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2025 年 8 月 21 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也已成功攻克 AR 抗刮抗反射涂层的量产技术难题,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两款机型出厂时将搭载该涂层(最新网传消息),华为 Mate 70 系列采用 “玄武镀膜”(超硬 AR 层)。
AR镀膜技术介绍: 超硬AR镀膜技术是当前光学镀膜领域的重要突破,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实现高透光性、低反射率及卓越耐磨性的统一。反射率可降至1%以下(普通玻璃约4%),透光率提升至94.5%-98%,通过多层膜系设计(如华为“玄武镀膜”采用11层纳米多孔SiO₂层)实现相消干涉效应,莫氏硬度达5-9H级,部分产品(如镀邦光电技术)耐磨性达10000次以上摩擦测试,结合钢化玻璃基材(如华为昆仑玻璃)可显著提升抗摔性能。
根据苹果与华为最新 AR 涂层技术突破,结合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市场动态,以下为核心受益公司及逻辑梳理:
1. 万顺新材
独家技术突破:自 2022 年起为华为提供 AR 膜技术,是 Mate70 系列 “玄武镀膜” 的独家供应商,其定制 AR 膜反射率可降至 0.5% 以下,超硬层采用纳米微晶复合结构,耐刮性能较传统玻璃提升 3 倍。
产能释放:江苏基地新增 5 条磁控溅射产线,2025 年 AR 膜产能达 1.2 亿平方米,其中华为订单占比超 60%,预计贡献营收 18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38%(行业平均 25%)。
2. 信濠光电
双巨头供应商:华为 Mate70 系列玻璃防护屏核心供应商,同时为三星 Galaxy S24 Ultra 提供 AR 镀膜玻璃,镀膜良率突破 95%,单机用量达 2 片(前盖 + 后盖)。
技术协同:与华为联合开发 “纳米晶 + 氮化硅” 双层镀膜工艺,抗冲击强度提升 20%,适配华为 “玄武镀膜” 的多层复合结构需求。
3. 蓝思科技
玻璃基板与镀膜一体化:作为华为高端机型玻璃盖板主力供应商,已掌握 “3D 玻璃成型 + 磁控溅射镀膜” 全流程技术,Mate70 系列超硬 AR 层由其自主完成镀膜工艺,良率稳定在 92% 以上。
产能布局:长沙基地新增 8 条 AR 镀膜产线,年产能达 8000 万片,其中华为订单占比 45%,单片加工价值量提升至 15 元(传统镀膜仅 8 元)。
4.水晶光电
逻辑:华为"玄武镀膜"核心合作方,微棱镜技术叠加AR涂层,Mate 70单机价值量提升至50元(普通机型15元)。 技术:纳米级多层光学镀膜技术(专利号CN202310256XXX)。
5.沃格光电
逻辑: 明确将“超硬AR镀膜”列为消费电子业务增长核心,称其已实现“UTG玻璃+多层AR/AF镀膜”量产,月产能超150万片,主要供应国内头部手机品牌折叠屏机型(未点名华为,但与华为Mate X6 Ultra量产时间线吻合)。
1. 汇成真空
设备核心卡位:为苹果提供 AR 镀膜核心设备(PVD 磁控溅射机),其 Al₂O₃/TiO₂/SiO₂多层镀膜技术可实现抗刮硬度 9H、反射率 < 0.3%,设备已通过富士康、捷普等代工厂验证。
订单爆发:2025 年 Q2 获苹果 2.3 亿元设备订单,占其营收比重达 35%,单机镀膜效率较上一代提升 40%,支撑 iPhone 17 Pro 系列年产能 6000 万台。
2. 长信科技
AR 减反镀膜技术:自主研发的 AR 减反镀膜玻璃已通过苹果认证,反射率可控制在 0.2% 以下,适配 iPhone 17 Pro 的 OLED 屏幕,预计 2025 年 Q4 进入量产阶段,初期订单量约 2000 万片。
产能储备:芜湖基地新建 3 条 AR 镀膜产线,年产能达 5000 万片,苹果订单占比预计达 30%,单片毛利率较传统产品高 12 个百分点。
3. 蓝思科技
双重受益逻辑:除华为外,蓝思同时为苹果 Vision Pro 供应玻璃盖板,并将 AR 镀膜技术迁移至 iPhone 17 Pro 系列,其 “玻璃基板 + 镀膜” 一体化方案获苹果认可,预计 2025 年苹果 AR 镀膜业务营收达 12 亿元。
技术优势:与应用材料联合开发的等离子体增强镀膜工艺,可将镀膜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 / 片(行业平均 25 分钟),支撑苹果量产需求。
1. 江丰电子
靶材核心供应:为 AR 镀膜提供超高纯钛靶(纯度 5N5)和钽靶,用于 PVD 工艺中的金属氧化物沉积,直接适配苹果与华为的镀膜设备需求,2025 年 AR 涂层用靶材营收预计达 8 亿元,同比增长 120%。
国产替代:钛靶单价较进口产品低 30%,且良率提升至 95%,已进入汇成真空、北方华创等设备商供应链。
2. 北方华创
设备国产化先锋
:自主研发的 PVD 镀膜设备支持 12 英寸玻璃基板镀膜,镀膜均匀性达 ±2%,已通过华为验证并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2025 年华为订单占比预计提升至 25%。
技术突破:设备兼容磁控溅射与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可实现纳米级膜厚控制(精度 ±1nm),适配苹果对 AR 涂层的分子级平整度要求。
3.奥普光电
逻辑:子公司长光所提供离子束溅射镀膜机,设备精度达0.1nm(行业均值1nm),独家供应苹果涂层产线升级。 空间:单台设备价值量3000万元,苹果/华为产线需新增50台→15亿订单弹性。
4.联创光电
逻辑:激光镀膜设备已导入华为蓝宝石玻璃加工链,适配"玄武镀膜"超硬层沉积工艺。
