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协和的一篇论文引起关注,论文初步结论是针对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规范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未显示出额外益处。当然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并未简单宣布安宫牛黄丸“无效”,而是指出在其研究的特定疾病和条件下,未能证实其额外疗效。
很多投资者对中医本身就有负面看法,看到上述新闻后,更是加剧了对中医的不信任感。
我对中医和西医了解较少,既然专家都有争议,那么我当然也说不清楚中医是否有效,但是从基本的逻辑出发,完全肯定中医或者完全否定中医都是不客观的,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例证。
中医是个巨大的范畴,不仅在医学广度上,还在时间维度上。如果有人以云南白药为例,证明所有中医药都有效,或者以中医感冒药添加西药成分来证明中医都无效,显然是脑子不灵光。
既然这事儿说不清楚,那么更好的策略应该是去投资看得清的中药。
以我当前的知识,还是选到了几个这类的公司:
第一个是佐力药业,主打产品是乌灵胶囊,跟云南白药类似这款产品也是国家保密配方(培育方式保密),乌灵胶囊的有效性建立在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双重基础之上,获得高度认可,已进入 64个国家级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教材,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单独为其发布的专家共识。从中医角度,乌灵胶囊主要用于“心肾不交”证。简单理解,就是心火与肾水失去平衡,导致一系列神志不安的症状。它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够调理这种失衡。从西医药理角度,乌灵胶囊的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它能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γ-氨基丁酸)的活性,从而产生镇静安神的效果;同时,它还能通过调节5-羟色胺等通路,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有明确的作用机理。
第二个是羚锐制药,羚锐制药的中药贴膏作用机理并不清晰,没有看到西医的药理共识。但是它属于广泛消费的产品,价格低、消费频率高,特别两只老虎的商标深入人心。中药贴膏的用户大多数是慢性病或者偶尔跌打损伤,只要这个产品能够缓解疼痛就足够了(很难想象有急症患者不去就医而是指望贴膏药就能好),患者的期望值容易满足。
第三个,江中药业,江中的主力产品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跟羚锐制药的贴膏理由类似。
第四个,云南白药,但是云南白药体量较大且已经扩展到牙膏日用品等,暂不讨论。
总结上述几个公司:佐力是产品有明确中西医共识,确认有效;羚锐制药和江中药业是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值低、消费频次高、单价低,有一定消费品属性。
对我个人而言,才疏学浅,看不清的公司:
同仁堂和达仁堂。这两个都是好公司,有主力产品同时有非常广的产品线,例如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例如达仁堂的速效救心丸。但他们的产品是否有明确的西医作用机理,能否代替专业急救,我确实看不清。
片仔癀,片仔癀属于国家保密配方,谈不上西医作用机理,它比上述的同仁堂和达仁堂好在不是用于急救。
东阿阿胶,阿胶有些玄学,还必须用东阿的水制作才正宗,作用是补气血,更多属于保健滋补品属性,但是有说法用猪皮一样补气血,看不清。
还有一些其他中药公司不再列举,从产品角度,佐力药业、羚锐制药、江中药业 属于不受中医有效无效讨论影响的公司。从财务报表角度,这几家公司的业绩增速、分红能力、公司治理也比较优秀。佐力药业的ROE达到18.55%还有着30%的增速,羚锐制药的ROE达到24.80%,业绩增速10%出头,新收购了鼻喷创新药公司,江中药业的ROE为19.58%,业绩增速放缓。
综合上述,对我个人而言,佐力药业和羚锐制药更适合投资,江中药业虽然估值不高,但业绩增速稍慢。至于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只能去问市场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