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玛科技:SiC 产业爆发中的 “卖铲者”,以核心零部件撬动多领域升级

用户头像
苏知砚l
 · 河南  

一、行业背景:第三代半导体(SiC/GaN)进入爆发期,双引擎驱动需求井喷

1.第三代半导体 “三高一大” 特性:定义功率控制新标杆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 SiC、氮化镓 GaN)并非替代硅基数字芯片,而是凭借 “三高一大” 核心特性,成为 “电能革命” 与 “能源效率革命” 的基石,精准匹配新能源、AI、新基建等国家战略方向:

高禁带宽度:SiC/GaN 禁带宽度远超硅材料,抗电场击穿能力提升 3-5 倍,可实现器件体积缩小 30%-50%、能源转换效率提升 10%-15%;

高击穿电场:器件厚度可减薄 50% 以上、掺杂浓度提升 2 倍,导通电阻降低 60%,显著减少导通损耗与发热量;

高饱和漂移速度:电子迁移速率达硅的 2-3 倍,开关速度提升 3-5 倍,适配 5G 基站、数据中心等高频场景;

高导热率(SiC 突出):SiC 导热率为硅的 3-4 倍,散热效率提升显著,可简化散热系统体积 40%-60%,降低设备运维成本。

简言之,第三代半导体是 “电力控制特种兵”—— 不追求晶体管集成密度,而是聚焦 “高效处理巨额电能”,为多领域性能突破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2. 双引擎共振:SiC 需求呈指数级增长,2025 年成关键转折点

SiC 产业爆发并非单点驱动,而是新能源汽车 + AI 数据中心形成的 “双引擎” 拉动全产业链需求,2025 年被行业视为应用规模化的 “分水岭”:

新能源汽车:最大确定市场,SiC 渗透率超 75%

主驱动逆变器(电动车 “心脏”)采用 SiC 模块后,可实现三大核心突破:①续航里程提升 5%-10%(损耗降低);②系统体积 / 重量减少 50%(无源元件小型化);③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实现 “30%-80% 充电仅 18 分钟”(如埃安 AION RT)。目前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主流车企新平台已全面标配 SiC,行业数据显示 SiC 器件在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超 75%,2025 年全球车载 SiC 需求预计突破 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40%。

AI 数据中心:新增长极,SiC 成 “降耗关键”

生成式 AI 推动芯片功耗逼近 1000W,而 SiC 可减少 10%-30% 能源损耗、缩小 40%-60% 散热模块体积,同时使芯片温度降低 20℃、寿命延长 2 倍。对年耗电量超千亿度的数据中心而言,SiC 不仅能降低电费成本,更能支撑高算力设备稳定运行,2025 年 AI 数据中心 SiC 需求预计增长 3 倍,成为核心增量市场。

二、公司定位:半导体设备陶瓷零部件龙头,SiC 产业的 “卖铲者”

珂玛科技并非直接生产 SiC 芯片,而是聚焦 “先进结构陶瓷材料及零部件”,为刻蚀机、薄膜沉积(PVD/CVD/ALD)等半导体关键设备提供核心耗材与模块,是贯穿半导体、新能源汽车、AI 三大赛道的 “隐形引擎”。

1.核心业务:设备 “心脏部件”,覆盖多场景核心需求

公司产品需满足 “高纯度(99.99% 以上)、耐高温(1500℃+)、耐腐蚀、绝缘性强” 等严苛标准,核心产品及应用场景如下:

碳化硅涂层石墨基座:以石墨为基体,通过 CVD 技术沉积碳化硅涂层,是 MOCVD 设备 “晶圆生长基石”,适配 6-12 英寸 Si/SiC/GaN 外延制造,直接影响外延片纯度与均匀性;

静电卡盘 + 气体喷嘴:刻蚀机反应腔核心部件 —— 静电卡盘用于固定硅片,气体喷嘴负责输送工艺气体,已批量应用于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设备商产品;

超高纯碳化硅套件 + 陶瓷加热器:6 英寸碳化硅套件已量产,8 英寸进入验证阶段,适配 SiC 芯片制造;陶瓷加热器国内市占率超 80%,2024 年收入暴增 809.81% 至 2.91 亿元。

2.业务特性:耗材属性 + 技术壁垒,构筑 “护城河”

