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富态的理财小开放
 · 广东  

$东风集团股份(00489)$ 私有化退市失败的案例,以下是两个典型实例:
一、金利来集团(01028.HK):中小股东高比例反对导致计划流产
1. 私有化背景与方案
- 时间线:2024年底,董事会主席曾智明通过全资子公司广朗公司提出私有化方案,拟以每股1.52港元的价格收购剩余31.25%股份,总金额约4.64亿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25% 。
- 核心逻辑:金利来长期面临流动性不足(日均成交量仅占总股本0.03%)和市值低迷(2024年股价最低触及1.22港元),私有化旨在降低合规成本并集中资源转型 。
2. 失败过程与原因
- 投票结果:2025年5月9日法院会议上,反对票比例高达44.668%,远超10%的上限,同时赞成票仅55.33%,未达到75%的门槛 。
- 关键矛盾:
- 估值争议:尽管报价溢价25%,但中小股东认为公司账上现金达10.5亿港元,且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仅6.5%,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 。
- 战略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金利来作为香港老字号品牌,具备品牌溢价潜力,反对以“地板价”退市 。
3. 后续影响
- 市场反应:复牌后股价单日暴跌33.56%,反映出投资者对私有化失败的失望 。
- 长期挑战:公司需继续承担每年1200万港元的上市合规成本,同时面临男装业务持续下滑(2024年国内营收同比下降6%)的压力 。
二、利福中国(02136.HK):报价吸引力不足引发股东集体抵制
1. 私有化背景与方案
- 时间线:2024年12月,控股股东刘銮鸿提出以每股0.913港元私有化,后上调至0.98港元,较停牌前股价溢价30%,总金额约3.4亿港元 。
- 核心逻辑:利福中国旗下核心资产上海久光中心估值约83.5亿港元,但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市净率仅0.11倍),私有化旨在整合资产并优化负债结构 。
2. 失败过程与原因
- 投票结果:2025年2月投票中,赞成票仅60.15%,反对票17.25%,未满足75%赞成且反对票≤10%的条件 。
- 关键矛盾:
- 价格争议:小股东认为公司资产估值约120亿港元(含现金27亿港元),扣除33亿港元负债后,每股合理价值应在1.5-2港元,远高于0.98港元的报价 。
- 流动性陷阱:私有化消息公布后,股价一度飙升至1.16港元,导致部分投资者因浮盈预期落空而反对 。
3. 后续影响
- 市场反应:复牌后股价回落至0.75港元,接近私有化前水平,反映出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担忧 。
- 战略困境:公司需继续应对百货行业整体下滑(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8%)和负债率攀升(银行贷款达33亿港元)的双重压力 。
三、共性原因与市场启示
1. 估值博弈主导结果:
- 上述案例中,中小股东普遍认为私有化价格未能反映公司真实价值,尤其是金利来的现金储备和利福中国的核心物业估值成为争议焦点 。
- 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规定,私有化需获得75%赞成票且反对票≤10%,赋予小股东较大话语权 。
2. 流动性与市场预期的矛盾:
- 低流动性公司(如金利来日均成交量仅29.6万股)的私有化溢价往往难以覆盖投资者对长期价值的期待,导致“溢价悖论”——报价越高,投资者越倾向等待更高价格 。
3. 监管与审批的不确定性:
- 中国中药的案例显示,涉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私有化需通过多部门审批,流程冗长可能导致计划夭折 。
4. 行业周期的影响:
- 复宏汉霖(02696.HK)2025年私有化失败的案例中,生物制药行业的集采压力和国际化进展不及预期,导致PE股东因浮亏50%而强烈反对 。
四、历史对比与趋势观察
与成功案例(如大悦城地产2025年私有化)相比,失败案例多集中在以下场景:
- 估值争议激烈:金利来、利福中国的市净率均低于0.2倍,资产价值与股价严重背离。
- 股东结构复杂:复宏汉霖的H股股东中,PE机构因投资成本较高,对私有化价格敏感度显著高于散户 。
- 行业前景不明朗:中国中药、复宏汉霖所在的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投资者对长期盈利预期分歧明显 。
近年来,港股私有化失败案例呈现增多趋势,反映出市场对“低价退市”的抵制加剧,以及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研究的深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无法在价格设计、股东沟通和战略叙事上取得平衡,私有化进程将面临更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