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起,持有新华保险H已经5年,期间经过加仓+分红,成本大约在18块港币左右,结合当前市场价格,综合收益大约1.5倍。年化收益是多少?我也懒得算。总之一句话,新华保险H不是我收益率最高的股票,但却是赚钱最多的股票,因为投入多。
回顾这5年的持股经历,期间有股价腰斩的恐慌,也有连续大涨的兴奋,各种苦楚和甜蜜,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有经验,也有教训,今日记录,鞭策自己。
1.要买行业向好的股票。为什么选择了保险股?因为5年前开始,保险行业的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牌照稀缺。保险行业的牌照极其稀缺,不再发放新的牌照,意味着新的竞争对手被挡住了。二是资源向头部集中。虽然市场上依然有百余家保险公司,但收入、利润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如平安、国寿、太保、泰康、新华,属于寡头竞争。三是监管开始友好。监管鼓励保险公司入市投资,并提升了险资投资股市的比例。10年前险资是资本市场的妖魔鬼怪,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爱恋的小甜甜。四是行业空间大,毕竟我们的人口基数在,发展空间在,保险行业渗透率和密度还很低。水大才能鱼大。
2.要买弹性十足的股票。5年前市场并不看好新华保险,当时保险股的小甜甜是平安,其次是太保,然后是国寿,最后才是新华。新华是烂保险的代表,保费结构差,投资风格生猛,利润波动极大。为什么逆势选择了新华?核心原因就是弹性十足,利润弹性十足,股价弹性十足,给出了想象空间。而平安和太保由于预期的一致性,反而可能会在股价上略微平庸。同时,新华是唯一的纯寿险企业,寿险的弹性比产险要大很多。
3.要买低估的股票。最好是一眼的低估。这就是为什么选港股新华而不是A股新华的根本原因。港股比A股便宜60%-70%,市盈率长期在3倍左右,最低时只有1倍多一点。特别是保险公司特有的估值指标,内含价值估值更低,好像只有0.2倍左右。所以,肯定是选港股。
4.要买股息率高的股票。股息率高和低估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股息率不是买股票的唯一变量,但却是坚定长期持有股票 的信心来源,尤其是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2023年左右,当新华保险股价连续低迷,持股成本腰斩的情况下,是股息率帮助我坚定度过了低谷。如果没有高额的股息率,很难保证我会不会割肉在底部。在股价最底部时,新华保险的股息率高达15%,每年依靠分红拿到了必要的现金流,从而坚定了持股信心。
有经验就有教训,即便是赚到了钱,教训也是深刻的。
1.最大的教训是持股体验并不好。5年期间,有3年半是浮亏,其中最大时浮亏50%。这样的持股体验,无论结果如何,都并不友好。持股体验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买早了、买贵了。尽管最后赚到了钱,但并不能掩盖当初买早买贵的窘境。
2.底部没有大幅加仓。一方面是自己恐慌了,2023年底、2024年初的市场环境、经济特征让自己对股市缺乏了信心,腰斩的股价导致心态有点崩溃。另一方面是没有现金流了,没有港币,一些日常港币支出都得靠分红股息来支撑。当时不仅没有加仓的念头,甚至动过割肉的想法,好在忍住了。
3.卖早了。最大的教训是买早了,也卖早了。这是长期持股最大的杯具。基本上从30块就开始卖、逐步卖,到现在已经卖掉80%,剩下的20%预计到50港币也要全部清掉。如果全部坚持到45块再卖,可能收益率会更高。
以上教训,可能在行业研究、买卖时机、持股心态上还需要修炼。
以上总结,仅作为个人学习体会,用以鞭策自己,提升自己,不具有任何推荐他人参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