技术壁垒难以逾越:掌握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等六大陶瓷体系,具备 1.3 万种定制化零件生产能力;在半导体先进结构陶瓷领域,国内本土供应商市占率达 72%,远超同行,技术积累需 10 年以上沉淀;

耗材属性保障稳定收益:陶瓷零部件在设备运行中每月磨损率 5%-10%,需定期更换 —— 即使无新设备订单,国内超 1 万台存量半导体设备的维护需求,仍能支撑年营收超 5 亿元,形成业绩 “安全垫”(区别于设备一次性销售)。

三、利好传导:SiC 扩产→设备需求→珂玛增长,逻辑清晰且业绩验证

SiC 产业扩张通过 “三级传导” 直接驱动珂玛科技业绩,且需求具备 “增量 + 存量” 双重属性,确定性极强:

一级传导:SiC 企业扩产,资本开支激增

国内三安光电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 SiC 龙头加速扩建晶圆厂与衬底产线,2024-2025 年国内 SiC 产业资本开支预计超 500 亿元,直接拉动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采购需求。

二级传导:设备商接单,带动零部件采购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设备厂商 2024 年 SiC 设备订单同比增长超 120%,而每台设备需配套 10-20 套珂玛陶瓷零部件 —— 设备订单落地即转化为公司新增需求,2024 年公司营收达 8.57 亿元(+78.5%),归母净利润 3.11 亿元(+280%),毛利率升至 58.5%(+18.7pct)。

三级传导:存量设备复购,需求持续稳定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 2.48 亿元(+54.26%),归母净利润 8709.29 万元(+72.69%),上半年净利润预告 1.65-1.75 亿元,高增长延续 —— 核心原因之一是存量设备耗材替换需求释放,即使未来设备新增订单波动,复购需求仍能保障业绩稳定性。

四、未来增长点:国产替代 + 新品 + 产能,打开 500 亿市场空间

珂玛科技的长期增长潜力,源于 “国产替代红利 + 新产品布局 + 产能扩张” 的三重驱动,目标切入超 500 亿泛半导体陶瓷市场:

1.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超 80% 市场待突破

目前半导体设备陶瓷零部件国产化率仅 19%,81% 市场被日本特殊陶业、京瓷等国际厂商垄断。公司 12 英寸静电卡盘(已进入客户测试)、8 英寸碳化硅套件(验证中)正加速替代进口,预计 2026 年国内市占率可提升至 35% 以上,对应营收增量超 30 亿元。

2.新产品与业务拓展:切入高附加值领域

12 英寸静电卡盘:适配先进制程晶圆制造,2025 年预计量产,单产品收入有望突破 3 亿元;

收购苏州铠欣半导体:新增 CVD 碳化硅涂层、CVD 碳化硅块体陶瓷技术,完善 SiC 设备零部件矩阵,增强与国际厂商的竞争力。

3.产能扩张:支撑需求增长

陶瓷加热器产能从 2023 年 30 支 / 月提升至 2025 年 200 支 / 月,苏州先进材料生产基地预计 2025 年内投产,可满足未来 2-3 年需求增长(预计 2026 年公司营收突破 50 亿元)。

五、风险提示与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原材料依赖风险:90% 核心原材料(高纯陶瓷粉末)依赖进口,虽洛阳钼业、赣州稀土等国产项目预计 2025-2026 年投产,但国产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成本控制;

客户集中度风险: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 40%,若设备厂商订单波动,可能短期影响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

长期逻辑(1-3 年):第三代半导体是 “电能革命” 核心,国内 SiC 扩产趋势明确,珂玛作为 “卖铲者” 具备持续需求,国产替代 + 新产品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建议长期持有,重点关注 12 英寸静电卡盘验证进展、原材料国产替代节奏,逢低布局;

短期机会(6-12 个月):2025 年 SiC 设备订单预计持续增长,公司产能释放 + 耗材替换需求稳定,业绩兑现确定性高,可跟踪季度订单变化与产能释放速度,把握业绩超预期机会。

结论

在 SiC 产业爆发的 “淘金热” 中,珂玛科技并非直接 “淘金”(生产 SiC 芯片),而是专注于提供 “铲子”(半导体设备核心陶瓷零部件)—— 凭借技术壁垒、耗材属性、国产替代红利,公司已进入业绩高增长通道,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中 “确定性强、成长空间大” 的优质标的,长期看好其在多领域升级中的核心支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