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钢铁(SZ000932)$ 湘钢“基于AI大模型的智慧钢铁应用”项目荣获2025年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专项赛道-全国赛-创新应用组特等奖,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产业升级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下结合公开资料,从项目背景、技术架构、创新价值、应用成效及行业影响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全球首个钢铁行业大模型平台
湘钢联合华为、湖南移动共同研发的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是全球首个针对钢铁制造全流程设计的垂直行业大模型。该模型基于华为云Stack混合云架构构建,具备多模态融合(视觉检测、预测分析、调度优化)与低代码开发能力,覆盖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32个核心生产场景。其创新性在于:
零代码工具链:提供可视化模型训练平台,工程师无需编程即可开发AI应用。
突破性技术架构
项目采用三层融合架构:
PaaS层:盘古大模型基座+钢铁行业知识图谱,支持多场景泛化适配。
SaaS层:开发100+创新应用模块,如智能行车调度、废钢定级、缺陷检测等。
质量检测效率 40%↑ 钢板表面缺陷AI自动识别
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 30%↑ 高炉关键设备健康管理系统
行车调度响应速度 分钟级→秒级 钢水包智能调度系统(降本1.2元/吨)
能耗优化 15%↓ 炼钢过程能量流动态调控
质量追溯:实现产品缺陷“一键溯源”,质量分析效率提升60%。
行业痛点破解
需求碎片化:通过模块化设计支持场景快速复制,适配不同钢厂需求。工艺黑箱化:大模型实时解析物质流/能量流数据,实现工艺透明化。
生态化创新模式
产学研用协同:湘钢提供场景,华为提供技术,湖南移动部署5G+工业互联网。开源平台建设:计划开放部分模型接口,推动行业共同开发。
国际标准引领
项目已获国际电信联盟(ITU)全球人工智能优秀创新案例奖,成为全球工业AI标杆,为中国智能制造输出技术范式。
新质生产力实践样本
项目推动钢铁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入选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典型案例,为传统重工业转型提供可复制路径。
产业链协同升级
上游:带动AI芯片、传感器产业发展(如华为昇腾芯片部署)。下游:促进高端特种钢研发(通过工艺优化提升材料性能)。
全球竞争力重塑
项目使湘钢单吨钢成本降低50元/吨(综合测算),助力中国钢铁业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
场景深度拓展
计划2026年前实现全流程100+场景覆盖,重点突破低碳冶炼AI优化。
技术融合创新
数字孪生+大模型:构建虚拟钢厂实现生产预演。区块链+质量追溯:建立不可篡改的质量档案。
全球化输出
已与东南亚、中东钢厂签署技术输出协议,推动中国工业AI标准“走出去”。
湘钢项目的成功印证了 “垂直行业大模型+工业场景深耕” 路线的可行性。其特等奖的获得不仅是对技术创新的肯定,更彰显中国在工业人工智能领域从“跟随”到“引领”的战略转型。该项目为传统产业升级树立了可量化、可复制、可持续的标杆,其经验正被推广至矿山、化工等高危重工业领域,助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