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 2025年6月以来,磷化铟衬底出现严重短缺,2英寸产品价格涨至1.2万元/片(涨幅50%),6英寸射频级产品突破1.8万元/片。核心驱动来自下游光模块向1.6T/3.2T迭代,单模块对磷化铟调制器和接收器的需求较800G提升3倍以上。英伟达Quantum-X交换机量产(单台需18个硅光引擎),进一步推高InP衬底用量,1.6T光引擎对InP衬底面积需求较800G模块提升300%。
【相关受益股梳理如下】
1.云南锗业
核心逻辑:
产能绝对优势:控股子公司鑫耀半导体具备15万片/年磷化铟衬底产能(2-4英寸),纯度达99.9999%,客户覆盖中际旭创、光迅科技等头部光模块厂商。
扩产加速:投资2.82亿元建设空间太阳能电池项目,计划2026年新增25万片/年产能,重点突破6英寸衬底技术,直接受益于单价上移(6英寸产品价格突破1.8万元/片)。
资源壁垒:国内铟资源龙头锡业股份为上游供应商,供应链稳定性强。
2.有研新材:
布局InP外延片技术,与国内光模块厂商合作推进国产化,6英寸衬底良率提升至60%。
3. 三安光电
核心逻辑:
良率与成本领先:磷化铟基EML外延片良率从30%提升至65%,成本较进口低20%,通过华为海思认证,适配1.6T光模块需求。
产能释放:泉州产业园一期年产能10万片(4-6英寸),主供中高端光模块市场。
技术协同:联合中科院开发量子点激光器,实现100Gbps高速调制,填补国内空白。
4. 源杰科技
核心逻辑:
国际认证突破:25G/100G EML光芯片通过英伟达认证,成本比Lumentum低30%,毛利率超60%,直接供应1.6T光模块。
高弹性需求:单模块磷化铟用量提升300%,公司作为纯光芯片设计企业,业绩对价格敏感度高。
5.仕佳光子
核心逻辑:
全产业链布局:从无源/有源芯片到封装测试全覆盖,形成光芯片完整产业链,获河南省政策重点支持。
集群效应:以鹤壁基地为核心,整合中科院技术资源,推动国产光芯片在数据中心应用。
7.易天股份: 龙头股之一。公司在半导体封装等领域有相关业务,与磷化铟概念存在一定关联。2024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易天股份营收同比增长61.12%至1.83亿元,业绩表现较为亮眼。
8.九联科技:涉及磷化铟相关业务,具体可能在光通信模块等领域有应用,随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公司有望受益于磷化铟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长。
9.海特高新
核心逻辑:
射频芯片放量:磷化铟射频芯片2024年出货超5000片,用于5G基站毫米波PA,电子迁移率接近国际龙头Qorvo。
代工能力壁垒:旗下海威华芯具备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半导体代工能力,已开发580余款定制芯片。
10.跃岭股份
核心逻辑:
全链路整合:参股公司中石光芯打通"衬底-外延片-光芯片"环节,自研芯片通过华为、中兴认证,成本优势显著。
1.6T市场卡位:2025年重点供应800G/1.6T光模块,受益于硅光引擎用量激增。
11.铭普光磁
子公司具备InP技术的半导体设计能力,提供通信相关产品,切入华为供应链 。
12. 凯德石英
为通美晶体(AXT子公司)提供InP/砷化镓产线用石英器件,受益于全球扩产潮 。
技术迭代:硅光方案可能替代部分磷化铟调制器应用(需跟踪Intel、Lightmatter进展)。
原材料波动:铟价占成本比重达60%,若国际价格突破500美元/千克,或挤压中游利润。
产能兑现周期:衬底扩产需2-3年,2026年前供需缺口持续,但企业资本开支可能影响远期毛利率。
配置策略:
当前磷化铟产业处于"量价齐升"黄金周期,核心标的需重点关注产能扩张进度及良率提升兑现能力。
…………………………………
**必杀技:见个人简历介绍。洞悉热点,要信早信,易信天下助力你快速建立新热点板块,及时跟上,赚取差价!
**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是荐股,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