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除港股)创新药今天普遍回调,跟港股创新药正好切换(昨天正好相反)。
临床后期管线:
HY-0007(三抗融合蛋白):抗 PD-1/TIGIT/IL-15 三抗药物,已启动临床 I 期,预计 2025 年底完成 I 期试验1015。该药物通过诱导 stem-like T 细胞和 NKT 细胞扩增,克服免疫治疗耐药性,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在 PD-1 耐药模型中仍具显著疗效,且安全性优于同类药物HY-0006(SOS1 抑制剂):针对 KRAS 突变实体瘤,与 EGFR 抑制剂联用可协同增效,已进入临床 I 期,预计 2026 年进入 II 期
HY-0002a(双靶点小分子抑制剂):针对 KRAS G12C 突变肺癌,在全国 6 家中心开展 I/II 期,预计 2025 年完成剂量扩展。
商业化支撑:
仿制药业务覆盖 60 多个国家,2024 年新增 17 个上市产品,境外上市产品达 25 个,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品种占比 30%。国际化产能优势显著,欧盟 GMP 认证生产线保障全球供应,2024 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45%管线估值模型:
采用 RNAV(研发管线净现值)法,假设 HY-0007、HY-0006、HY-0002a 的上市概率分别为 50%、60%、70%,对应峰值销售分别为 30 亿、20 亿、15 亿元,按 10 倍 PS 估值,管线总价值约 275 亿元。当前市值 97.8 亿元(截至 2025 年 8 月 4 日),研发溢价率约 18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创新药企平均溢价率 300%)。
财务支撑:
2024 年净利润 3.16 亿元,毛利率 83.4%,经营性现金流 4.2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 25%,现金储备超 20 亿元。仿制药业务(如克拉屈滨注射液)贡献稳定现金流,2024 年海外营收 4.9 亿元,同比增长 35%
乐观情景(概率 30%):HY-0007 于 2026 年获批,HY-0006 进入 III 期,海外仿制药营收突破 10 亿元,市值可达 400-500 亿元(PS 4-5 倍)。
中性情景(概率 50%):两款创新药进入 II 期,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市值稳定在 200-250 亿元(PS 2-2.5 倍)。
悲观情景(概率 20%):临床进展不及预期,仿制药集采降价超预期,市值可能回落至 70-8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