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市场动态和公开信息,A 股中涉及稳定币概念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区块链技术、硬件安全、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等领域。以下是核心标的及其业务解析,综合政策关联性、技术壁垒及场景落地进展整理而成:
核心逻辑:香港金管局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核心服务商,自主研发的 FINNOSafe 平台支持稳定币发行、清结算及跨境支付,交易处理效率达 5000+TPS。
技术优势:拥有 23 项区块链跨境结算专利,深度参与香港 “数码港元” App 开发,处理超 500 亿港元交易,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 5 秒。
政策红利:香港《稳定币条例》落地后,其技术方案已通过监管沙盒测试,直接受益于跨境支付需求激增。
核心逻辑:持有跨境支付牌照,参与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探索稳定币在跨境实时清算场景的应用。
业务亮点:2025 年 Q1 净利润同比暴增 950%,跨境支付收入占比 35%,东南亚市场份额达 18%,与京东合作推进稳定币线下支付。
风险提示: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仍较高(超 70%),数字货币业务贡献需持续验证。
核心逻辑:国内充电桩 RWA 标杆企业,完成首单 1 亿元充电桩资产通证化项目,通过蚂蚁链提升绿色资产流动性,融资成本降低 30%。
场景拓展:技术方案已通过香港监管沙盒测试,计划将 RWA 扩展至储能领域,推动绿色能源通证化全球流通。
财务表现:2025Q1 净利润同比增 117.53%,主力资金净流入占比 19.97%,RWA 业务成为增长新引擎。
核心逻辑:主导光伏电站 RWA 项目(募资 2 亿元),制定行业资产上链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形成壁垒。
政策协同:与香港稳定币合规化结合,探索碳信用与稳定币兑换,布局储能设备出口结算场景。
财务验证:2025Q1 RWA 业务收入同比增 143%,专利超 50 项,技术商业化进度领先。
核心逻辑:京东线下支付独家服务商,500 万台智能 POS 终端支持稳定币扫码支付,深圳口岸商户周增 300%。
技术适配:设备兼容多币种秒级兑换,持有跨境支付牌照,2025 年稳定币相关收入预计达 2 亿元(占营收比 12%)。
市场覆盖:跨境支付网络覆盖超 100 个国家,直接受益于香港稳定币线下流通需求。
核心逻辑:全球支付终端龙头,设备覆盖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稳定币普及催生硬件升级需求,接入全球超 3000 万商户。
业务亮点:为京东提供收单设备,智能 POS 支持 38 种货币结算,2025 年获东南亚 20 万台终端订单。
风险提示:2024 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6.33%,需关注海外业务复苏持续性。
核心逻辑: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供应商,安全芯片技术适配稳定币高安全性存储需求,为京东稳定币独家供应加密设备。
技术壁垒:量子加密芯片获央行认证,市占率超 30%,2025Q1 硬件订单同比增 40%。
财务表现:2025Q1 营收同比增 4.45%,净利润下滑 8.75%,但现金流充裕(货币资金 5.69 亿元)。
核心逻辑: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占率前四,参与央行跨境支付系统(CIPS)测试,探索稳定币在虚拟信用卡场景落地。
技术储备:跨境支付技术适配多国央行需求,2025Q1 稳定币相关订单达 1.2 亿元,东南亚市场加速拓展。
风险提示:估值较高(动态 PE 157 倍),需警惕回调压力。
核心逻辑:金融 IT 龙头,区块链平台应用于证券、基金托管,稳定币生态繁荣刺激机构系统升级需求。
生态协同:为蚂蚁集团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子公司与 HashKey 交易所合作开发虚拟资产交易系统。
财务预期:2025 年金融 IT 订单 Q2 环比增 30%,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期 20%。
核心逻辑:子公司威富通是京东稳定币官方技术合作伙伴,提供跨境支付接口服务,覆盖 SWIFT 和 CIPS 双网络,支持 200 余个国家结算。
技术亮点:“易信连” 企业身份认证系统适配香港《稳定币条例》合规要求,反洗钱准确率超 99.9%。
核心逻辑:数字人民币硬件设备核心供应商,技术迁移至稳定币领域,支持稳定币及 RWA 代币的离线存储和托管。
场景落地:为香港政府提供稳定币综合监管解决方案,数字人民币外币兑换机可升级为 “稳定币 - 法币” 兑换终端。
核心逻辑:A 股中唯一公告明确涉及稳定币业务的公司,为海外客户提供稳定币交易系统开发及测试服务,技术覆盖区块链、智能合约。
唯一性:对比其他公司,其业务披露更直接,但需关注项目规模及客户集中度风险。
政策合规性:国内对私人加密货币监管严格,稳定币业务需关注香港与内地政策衔接,部分公司可能面临合规成本上升。
业绩兑现:部分公司数字货币业务占比仍低(如飞天诚信海外收入仅 15%),需警惕概念炒作。
技术迭代:区块链标准快速更新,企业研发投入需持续匹配需求(如高频交易场景),技术壁垒可能被突破。
短期:关注香港稳定币牌照落地(2025Q3)及数码港元上线后的跨境支付需求爆发,优先选择四方精创、海联金汇。
中长期:聚焦 RWA 场景落地能力(协鑫能科、朗新集团)、支付终端渗透率(新大陆、拉卡拉)及金融 IT 技术壁垒(恒生电子)。
风险对冲:避免纯概念标的,重点考察企业订单落地(如四方精创东盟 2.5 亿元营收预期)及政策合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