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风雷益超短
 · 广东  

脑机接口$创新医疗(SZ002173)$ $翔宇医疗(SH688626)$ $复旦复华(SH600624)$
看这个走势,会不会又是一日游?
当地时间6月27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举办线上发布会,展示了公司的最新进展,并公布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相关新闻内容如下:
• 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目前Neuralink的设备已在7名受试者中完成植入,其中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这些受试者平均每周使用设备时长约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脊髓损伤患者Alex通过意念操控特斯拉Optimus机械手完成了抓取、拧瓶盖等精细动作,还能用意念玩《马里奥赛车》,操作CAD软件设计3D零件。渐冻症患者Bard在丧失语言能力六年后,通过脑信号解码重获沟通能力,甚至能继续从事测绘工作。
• 披露未来发展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Neuralink计划在言语皮层进行植入,目标是直接解码无声的“意图言语”。2026年,植入芯片的电极数量将提升至3000个,首位“盲视”(Blindsight)项目参与者也将加入,该项目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并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刺激视觉皮层,帮助失明者重获视觉。2027年,电极数将进一步提升至1万个,并实现多设备植入,如在运动、言语、视觉皮层同时植入。2028年,电极数将超过2.5万个,能够触及更深层脑区,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性疼痛等,并开始探索与AI的深度融合。
• 介绍终极目标:Neuralink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全脑接口”,即能向任何地方的神经元写入信息,实现生物大脑与外部机器之间的高带宽连接,且通过全自动手术就能实现,24小时后可使用。马斯克表示,未来人们有可能通过Neuralink来完全接管一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
脑机接口相关:
1. 诚益通: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布局康复医疗领域,已积累较丰富的脑科学领域技术和产品模型。
2. 三博脑科:作为“医教研”一体化的学院型医疗机构,参与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推动癫痫、帕金森等疾病治疗。
3. 爱朋医疗:参股的常州瑞神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植入式闭环神经刺激器系统是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之一。
4. 汉威科技: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在类脑交互方面有应用。
5. 科大讯飞:联合设立“华南脑控”,开发脑电算法平台,探索脑机接口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6. 岩山科技:子公司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脑机接口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
7. 世纪华通: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传奇创新研究中心在脑疾病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旗下生态企业的相关软件正积极尝试应用对接各种脑机接口。
8. 翔宇医疗:早期就有脑机接口领域的研发和布局,已有脑机电方面的产品10余项,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子课题。
9. 佳禾智能:全资子公司思派康拥有脑电波采集通信系统等相关发明专利,可用于打游戏时的脑电波控制。
10. 东方中科:控股子公司北汇信息为中国一汽“脑机接口测试技术采购”项目成交供应商。
11. 南京熊猫:“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研发项目”获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
12. 优刻得:入选上海市未来产业脑机接口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为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提供算力和存储解决方案。
13. 国际医学:旗下医疗机构已组织开展脑机接口领域的专项课题研究。
14. 怡亚通:旗下母婴孵化的直属品牌EA's - focus是国内第一个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成果实施产业生态圈的创新型平台品牌。
15. 力合科创:在脑机接口领域投资孵化了深圳微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医疗级全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研发。
16. 汤姆猫:与杭州妞诺霄云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在脑机接口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包括脑电读图、脑健康检查等领域。
17. 麒盛科技:对外投资的双向脑机交互技术能够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18. 盈趣科技:与天津大学医学部和海河实验室合作,参与包括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脑机疲劳驾驶监测等创新项目,并参与承办全国首届脑机接口大会。
19. 成都华微:与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脑机接口相关重点项目。
20. 创新医疗:通过参股脑机接口技术公司杭州博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间接介入该前沿技术领域。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覆盖可见光至近红外二区(470-1550nm)的超视觉假体,成果以《碲纳米线视网膜假体增强失明视觉》为题于2025年6月6日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该假体植入盲鼠视网膜下,可替代凋亡感光细胞接收光信号,激活视网膜神经元,无需外接设备即可重建视觉。
临床转化与应用
• 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携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启动了脑机接口侵入式前瞻性临床研究。受试者自2025年3月植入设备以来,系统运行持续稳定,经过2到3周训练,受试者便能通过脑机接口系统玩象棋、赛车游戏。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成果转化:许凯亮研究员打造的超高速、超分辨率超声成像脑机接口系统实现成果转化,助力科研与临床诊疗;王守岩团队研发的多项经颅、迷走、外周无创神经调控设备已经进入临床。
与复旦大学脑机接口相关主要是
复旦复华(600624.SH):有资料显示,复旦复华的脑机接口技术被提及为“由复旦大学和复华康复医院联合开发”,且临床试验中已帮助残障人士恢复部分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