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公司还值得买吗?

用户头像
大海终须纳细流
 · 四川  

最近,预制菜又火了。知名人物罗永浩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结果西贝老板贾国龙立刻回应,我们根本没用预制菜!两人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把一个原本藏在厨房背后的话题,推到了大众面前。

这场争论看似是两个人的口水战,实则牵动了亿万消费者的神经,我们在外面吃的饭,到底是现做的,还是提前做好、再加热一下端上桌的?

更重要的是,这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预制菜行业。

根据国家六部门明文规定,预制菜是指,用农产品做原料,经过工业化加工(比如腌、炒、炸、蒸),做成半成品或成品,包装好后冷冻或冷藏保存,吃之前需要加热或再加工一下才能吃的菜肴。

关键点有三个,必须是预包装的、要能加热或再煮一下才吃、不是主食,也不是凉拌菜。

这些不算预制菜。比如洗干净切好的蔬菜,馒头、包子、汉堡、披萨这类主食,中央厨房自己做,自己配送,门店再加工的菜品,像西贝说的羊排切块、毛菜处理。也就是说,很多连锁餐厅用的中央厨房+门店现做模式,并不在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贝坚决否认自己用预制菜。从国家标准看,他们确实可能没违规。

很多人并不是完全排斥预制菜。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谁没点过外卖?

关键是,我花30块钱点一份炒牛肉,结果端上来的是微波炉热的成品包,这就让人不爽了。商家收着手工现做的价格,却用着工厂代工的方式,还不告诉顾客。

所以,争议的核心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知情权和信任问题。

要推动餐饮店主动标明是否使用预制菜,让消费者自己选。

目前A股有不少公司打着预制菜概念。比如,国联水产(做海鲜预制菜),安井食品(速冻火锅料、预制菜肴),味知香(半成品菜,超市常见),千味央厨(给连锁快餐供货)

这些公司近两年股价波动很大。原因很简单。前几年大家觉得懒人经济来了,预制菜会爆发,于是股价猛涨。后来发现,消费者对预制菜有顾虑,加上成本上升、竞争激烈,利润没想象中高,股价又回落。

现在的情况是,年轻人做饭时间少,外卖成本高,预制菜仍有刚需。尤其是节假日、年夜饭、露营场景,销量不错。但是口味难统一、保鲜难、运输贵、品牌信任度低。很多产品吃一次还行,回购率不高。而且,国家新规要求不加防腐剂,这对企业的保鲜技术和冷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企业可能扛不住。

这场舆论风波,其实对行业是个好事。它逼着行业解决几个根本问题。

以前各地标准不一,什么都能叫预制菜。现在国家出了统一定义,谁是真预制、谁是假预制,有了依据。这对正规企业是保护,对浑水摸鱼的是打击。

以后餐厅要不要贴个标签,本店部分菜品使用预制菜?就像牛奶标注含乳饮料一样。公开了,消费者反而更放心。

还有就是预制菜不能只图便宜和快,也要追求好吃、营养、安全。

而且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预制。像清炒时蔬、现炖汤品,还是现做更好。但红烧肉、酸菜鱼、咖喱鸡这类工序复杂的,预制反而能保证稳定口味。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

这次风波会让部分预制菜概念股继续承压,但是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可能会更早得到资本的关注。

但是长期看是有利的,真正有技术、有品牌、懂消费者的公司,反而能借机脱颖而出。

比如冷链能力强的,可以保证新鲜。研发投入大的,就能做出好味道,还有渠道布局广的,那线上线下都能卖

所以这次事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行业未来是可以期待。

预制菜只是现代生活的一种选择。

预制菜必然会经历从质疑到接受,从混乱到规范的过程。

这才是预制菜真正的出路。

$国联水产(SZ300094)$ $安井食品(SH603345)$ $味知香(SH60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