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芯科技:端侧AI芯片的隐形冠军,用存内计算技术突破能效比极限,或将改变端侧AI芯片格局

用户头像
派大星蓝
 · 辽宁  

在端侧AI芯片的竞技场上,一家中国公司正用一项名为“存内计算”的创新技术,打破能效比的天花板。

2025年6月,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在世界半导体大会揭晓的“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榜单中,炬芯科技的名字赫然在列。这家来自珠海的芯片设计企业凭借其端侧AI芯片的架构创新和商业化落地能力,成功跻身中国芯片创新力量的第一梯队。

而在大会揭晓榜单的两天前,炬芯科技刚刚宣布其基于存内计算技术的端侧AI音频芯片新品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

其中ATS323X系列芯片在客户首款终端产品量产后短时间内快速起量,面向AI音频领域的ATS286X和端侧AI处理器领域的ATS362X也已导入多家头部品牌客户。

在之前文章财务对比中,炬芯科技在同行中已经显示出了优势,我们看下其近年财务表现能力:

其毛利率,净利率都在不断提升,到了25年1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率都显著提升。而到25年1季度之前,其存内芯片对于营收还未产生贡献。

目前,炬芯科技的主要业务领域还是在音频领域,泰凌微恒玄科技等虽然发力音频领域,但是同时也扩展其他领域。但是炬芯科技目前还是专注于音频领域。但是看似赛道比较窄,但是渗透率却在不断提升。

巨头纷纷采用炬芯的芯片

哈曼卡顿爆款水晶4带蓝牙音频芯片采用的是中感微的芯片,今年发布的水晶5代改采用了炬芯科技的芯片。猛犸的领夹麦克风爆款Lark max1采用的是泰凌微的芯片,第二代采用了炬芯的ATS3231。JBL CHARGE6便携式蓝牙音箱今年2月份发布,采用的也是炬芯的蓝牙Soc音频芯片,而上一代采用高通的芯片,TCL Q65H Soundbar采用的也是炬芯的芯片,JBL FLIP7便携式蓝牙音箱3月18日开始销售,采用了炬芯的ATS2875H和ATS3615,上一代用的联发科的芯片。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炬芯的市场份额在显著提升。

在领夹麦克风领域,猛犸在快速崛起,不仅跃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快速放量,不断吞噬国际巨头的份额。而猛犸的芯片,今年几乎全是采用了炬芯的芯片,在猛犸旗舰产品Lark Max 2中更是采用了炬芯新一代的存内芯片ATS3231.

大疆的麦克风同样也在崛起,而大疆也采用的是炬芯的芯片。

巨头为什么都采用炬芯的芯片?

存内计算构筑差异化壁垒

在端侧AI芯片市场,瑞芯微全志科技恒玄科技炬芯科技等中国企业凭借不同技术路径各显神通。

恒玄科技以集成化设计见长,其旗舰产品BES2800芯片采用6nm先进工艺,集成多核CPU/GPU、NPU等处理单元;瑞芯微走平台化差异算力路线,提供从0.2TOPs到6TOPs的不同算力水平AIoT芯片产品矩阵;全志科技则专注于场景化AI算法优化,围绕视觉、语音等典型场景进行深度技术布局。

相比之下,炬芯科技的技术路径更加独特,其核心优势在于自主研发的存内计算架构。

端侧AI芯片的本质:不只是“算力”,更是“效率”与“专用”,与追求极致算力(TFLOPS)的云端AI芯片不同,端侧AI芯片的核心设计哲学是:“在严格的功耗、面积、成本限制下,高效处理特定的AI任务。”

炬芯科技端侧AI芯片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创新的存内计算技术(Computing-in-Memory,CIM)。这一技术针对端侧AI专用模型应用场景,解决了AIoT设备对低延迟、低功耗、高数据隐私性的严苛要求。

传统芯片架构面临“存储墙”和“功耗墙”瓶颈,数据在存储器和计算单元之间的移动消耗了大量能耗和时间。炬芯科技的存内计算技术直接在存储单元中完成计算,消除了数据访存延迟和功耗,实现了存储与计算的真正融合。

这一技术路径特别适合电池容量有限的IoT设备。炬芯科技致力于为低功耗AIoT装置打造在10mW-100mW功耗下提供0.1-1TOPS通用AI算力的解决方案,目标实现10TOPS/W-100TOPS/W的AI算力能效比

炬芯科技的技术演进并未止步。据报道,公司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存内计算技术将把单核算力提升至300GOPS,能效比提高到7.8TOPS/W(INT8),并支持Transformer模型。

准备26年发布的第三代存内芯片,单核算力达 1 TOPS@INT8,能效比 15.6 TOPS/W。而冯·诺依曼架构能效天花板约10 TOPS/W。

对比苹果A17Pro,虽然绝对算力仅为苹果A17 Pro的 0.86%,但能效比反超 44%,且Transformer硬件支持独一无二。

炬芯的短板在于算力天花板:无法本地运行百亿参数大模型(需云端协同)。

所以炬芯在能耗要求的场景(使用电池的场景)具有巨大优势,而需要堆积绝对算力的领域很弱(智能驾驶)。但若扩展多核阵列,依然有望颠覆汽车/工业边缘市场。

如果炬芯科技的芯片迭代成功,或将改变目前的芯片格局。

炬芯确实已经具备了牛股的基因。

炬芯科技的估值逻辑与估值——存内计算架构,是否能引领端侧AI革命

为什么这轮投资选择端侧AI:业绩爆发式增长揭示巨大投资机会

端侧AI芯片公司,谁将成为隐形冠军?

$炬芯科技(SH688049)$ $瑞芯微(SH603893)$ $泰凌微(SH688591)$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