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泡泡玛特之三:当后浪成为前浪,它会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用户头像
阿狸
 · 上海  

最近我也收到了一些粉丝的私信询问,他们对泡泡玛特很感兴趣,但同时也对它的未来有所隐忧。我被最集中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任何“新潮”最终都是会退潮的,完了人们会迅速地抽离出来,去加入下一股浪潮。另一方面,当一个新潮的东西成为万众瞩目的存在,模仿者也会纷至沓来,用更低的价格和更强的地推卷死你,而泡泡玛特又当如何应对?

此言非虚,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某几年某个IP或某个产品正好击中了大众的兴趣点,可谓横空出世,火起来特别快,但冷却也同样迅速,紧接着下一波潮流又会出现,替代掉上一波。这确实是一个客观规律。

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这一层。我们必须看到:很多东西之所以会“退潮”,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持续的刺激。或者说,一个已经存在了相当长时间的事物,很难维系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新鲜感。

举个反面例子,暴力熊或者叫积木熊,它从诞生到现在,形状几乎没变过,只是颜色和涂装一直在换。这样除了一些非常铁的铁粉,普通用户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因为没有新的刺激和变化。泡泡玛特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可能,我之前说过,一大原因就是它一直在做很多不起眼的小动作,不断微调产品的细节,比如LABUBU的腮红深浅,让用户保持新鲜感,同时也确保产品始终和大众审美的风向对齐。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表面设计上的调整,更是基于市场测试和用户反馈的策略性演进。改变本身能带来新鲜感,就像心理学里所说的克制效应,但更重要的是,它在逐步兼容大众审美,让品牌始终保持向外扩张。

我得承认潮流总有走退潮的时刻,但我也得提醒大家一个事实:泡泡马特的第一个IP Molly,问世迄今十年了,现在它的收入曲线依然在上升。有多少人认识到这一点了呢?

十年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跟Molly同时代问世的很多潮品,确实已经逐渐凋零直至无人问津了。然而就在去年,茉莉的收入增长了100%,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是:Molly这一IP在泡泡玛特的总收入中占比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因为新IP层出不穷,快速补充市场需求。这是一个生态,在这个健康的生态里,即便老IP慢慢成熟,它也不会突然失去活力,不会那么快退出市场,因为公司一直在成长,也一直在微调和维护,延长了IP生命周期。

此外,泡泡马特有大量潜力IP在储备中,随时可以脱颖而出,替代旧IP独当一面,这种内部竞争机制让品牌更有韧性。就算某个IP冷却,也会有新IP补位,确保品牌的引擎不会熄火,整体活力不会下降。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本身已经彻底跑通,不再依赖单一IP,这是我认为它最核心的优势。再次强调:它真正做的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IP,而是一个源源不断孵化IP的平台,IP会过气,平台不会,流水的IP,铁打的平台

这种模式简单、透明,但非常有效——你看到一家杂货店,就能直观理解它的运作逻辑。它简单而高效,不像某些科技公司,门槛高、模式复杂,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盒子,普通人很难判断里面到底有什么价值。

当然,我也知道它还比较审慎,还没完全尝试过真正跨圈的“大突破”,比如小家电能否真正跑通,还需要观察,现在还不能盲目乐观。但我相信它已经在未雨绸缪,为冲破未来天花板做准备。相比这个,我更关心的是,一家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它是否还保持了它对那些合作伙伴的尊重,是否还在维系一个健康的生态,毕竟,平台是靠人凝聚起来的,人心一旦散了,那就什么都没了。然而我多方求证,发现泡泡玛特其实一直在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尊重那些签约的艺术家们,把创作IP的艺术家当成IP的亲生父母来看待,而公司只是一个类似经纪人的角色。泡泡玛特为艺术家的权益做了各种保障,比如签约艺术家对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始终享有一票否决权,这保证了产品和品牌调性的质量与一致性。

至于说潜在的竞争者,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目前在这个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能挑战泡泡玛特的公司,连能碰瓷一下的都属罕见。当然,任何行业都有模仿者,成功了总会有人跟进,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名创优品算一个,它好不掩饰自己对于泡泡玛特的羡慕,也在尝试靠近,但现实差距很大。

不得不提一件有趣的事情:泡泡玛特泰国旗舰店开得很大,门店设计非常独特,结果名创优品在南京路开了一家风格高度相似的门店,被网友指出后,还在小红书上发帖指控泡泡玛特抄袭他们。后来经过万能的网友们的考证,最终还是破案了,实际上设计的真正的原创方是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反而是一种“借鉴”。

名创优品的“全球一号店”)

这种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模仿者有供应链和网点优势,要真正复制泡泡马特的成功也非常困难。它的IP、设计和运营模式经过多年沉淀,市场空间已经被充分挤压,新进入者几乎没有可乘之机。

我觉得,当一家非科技公司在行业中做到绝对领先后,后来的竞争者反而更很难抢走市场份额,这个壕堑更深、壁垒更高。除非通过大规模的收购整合,否则光靠产品力去拼,他们无法从战略上直接形成威胁。就像白酒行业,茅台的老大地位让其他品牌很难直接复制它的市场份额。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的格局也是如此——一旦成为毫无争议的老大,市场壁垒和品牌影响力就足够形成保护,即使潜在竞争者存在,也只能“靠近”,而无法超越。

说到这里,我发现自己真是越来越喜欢泡泡玛特这家公司,它既有初创公司的蓬勃朝气,又有堪称老辣的商业管理能力,实在是难得。

不久前我还被问到一个问题:巴菲特曾说,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你不打算持有十年,那就一天都不要持有,然而我,号称价值投资者,十年间重仓股换了几茬,这算不算言行不一?我的反馈是:不是我不想看十年,而是能力有限,实在看不到这么远。十年的跨度真不是开玩笑,中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充满变数,要穿过重重迷雾才能看到另一头。当然,现在我也在尝试着不断学习和成长,让自己更具洞察力,更富有远见。在当下这个尚未学有所成的时刻,如果你问我,纵观中国的上市公司,哪些能确定未来十年的增长?我想,我的答案就是泡泡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