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是一家铜加工企业,市占率20-30%。本来这是一个苦生意,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没太多看头。
然而,今年7月底,川普同学照常“发疯”,突然对美国进口的铜半成品加征50%的关税,而对铜进口原材料不加征关税。
这一举动,另市场大吃一惊。同半成品加征关税市场早有预料,但没想到的是对进口铜原材料不加征任何关税。
这意味着,美国本土铜加工企业而言,相比于进口铜加工企业,在关税的庇护下平白多出了5000美元/吨的成本优势。这几乎扼杀了所有进口铜加工制品的可能性。美国铜管市场原来就是紧平衡状态,在新关税政策下,相当于多出了去年进口10万吨的差额。
美股木勒工业(美股本土铜加工企业)在5年10倍的基础上,从6月份开始股价再次启动,并突破前高(以川普的个性,估计消息早泄露了,资本市场提前知道了),见下图。
于是,机会也同时给到了在美国有建厂的海亮这边。
历史上,海亮一直想打入美国市场,但都不是很成功。2024年,美国工厂产量8000多吨,但却是亏损的,主要因为产能利用率不足。
川普同学上台后,海亮管理层看到机遇,从今年1月份开始,就不断将闲置产能运往美国,产能快速爬坡。
根据海亮半年报披露,在此次关税之前,海亮美国产能已达6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可达9万吨。当然实际产量不等同于产能,但预计明年产量到6万吨应该问题不大。
6万吨可以带来多少利润呢?先说结论,差不多可以再造一个国内的海亮(当然在前提假设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
海亮在美国的铜加工产品主要分为两种:toC和toB。
toC端的产品和前文说的木勒工业一样。美国消费者对涨价的接受度高,净利润率也高(木勒工业的净利润率高达17%)。关税政策出来,木勒直接涨价了5000美元/吨,海亮跟,单吨利润可以到4万元人民币。海亮之前收购了一家美国当地公司打理销售渠道,如果渠道能够理顺,产品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的。toC端这部分销量在2026年占比30%,但利润贡献可以在10亿左右。
toB端产品,当前已涨价1000美元/吨。按照5000美元的价格优势,后续应该还有一些涨价空间(就看5000美元的空间怎么和终端厂商分)。2026年预计可以利润贡献2.5亿左右。
当前海亮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个亿,全年简单预测14个亿,2026年美国工厂的贡献有可能就逼近甚至超过2025年国内(如果继续涨价)。先简单测算2026年净利润可达30亿(加上国内经济复苏的增长),按照15倍估值,450亿市值相比买入250亿市值有接近翻倍空间。
海亮的风险在哪?两个方面:
一个是说变就变的川普。不过值得说明的是,此次铜加工品加税的依据是《1962 年贸易扩展法》第 232 条款。和前一段川普被国会否决的各国关税法律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不是同一款,仍然是有效的。相反,在现在的宏观背景下,海亮美国工厂的优势可能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一年的,这是市场忽视的。
另一个是产能爬坡速度。根据以往经验制造业产能爬坡总是不会像企业说的那么顺利。生产调参、渠道建设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比想象的长。不过考虑到海亮从年初就在准备设备搬移,可能也会顺利吧。
再补充一些信息,公司可转债接近转股最后期限(9月24日),短期转股抛压较大,这可以从公司的转股余额比例看出,比例下降幅度较大的几天都对应这收跌。不过现在终于差不多触底了。
另外公司前瞻性布局了,液冷、固态电池等方面产品。当然由于现在业务占比不高,市场也没有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