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洪铭桦的爸爸
 · 湖北  

云从科技(688327.SH)质地及未来空间分析


一、核心质地评估



技术实力与研发能力
技术壁垒:云从科技以自主研发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为核心,覆盖感知、认知、决策全链条技术闭环,在跨镜追踪(ReID)、3D结构光人脸识别等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其自研的从容大模型在OpenCompass多模态评测中以65.5分位列全球第三,超越GPT-4v和Gemini 1.5 Pro,并在文本识别(OCRBench)等细分领域刷新全球纪录。
研发架构:拥有“三大联合实验室及五大研发中心”,覆盖广州、重庆、上海等核心城市,并与华为昇腾深度合作开发训推一体机,降低算力依赖。
商业化落地能力
行业覆盖:聚焦智慧治理(营收占比80%)、智慧金融(14.8%)、智慧出行等场景,服务六大国有银行、十大枢纽机场等关键客户,落地案例包括广州“城市大脑”、宁波舟山港智能调度系统等。
生态合作:与华为昇腾联合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在金融、政务领域实现私有化部署,降低客户成本。
财务与经营风险
持续亏损:2024年营收3.98亿元(同比-36.6%),净亏损6.96亿元,累计亏损超45亿元;毛利率35.81%,低于商汤(69%),主因低毛利定制化方案占比高。
现金流压力:近五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4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再亏1.92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仅8.38亿元,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成本控制:研发投入缩减(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降18.27%),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研发人员减少51%。


二、未来增长空间


行业机遇
政策红利:受益于“东数西算”工程及AI终端渗透率提升(如AI手机、眼镜),云从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订单有望加速释放。
技术迭代: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推动行业变革,云从的从容大模型在金融风控、政务审批等场景的私有化部署潜力较大。
全球化布局:技术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智慧安防、金融安全解决方案在津巴布韦等新兴市场落地。
战略转型方向
产品标准化:推动CWOS模块化订阅服务(如金融风控SaaS),目标提升软件收入占比至50%+,降低对定制化项目的依赖。
AI终端布局:与华为合作开发端侧大模型,切入智能制造、AI手机等场景,预计2028年AI终端渗透率达54%。
行业智能体探索: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开发AI智能体(Agent)系统,提升交互效率与决策能力。
竞争与挑战
头部企业挤压:商汤、旷视等通过价格战争夺市场,百度腾讯依托生态优势抢占大模型份额。
盈利模式脆弱:需在2025年实现40亿营收+50%毛利率方可扭亏,但历史复合增长率仅15.47%,压力显著。
技术转化瓶颈: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缓慢,2024年订单执行延迟导致营收下滑,需加速技术向收入转化。


三、投资价值判断


短期风险:财务压力大、技术转型滞后、市场份额被挤压,扭亏目标或难实现。
长期潜力:若能在华为合作项目中实现技术突破(如智能制造大模型),或通过AI终端打开新场景,可能迎来拐点。
关键观察指标
政务大单落地速度及华为合作订单规模;
大模型商业化进展(如金融、政务领域渗透率);
现金流改善及研发投入持续性。


总结

云从科技作为“国家队”背景的AI企业,技术积累深厚且场景覆盖广泛,但商业化能力与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其未来取决于标准化产品渗透率AI终端生态协同现金流管理三大核心变量。投资者需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间权衡,重点关注其与华为合作的深化及行业智能体落地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