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东方甄选未来万亿市值的支撑逻辑

用户头像
投资暨修行
 · 辽宁  

俞老师在昨日业绩交流会的总结发言中明确表示,东方甄选所处的领域(聚焦民生需求的优质产品零售与服务领域)发展潜力无限;从市场规模与长期增长空间来看,该领域“比新东方本身的背后的市场和它未来的可预料的发展其实要大很多”,且核心优势在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需求覆盖全人群、全周期,不存在原教育业务的客群阶段性或政策限制性瓶颈。
俞老师当然早就知道东方甄选的巨大潜力,只不过在昨天的业绩交流会上才明确表达出来,这背后体现出俞老师在心里已经有了要把东方甄选打造成伟大企业的雄心壮志,新东方的高峰市值大概在两三千亿左右,而俞老师认为东方甄选要比新东方的市场潜力不知道大多少倍,所以在俞老师的愿景中,东方甄选是可以问鼎万亿市值的。
万亿市值的核心前提是“长期稳定的营收增长+足够大的市场天花板”,而俞老师所强调的“领域潜力”,可以从市场基数、需求刚性、增长空间、业务延展性四个维度,为这一目标提供底层支撑:
1. 市场基数:民生零售赛道规模远超教育,提供“万亿市值”的底层空间
新东方原核心业务(K12、成人教育等)属于“选择性消费”,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约1.2-1.5万亿元(含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且受政策(如“双减”)、客群周期(仅覆盖K12阶段12年+成人特定需求)限制,天花板相对明确。
而东方甄选所处的“民生优质零售赛道”,依托中国超40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数据),仅聚焦“食品、日用品、家居等刚需品类”,细分市场规模就可达数万亿元(如仅农产品零售规模就超5万亿元)。庞大的市场基数意味着:只要东方甄选能在细分赛道占据5%-10%的份额,即可支撑数千亿营收,为万亿市值(通常零售企业市值/营收比约1-2倍,优质品牌可达3-5倍甚至更高)奠定基础。
2. 需求刚性:“与民生绑定”抗周期,保障增长稳定性
教育需求受经济周期、家庭消费能力、政策调整影响较大(如经济下行时家庭可能缩减课外教育支出);而东方甄选聚焦的“放心食品、优质日用品”是全人群刚需——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的吃穿用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反而会随消费升级持续提升(如从“买得到”向“买得好”转变)。
这种抗周期的需求属性,能让东方甄选避免原教育业务的“波动风险”,实现营收与利润的稳定增长——而稳定增长是市值长期攀升的核心逻辑(万亿市值企业需具备连续5-10年甚至更长年限的复合增长能力)。
3. 增长空间:当前渗透率极低,可挖掘潜力巨大
俞老师在发言中提及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新东方背后有“上千万的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但仅10%左右知道东方甄选的产品;二是东方甄选自营品仅700款左右,远未覆盖民生刚需的全品类(如家居、个护、生鲜等仍有大量空白)。这意味着东方甄选当前的“增长天花板远未触及”:
- 客群端:仅激活新东方存量家长群体,即可实现用户规模翻倍;若进一步触达更广泛的家庭消费者(如下沉市场、年轻家庭),用户基数可再扩10-20倍;
- 品类端:从现有“食品、日用品”向“生鲜、家居、母婴”等更多民生品类拓展,自营品数量可增至数千款,营收增长点会持续增加;
- 渠道端:APP当前销量占比仅15%,未来若通过“内容运营(知识直播、名人入驻)”提升APP渗透率,再结合抖音等公共平台的增量,渠道营收仍有3-5倍提升空间。
4. 业务延展性:从“卖产品”到“平台化服务”,提升市值溢价
俞老师强调领域潜力时,未局限于“零售”,而是提及“为会员提供学习机会、交流机会”“用AI和大数据提升效率”——这暗示东方甄选未来可从“单纯的产品零售商”,升级为“‘产品+服务+内容’的民生服务平台”:
- 基于会员体系,可拓展“知识付费、生活服务(如农产品溯源体验)”等增值业务,打破零售“低利润率”瓶颈(零售行业平均利润率约3%-5%,增值服务利润率可达20%以上);
- 基于供应链能力,可向上游赋能(如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为中小厂家提供品控标准),从“采购方”变为“供应链服务商”,打开B端营收市场(如为其他零售平台提供优质供应链支持)。
这种“平台化升级”会让东方甄选从“传统零售企业”变为“高附加值的民生服务企业”,市值溢价能力会显著提升。#东方甄选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