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达(SH603931)$ 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一项项技术突破,正让这家工信部认定的单项冠军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在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需求下,光刻胶作为芯片制造的“血液”,其国产化进程关系着整个国家的芯片安全。而在这条赛道中,格林达凭借其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深厚积累,正成为光刻胶板块中不可忽视的投资标的。格林达的核心产品——光刻胶用显影液、剥离液等,是光刻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配套材料。其“光刻胶用显影液(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项目已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核心材料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01 技术突破:国家级项目验证实力
2025年初,格林达披露其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光刻胶用显影液(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项目已通过科技部验收。这一突破直接强化了国产替代逻辑,为公司产品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的产业化运用和推广奠定基础。不仅于此,公司承接的工信部“集成电路制造产线零部件、材料和关键设备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验证项目”也进入收官阶段。连续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彰显了格林达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其产品性能提供了权威背书。
02 产品布局:显影液领域的单项冠军
作为工信部认定的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格林达在显影液这一细分领域已建立起显著优势。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显影液、剥离液、蚀刻液、清洗液和稀释液等湿电子化学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显影、蚀刻、清洗等电子产品制造工艺中,系光刻胶配套用产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格林达的TMAH显影液已应用于12英寸晶圆生产线,并进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国内头部晶圆厂供应链。其半导体用显影液和稀释液已在成都奕成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形成稳定量供,光刻胶用剥离液产品则在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T3和T5工厂稳定量供。
03 市场潜力:三大领域需求增长强劲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国内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太阳能电池三大领域用湿化学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82.04万吨,较2023年的367.29万吨大幅提升。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提速和显示面板行业复苏。在显示面板领域,格林达已覆盖京东方集团、韩国LG集团、华星光电、天马微和维信诺等国内外大型面板企业。随着LCD面板产能加速向中国大陆聚集,以及韩国厂商转向OLED领域,中国在全球LCD市场的主导地位持续巩固,为格林达等配套企业提供了稳定增长的市场基础。
04 产能扩张:四川工厂打开西南市场
今年上半年,四川工厂显影液在西南体系客户中已实现单厂转产测试成功、签署框架合同并完成量供切换。四川工厂作为西南区域客户的配套企业,在运输距离、客户服务和响应速度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西南地区电子产业发展迅速,这一战略布局将帮助格林达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挖掘新的市场机遇。
05 国产替代:湿电子化学品的配套专家
在全球光刻材料市场长期被日本、美国、德国企业垄断的背景下,格林达凭借高纯度产品和稳定供应,已成为国产替代的主力供应商之一。公司湿电子化学品纯度达到G5级别(最高等级),能够满足高端半导体制造的需求。目前,显影液国产化率约20%-30%,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格林达通过技术迭代正逐步替代日本三菱、德国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的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06 投资逻辑: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
格林达的投资价值在于其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优势。技术上,公司承担多个国家级研发项目,产品纯度达到最高等级,满足高端半导体制造需求。市场上,公司客户覆盖国内主要面板和半导体企业,且所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杭州生产基地完成产线智能化改造后,显影液年产能已提升至8万吨,为订单增长做好准备。随着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速,格林达作为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这一趋势。随着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进程的深入,格林达的显影液产品正从“国产替代”走向“国产主导”。四川工厂的产能释放与客户拓展,以及杭州基地的智能化改造完成,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作为光刻工艺不可或缺的配套专家,其基本盘更加稳固,成长路径更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