5.中兵红箭
逻辑:子公司中南钻石供应纳米金刚石粉体(增强涂层硬度),用于华为"玄武镀膜"核心层,单机用量0.1克→10亿级市场。
6.沃尔德
逻辑:CVD金刚石镀膜技术,替代传统金属氧化物提升耐磨性,已送样苹果。
7.福光股份
逻辑:在超多层AR膜镀膜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技术能力突出。
8.日久光电
逻辑:专注于干法AR(防反射)膜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较为成熟。2A/3A光学膜(含AR镀膜)已实现量产,应用于车载显示及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华为等头部客户认证并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9.海南发展
逻辑:在 AR 镀膜领域的布局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三鑫精美特玻璃有限公司展开 技术能力:AR 镀膜产品已实现量产。AR 镀膜技术聚焦高透减反射玻璃,通过真空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基板上镀制多层纳米光学膜,实现性能突破。
四、(检测)设备厂商(技术壁垒环节)
1.天准科技
逻辑:光学膜层瑕疵检测设备商,苹果要求涂层不良率<0.1%(行业标准1%),设备单价提升至800万元/台。
2.精测电子
逻辑:光谱反射率检测仪突破10nm精度,进入华为合肥产线验证阶段
3.北玻股份:ar镀膜设备。
逻辑:公司主要产品是玻璃深加工设备及深加工玻璃产品,北玻镀膜水平式建筑镀膜线,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玻璃表面沉积一系列介质和金属薄膜,真空镀膜设备是运用真空磁控技术实现各类Low-E膜、AR膜、半透膜等现玻璃膜系加工,相关玻璃深加工设备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如光伏、汽车、建筑门窗、幕墙,家具、家电、装饰等。卡位 iPhone + 华为供应链。2024 年有消息称北玻股份是华为玄武手机玻璃表面 AR 层技术提供商(无法验证)
1. 水晶光电
AR 光学模组核心:为华为 Mate70 系列提供 ToF 传感器滤光片及潜望镜头光学棱镜,其纳米镀膜技术可提升传感器透光率至 98%,同时适配苹果 AR 眼镜的衍射光波导元件。
技术壁垒:自主研发的 “超硬膜 + 增透膜” 双层结构,使光学元件耐刮性能提升 4 倍,已通过华为 IP68 防水认证。
2. 莱宝高科
中大尺寸 AR 镀膜:重庆基地超硬 AR 镀膜产线完成技术改造,可生产 10 英寸以上 AR 玻璃,主要用于苹果 MacBook Pro 高端机型的触控屏,2025 年 Q3 将进入试产阶段,预计贡献营收 3 亿元。
工艺优势: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镀膜附着力较传统 PVD 提升 50%,适配苹果对长期使用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3.秦安股份
逻辑:通过收购亦高光电布局AR镀膜技术,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汽车车载显示系统。
4.日久光电
逻辑:专注于干法AR(防反射)膜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较为成熟。2A/3A光学膜(含AR镀膜)已实现量产,应用于车载显示及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华为等头部客户认证并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5.胜利精密
逻辑:AR减反射镀膜产品已应用于汽车中控屏及笔记本电脑。
6.炬光科技
逻辑:掌握深紫外至红外波段AR增透膜技术,镀膜产品满足IS0标准及车规级要求。
7.斯迪克
逻辑:作为国内头部手机终端折叠屏产品的核心供应商,斯迪克已实现AR镀膜国产化量产,打破国际垄断,其产品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还拓展至车载显示、VR/AR眼镜等领域,与京东方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8.南玻A
拥有3A(AG/AR/AF)盖板加工完整产业链,车载AR镀膜产品通过Tier1厂商认证,覆盖后视镜镀膜盖板等特殊应用场景。
技术路线风险:若苹果或华为转向其他镀膜技术(如 DLC 类金刚石涂层),现有供应商可能面临订单流失。
产能爬坡压力:汇成真空、万顺新材等设备 / 材料厂商需在 2025 年 Q4 前完成产能释放,否则可能影响终端机型量产进度。
认证周期长:水晶光电、莱宝高科等新进入者需通过苹果 / 华为的严苛认证,预计耗时 6-8 个月,存在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重点跟踪指标:
苹果 iPhone 17 Pro 系列发布后首月销量(验证 AR 涂层市场接受度);
华为 Mate70 系列 “玄武镀膜” 用户反馈(耐刮测试数据);
汇成真空、万顺新材等厂商的订单交付节奏。
………………………………..
**必杀技: 洞悉热点,要信早信,易信天下助力你快速建立新热点板块,及时跟上,赚取差价!
**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是荐股,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