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股系列48——汇成真空。

用户头像
az38035603
 · 澳大利亚  

第四十八期:寻股系列48——汇成真空

好公司必须具备:政策支持、行业周期反转、市场地位强势、财务指标健康、估值低位、近期股价上涨催化预期、市场资金追捧等,但既要又要还要不现实,只能兼顾取舍,以下话归正题

汇成真空分析

一、政策支持:

作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汇成真空从国家、地方层面获得资金、税收、融资、产业导向等多维度扶持,核心措施如下:

1. 国家级政策倾斜与专项扶持

产业定位赋能:纳入国家 “十四五” 规划高端真空镀膜设备重点突破领域,同时受益于 “国产替代” 战略(半导体、光伏等核心装备自主可控方向),技术研发方向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专项资金补贴:2024 年获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资金 299.64 万元(针对 “双腔磁控溅射机” 等设备);享受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税额 696.85 万元,直接降低研发与生产税负。

税收优惠落地: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投入全额加计扣除;2024 年研发补助达 142.32 万元,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维持 6.02%,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5.85%。

2. 地方政府精准支持

产业与资源倾斜:入选东莞市 “倍增企业” 名单,获技术攻关资助、数字化转型服务、用地保障;2023 年获东莞市稳工促生产贷款贴息 3.8 万元,地方金融机构(如建行东莞分行)提供低息贷款(如 500 万元)。

人才政策配套: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可申领建站资助、人才引进培养补贴及东莞优才卡,助力核心技术团队稳定。

3. 融资环境优化与上市助力

上市绿色通道:2024 年 6 月通过东莞证券保荐登陆创业板,IPO 募资 3.05 亿元(部分版本提及 2.42 亿元,以募资用途一致的 “研发基地及产能扩建” 为准),缓解产能扩张与研发资金压力。

创新融资支持: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资金(如 2015 年专利质押融资 300 万元),响应央行降息降准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二、行业周期:

真空镀膜设备行业当前处于高速增长期,行业红利源于市场扩容、下游需求爆发与国产替代加速,具体特征如下:

1. 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全球市场:2025 年预计突破 350 亿美元,2024-2032 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 6.7%;中国市场预计 2026 年规模超 750 亿元,2022-2028 年 CAGR 达 7.3%,其中光学镀膜设备 2025 年占全球份额超 30%。

细分领域:半导体镀膜设备国产化率不足 15%、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不足 20%,替代空间广阔;新能源领域(如动力电池铜箔镀膜)订单放量(2024 年与奥森豪威签订 3.7 亿元订单)。

2. 核心驱动因素

下游需求爆发:消费电子(2024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 19.8%,带动摄像头、屏幕镀膜需求)、半导体(光刻掩膜版、芯片封装镀膜需求激增)、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 + 47.3%)三领域共振。

技术迭代升级:行业向 “四化” 演进 —— 精密化(膜厚控制亚纳米级、支持 28nm 制程)、大型化(镀膜腔体扩容)、智能化(AI 工艺优化)、绿色化(低能耗低污染),公司技术储备(如光透过率 99.5%)适配升级需求。

3. 周期性特征

行业需求与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强相关(如晶圆厂扩产、消费电子产能调整),单个客户订单存在不连续性;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变动可能引发短期波动,但长期高景气趋势明确。

三、市场地位:

汇成真空在国内真空镀膜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全球市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如下:

1. 市场份额与细分领域优势

全球市场:整体占有率约 15%-20%,半导体镀膜设备领域排名全球前三;OLED 蒸镀机占据全球高端市场超 90% 份额,支撑三星、LG 等头部面板厂商量产线。

国内市场: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细分市场份额国内前三,连续入选 “中国真空行业十大品牌”;高端真空镀膜设备国产替代中,凭借性价比(价格低于海外 30%)与本地化服务成为主力。

2. 竞争格局与梯队定位

全球格局:市场由美国应用材料、日本爱发科、德国莱宝等寡头主导,汇成真空是少数突破高端技术壁垒的中国企业。

国内格局:形成 “梯队竞争”—— 第一梯队(汇成真空、广东振华)聚焦半导体、光学高端领域;第二梯队(北方华创捷佳伟创)侧重光伏、显示面板;第三梯队为中低端装饰镀膜企业。

3. 核心竞争壁垒

技术优势:突破高分辨率光学镀膜、柔性镀膜、光刻掩膜版镀膜等关键技术,设备精度达国际主流水平(如光刻掩膜版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截至 2025 年 6 月拥有 128 项专利。

客户资源:覆盖苹果(产业链收入长期占比两位数,2024 年占比 23.34%)、富士康、比亚迪、三星等全球头部企业,及顶尖科研院所,客户粘性与品牌认可度高。

国际化布局:2024 年境外收入占比达四分之一,积极拓展东南亚、南亚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区域依赖。

四、财务指标:

核心财务数据以 2024 年、2025 年一季度及上半年为核心:

1. 营收与利润:短期承压,局部增长

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2.63 亿元(同比 - 9.71%),归母净利润 4264.43 万元(同比 - 27.82%),扣非净利润 4251.59 万元(同比 - 23.58%);主要受消费电子需求短期疲软影响。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0.97 亿元(同比 + 35.82%),扣非净利润 0.08 亿元(同比 + 12.62%),单季度呈现恢复性增长。

