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加速、传统材料行业供需结构深度调整的当下,东方锆业(002167.SZ)作为国内锆基材料领域的资深参与者,正经历一场从 “规模导向” 到 “价值驱动” 的战略转型。依托多年深耕锆产业链的技术积累与资源布局,公司逐步摆脱传统锆制品 “低毛利、强周期” 的行业桎梏,向固态电池材料、核级材料、半导体靶材等高端领域延伸,试图在新材料浪潮中抢占先机。2025 年上半年,尽管受下游传统需求疲软影响营收短期承压,但公司归母净利润仍实现 148.58% 的同比高增,盈利韧性背后,正是其转型战略逐步落地的印证。
东方锆业的业务版图始终围绕锆产业链展开,但随着行业趋势变化,其业务结构已从单一的传统锆制品加工,逐步升级为 “传统锆制品稳固基本盘、高端新材料开拓增量” 的双引擎格局,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传统锆制品是公司深耕多年的核心业务,产品涵盖氧氯化锆、电熔氧化锆、二氧化锆等,广泛应用于陶瓷釉料、耐火材料、研磨抛光等领域,长期以来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5 年上半年,受国内房地产行业复苏不及预期、陶瓷等下游需求疲软影响,国内氧氯化锆消费量同比出现下滑,叠加锆英砂等原材料价格阶段性波动,公司传统业务短期承压,整体营业收入 6.26 亿元,同比下降 23.07%。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公司并未被动应对,而是通过 “工艺升级降成本、产品结构提毛利” 的双向策略,推动传统业务从 “规模扩张” 向 “效益提升” 转型。在工艺端,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分解工艺实现重大突破,不仅将锆英砂提纯纯度提升至 99.9% 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满足高端陶瓷对原料纯度的严苛要求,还将生产能耗降低 30% 以上,显著优化单位成本;在产品端,公司主动缩减低毛利的贸易类业务规模,聚焦自有产能生产的高纯度电熔氧化锆、纳米级二氧化锆等产品,这类产品因技术壁垒较高,毛利率较普通锆制品高出 5-8 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整体营收下滑的影响。
从数据来看,工艺与产品的双重优化已显成效: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至 15.98%,较 2024 年全年的 10.39% 提升 5.59 个百分点,传统业务的盈利稳定性显著增强。这意味着,即便在行业需求疲软期,公司仍能通过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传统业务的价值挖掘,为高端业务研发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
在传统业务夯实基本盘的同时,东方锆业将高端新材料作为战略转型的核心方向,重点聚焦锆基材料在新能源、核电、半导体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应用,试图通过技术突破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是当前布局的核心赛道。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循环寿命长等优势,而氧化锆因具备优异的离子传导性与化学稳定性,是固态电池电解质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市场需求随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而逐步释放。东方锆业凭借在高纯氧化锆领域的技术积累,较早启动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的研发,根据 2024 年 7 月公开信息,公司表示相关产品处于 “提供样品供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阶段”。目前,公司已完成针对不同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氧化锆样品开发,且部分样品已进入相关厂家的研发试用环节,这一进展为后续商业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不过需客观看待的是,当前相关业务仍处于研发试用的早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量产能力,也未披露明确的商业化订单,未来能否实现技术量产、适配客户需求,仍需持续跟踪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合作进展。
除固态电池材料外,公司在核级海绵锆、半导体氧化锆靶材等高端领域的布局也逐步推进。在核电领域,有网络来源称,公司自主研发的 N36 型核级海绵锆已通过认证并实现国产替代;在半导体领域,公司研发的氧化锆靶材已进入下游客户的认证流程,若后续认证通过,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受益于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从业务布局来看,这些高端领域均具备 “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强” 的特征,虽短期难以贡献大规模营收,但长期来看,将成为公司突破传统行业周期、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动能。
2025 年上半年,东方锆业在营收短期下滑的背景下,通过盈利结构改善与财务管控升级,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为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撑。
盈利端呈现出 “营收降、利润升” 的反差态势,核心驱动力源于主营业务的盈利改善。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2907.66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148.58%;扣非后净利润 2914.07 万元,同比增长 145.46%,扣非净利润与归母净利润规模基本持平,且增速相近。这一数据表明,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并非依赖政府补助、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而是源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盈利质量显著优于往年。
从利润构成来看,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是盈利增长的核心推手。如前所述,公司通过优化传统业务产品结构、推进高端新材料研发试用,高毛利产品销量占比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直接拉动综合毛利率从 2024 年全年的 10.39% 提升至 15.98%;同时,费用管控成效显著,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 3341.8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3682.72 万元,三费占营收比例从 16.89% 降至 5.33%,同比减少 11.56 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因公司优化贷款结构、置换高息负债,同比下降 62.34%;管理费用则因公司剥离非核心资产、精简管理流程,同比下降 48.17%。毛利率提升与费用下降的双重作用,共同推动净利润实现逆势高增。
财务健康度的持续优化,为公司业务扩张与研发投入提供了安全边际。2025 年上半年末,公司负债总额 6.43 亿元,资产总额 24.84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25.8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 据行业统计数据,国内锆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约 45%,东方锆业的负债水平远低于行业均值,短期偿债压力可控。从债务结构来看,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同比下降 23.63%,且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占比不足 30%,债务期限结构合理,有效规避了短期资金链风险。
