才想明白的。
上面的逻辑成立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内不出现超强刺激。从刚出的3600元补贴来看,政策不能说没有,但也就是扭扭捏捏吧。有没有用,大家心里有自己的判断。这周还可以观察政治局会议。个人观察ZF对于出台政策还是出一点,观察一阵的心态,不能指望太多。保持跟踪就好。
贸易谈判,我们看各国的情况,欧盟是滑跪了,日本是汽车产业被牵绊太厉害,越南是息事宁人的心态,至于墨西哥加拿大,我倾向于他们类似于美国的两个州的概念,肯定终究还是会谈到一条心。所以硬刚到底的只有中国,中国有这个实力,至少目前稀土是我们强有力的一张牌,这个能坚持好几年,另外就是国产替代的一些科技也慢慢跟上来了(相关股票能不能赚钱需要三思),总之我们有的打。我甚至感觉,不排除中美收割统领全球,不过这可能有点偏乐观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