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铂医药-B(02142)$ $基石药业-B(02616)$ $药明生物(02269)$
据香港联交所9月2日披露的文件,GIC于8月29日以每股均价12.7133港元增持和铂医药4022.2万股普通股股份(和铂医药从2024年最低1.01元,到9月1日15元左右,涨幅高达15倍),价值约5.11亿港元。本次增持后,GIC持有和铂医药的股份由1.62%增加到6.37%。
GIC何许人也?
GIC全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被称为全世界最大及最神秘的国际投资机构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其资产管理规模比淡马锡还大,offer比高盛、大小摩还抢手。
无独有偶,这不是GIC第一次举牌中国创新药企业,2025年8月22日,GIC举牌基石药业(从2024年低点0.8元算起,基石药业已经上涨超过10倍),持股比例达5.49%。在今年上半年的恒瑞医药的港股IPO中,GIC也是其基石投资者之一。
在中国创新药2025年已经大涨很多倍后的现在,大家都觉得港股创新药公司股价很高了时候,资本巨头GIC却在用真金白银重磅押注中国创新药企业,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1、中国创新药企业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生态
经过十多年的厚积薄发,中国创新药企业积累了四大核心优势:与美国的创新差距持续缩小(中国创新药全球转化率从5% 升至 32%)、监管与全球接轨(加入 ICH 后临床数据完整性显著提升)、成本效率突出(III 期临床受试者直接成本仅为美国的 36%)、资金生态成熟(2025-2040 年生物科技融资 CAGR 预计达 14%)。
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这些优势,有望推动全球医药研发回报率(IRR)在 2040 年提升 48%。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报预测数据,到 2040 年,中国创新药将占美国 FDA 新药批准量的 35%(2024 年仅为 5%),中国创新药海外市场年收入有望达2200 亿美元,2025年预计超过10亿美元,到 2030 年的预计达到 340 亿美元,未来1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2、中国创新药企业虽然大涨,目前仍然便宜
国内创新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和黄医药等8家PS(TTM)均值约9.7倍,同期美股VRTX、ARGX、BNTX、INSM、ASND、CORT等8家PS(TTM)均值约18倍,国内创新药估值仍被低估。
外资巨头用真金白银告诉我们,中国创新药行业虽然已经大涨,相对于欧美创新药企业,目前仍然很便宜,仍然值得投资。
3、创新药产业空间巨大,目前仍在起步阶段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院内销售+院外销售+BD首付款和里程碑)近5500亿人民币,2025-2027年依靠BD收入迎来爆发,预计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院内销售+院外销售+BD首付款和里程碑+销售分成)将突破20000亿人民币,CAGR=24.1%,相比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近264%。
2024年中国企业的license-out交易热度仍在持续,全年交易数量达94笔,同比增长6%;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总首付款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数量与金额均再创新高。2025年Q1,license-out交易一共33笔,同比增加32%;从交易金额上看,交易总金额同比增加超过250%。随着中国创新药管线质量的持续提升,未来中国企业license-out数量与金额都将保持增长。
创新药企业仅仅在2024到2025年才开始上涨,对于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来说,现在仍然还在起步阶段。
4、外资巨头用真金白银告诉我们,创新药现在仍然值得投资
回望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批伟大企业——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2010年开始的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2020年开始的人工智能时代。而2025年,创新药正迎来属于自己的产业转折点。
那些在ADC、双抗、细胞治疗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并实现全球化变现的企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苹果"与"英伟达"。
GIC举牌和铂医药和基石药业,是外资巨头用真金白银在告诉我们,涨了很多倍的创新药,现在仍然值得投资。这句话送给在创新药赛道恐高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