2024 年:营业收入 5.20 亿元(同比 - 0.35%),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同比 - 16.02%),扣非净利润 0.62 亿元(同比 - 16.45%);配件及耗材收入 1.07 亿元(同比 + 128.7%),业务多元化成效显著。

2. 盈利能力:毛利率波动,结构优化

2025 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 31.07%(同比 - 5.00 个百分点),净利率 16.21%(同比 - 4.07 个百分点);其中真空镀膜设备毛利率 29.43%(同比 - 6.37 个百分点),但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 8.23 个百分点至 34.12%,主因高毛利率半导体设备占比提升至 28%(2024 年上半年为 19%)。

2024 年综合毛利率 31.74%(同比 - 0.91 个百分点),维持行业较高水平。

3.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财务稳健但周转压力显现

现金流:2025 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2.02 亿元(同比 + 2848%,主因票据回款增加);2025 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 - 935 万元,2024 年经营现金流 - 0.36 亿元(同比 - 370.26%),短期存在波动。

周转与负债:2025 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升至 193 天(2020 年为 139 天),应收账款占营收 66%、周转天数突破 100 天;截至 2025 年 6 月,总资产 11.35 亿元,总负债 1.12 亿元,资产负债率 9.87%(部分版本提及 33.69%,以最新半年报 “9.87%” 为准),财务整体稳健。

五、历史估值: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市场给予成长性溢价,但需警惕估值与业绩匹配风险,核心数据如下:

1. 核心估值指标

股价与市值:当日股价 168.36元,总市值 168.36 亿元;2024 年 6 月上市首日市值 68.8 亿元,上市后估值快速抬升。

市盈率(PE):197.4 倍(同业均值约 40 倍,可比公司茂莱光学 PE 均值 300 倍);机构预测 2025 年 PE 降至 124-157 倍(华源证券预测 124 倍、国金证券预测 157.44 倍),2026-2027 年预测 PE 分别为 117.72 倍、90.93 倍。

其他指标:市净率(PB)22.44 倍,市销率(PS)32.01 倍,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估值逻辑与风险

溢价逻辑:机构预计 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38.7%(1.08 亿→1.79 亿元),半导体设备突破、国产替代红利支撑高成长预期。

风险点:当前估值与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归母净利润降 27.82%)形成背离;2025 年 6 月 1.2 亿股原始股解禁(占总股本 40%),存在股东套现压力。

六、股价上涨预期: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股价驱动逻辑围绕 “长期成长” 与 “短期承压” 展开,机构分歧较大,核心催化与风险如下:

1. 核心上涨催化剂

长期驱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加速(美国对华限制加剧,国内晶圆厂扩产推动镀膜设备需求);下游新能源(复合集流体设备订单)、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扩张;技术突破(DUV 镀膜设备发货、EUV 光刻机配套验证启动,光刻掩膜版镀膜设备中试)。

短期催化:半导体设备国产化主题受资金关注(如光刻机产业链热度传导);2025 年下半年募投研发中心项目进展;机构评级支撑(华源证券、国金证券维持 “买入” 评级,目标价隐含 30%+ 上行空间)。

2. 主要压制因素

估值压力:近 200 倍 PE 需超预期业绩兑现,若 2025 年下半年业绩无明显改善,估值回调风险加剧。

业绩波动:消费电子需求短期疲软拖累营收,客户集中度较高(苹果占收入 34.88%),订单波动可能引发业绩震荡。

技术不确定性:高端半导体设备研发周期长、验证难度大,商业化落地进度可能不及预期;部分核心部件(如真空泵)依赖德国莱宝进口,存在供应链风险。

七、资金追捧情况:

市场对汇成真空关注度较高,但短期资金流向波动显著,核心特征如下:

1. 机构资金动向

机构持仓:2025 年 6 月 30 日较 2024 年 12 月 31 日,主力机构持仓量增加 1770.73 万股;永赢半导体产业、华安媒体互联网金信稳健策略等公募基金将其列为重仓股,但同时有 5 家基金净减仓、22 家主力净减仓,机构对短期业绩持谨慎态度;8 月 22 日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净买入 6590.5 万元,中长期配置意愿仍存。

2. 融资

融资融券:截至 2025 年 9 月,融资余额维持 3.43-4.42 亿元,杠杆资金关注度较高,但 9 月 25 日融资余额环比降 4.16%,短期杠杆资金情绪降温;融券交易不活跃,未明确披露余额数据。

3. 股东行为

股东减持:2025 年 8 月,持股 5% 以上股东南山架桥减持 128.78 万股,持股比例从 6.29% 降至 4.99%,短期对股价形成一定压力。

总结:

总体来看,汇成真空是一家处于黄金赛道,具备核心技术、优质客户和明确成长逻辑的公司。它深度受益于国产替代和下游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长期前景被市场看好。然而,短期也面临着业绩波动、估值偏高和研发成果落地不确定性的挑战。

以上公司分析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建议,据此买卖与我无关,特此声明。 抛砖引玉,欢迎交流、点赞、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