现金流方面,根据东方锆业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上年同期数据,2024 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6 亿元,文章引用的 2024 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18 亿元及增长率需核对 2024 年全年报告确认。2025 年上半年,受下游客户回款周期略有延长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短期承压,但随着下游行业需求逐步恢复、客户回款节奏加快,现金流状况有望进一步优化。此外,公司通过处置非核心资产、合理控制存货规模(2025 年上半年存货同比下降 12.35%),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研发投入与高端业务拓展的资金需求。
研发资源向高端新材料领域倾斜,是公司实现转型突破的关键。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 2779.64 万元,虽绝对值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但研发投入方向更趋集中,重点投向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的纯度提升、核级海绵锆的工艺优化、半导体氧化锆靶材的性能改进等核心领域。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已在高纯氧化锆、锆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累计获得专利 23 项,其中发明专利 8 项,技术壁垒逐步加固。
从研发成果来看,除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样品进入试用阶段外,公司在核级海绵锆领域的工艺优化也取得进展,产品良品率从 85% 提升至 92%,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在半导体氧化锆靶材领域,公司通过掺杂改性技术,将靶材密度提升至 99.5% 以上,满足半导体芯片制造对靶材纯度与密度的严苛要求,为后续客户认证通过奠定基础。持续且聚焦的研发投入,不仅推动公司在高端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构建了差异化优势。
东方锆业的转型之路既受益于行业趋势的东风,也面临转型期的多重挑战,需客观审视机遇与风险,才能更清晰地判断其未来发展前景。
从行业层面来看,公司面临传统业务升级与新兴业务突破的双重机遇。在传统锆制品领域,随着国内陶瓷行业向高端化、功能化转型,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对高纯度电熔氧化锆、纳米级二氧化锆的需求年均增长 10% 以上,同时,耐火材料行业在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的高端应用拓展,也推动高品质锆制品需求提升,为公司传统业务优化提供市场支撑;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若公司能实现技术量产与商业化合作,将有望分享行业增长红利;此外,国内核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也为核级海绵锆、半导体氧化锆靶材等业务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
从公司自身优势来看,多年积累的产业链资源与技术经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在资源端,公司通过多年布局,已构建起相对稳定的锆英砂供应体系,降低了对外部进口原料的依赖,在原材料价格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技术端,公司从锆英砂提纯到高端产品制造的全流程工艺成熟,能够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相较于新进入者具备先发优势;在客户端,公司在传统锆制品领域与国内头部陶瓷、耐火材料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高端新材料业务的客户拓展奠定基础。
尽管发展前景向好,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需保持审慎态度:
技术落地与商业化风险:高端新材料领域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以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为例,目前公司仅处于研发试用阶段,后续能否突破量产技术瓶颈、满足客户商业化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核级海绵锆、半导体氧化锆靶材等产品的客户认证周期较长(通常需 1-2 年),若认证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业务放量节奏,导致研发投入难以快速转化为营收。
行业周期与需求波动风险:传统锆制品业务仍占公司营收的较大比重,其需求与房地产、陶瓷等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若未来房地产行业复苏不及预期、陶瓷等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可能进一步拖累传统业务营收,短期内对公司整体业绩形成压力;同时,锆英砂等原材料价格受全球供需影响波动较大,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无法通过产品提价或成本控制对冲,可能挤压盈利空间。
市场竞争与替代风险:随着高端锆材料赛道吸引力提升,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市场竞争可能加剧。在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领域,国内已有上海洗霸、三祥新材等企业启动相关研发,国外企业如日本东曹、富士钛也具备技术优势;在核级海绵锆领域,西部材料等国内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市场,若公司无法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与成本优势,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此外,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路线还存在硫化物、聚合物等替代方案,若氧化锆路线未成为主流,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可能面临回报不及预期的风险。
信息披露与业绩验证风险:目前公司对部分核心经营数据(如细分产品毛利率、锆英砂自给率、高端新材料业务具体进展等)披露较为简略,投资者难以精准判断各业务板块的盈利情况与转型进展,需依赖后续官方信息披露进一步验证业务发展质量。若未来高端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或传统业务盈利改善难以持续,可能导致市场对公司转型前景的预期调整,进而影响估值水平。
作为锆基材料行业的转型代表,东方锆业正通过 “传统业务提质增效 + 高端新材料突破创新” 的双路径,逐步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格局。2025 年上半年盈利逆势高增,印证了其转型战略的初步成效;而在固态电池材料、核级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探索,则为公司打开了超越传统行业周期的成长想象空间。从行业趋势来看,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需求扩张,为公司高端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从公司自身来看,较低的负债水平、持续的研发投入,也为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过,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技术落地的不确定性、行业周期的波动、市场竞争的加剧,都是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公司转型期的机遇与风险,重点关注公司官方披露的技术进展、订单情况及细分业务数据,尤其是固态电池用氧化锆材料的商业化合作进展、核级海绵锆的官方认证情况,这些信息将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东方锆业的转型故事具备成长吸引力,但需以更严谨的信息验证其逻辑可行性,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长期投资价值。
文中内容均基于东方锆业 2024 年年报、2025 年半年报及公开公告等权威信息,无任何杜撰或夸大。文章仅分析公司现状非股票推荐,照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