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645-5期文章
来源:循因缉药
今天主角:Illumina。
2025年10月1日,测序行业龙头企业Illumina宣布成立全新业务部门:BioInsight(生物洞察)。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是Illumina对内架构整合甚至全面拥抱AI的一个全新节点。
直接看其业务方向就能明白,BioInsight将业务领域切分成4个部分,实际上就3个。
第一,国家级大型项目“总承包”,这可能包括整个项目对内、对外的资源协调、工具开发等等;
第二,构建数据共享平台,这会包含第一部分业务的内容,也有极大可能整合多个大型项目,Illumina既可以提供基础设施,也可以将其包装成服务业务。
第三,为战略合作伙伴和多组学分析开发AI工具。
新的业务部门将由元全球软件与信息技术负责人Rami Mehio负责,他原先来自Edico Genome(DRAGEN的早期灵魂)。
比较好玩的是他早年还在诺基亚待过3年,一直从事的也是软件相关的工作。
本次架构调整,也将Rami Mehio的职务调整到了BioInsight的GM。
事实上,这也很可能是Illumina管理层对自身业务能力和竞争情况梳理后做出的合理转变。
Illumina在产品性能、成本上已经不再占有优势地位,来自中国的华大智造、真迈、赛陆们一路狂奔,早就把他甩下了车。
甚至在创新层面,Element看Illumina的眼神都有点蔑视的味道了。
那么,Illumina目前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是存量;
是相对全面的解决方案体系;
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
因此,BioInsight就是要利用这些优势,整合内部资源重点抢占国家级大项目。
我们认为,接下来在以下几个方向BioInsight可能发力:
第一,国家级生物样本库项目;
类似UKB等大型样本库的测序、蛋白组、单细胞项目,除了长读长测序Illumina都能提供。
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是华大智造了,只要补上个蛋白组的就可以,但是...华大智造是中国的。
第二,大型药企合作项目。
不言自明,比如此前的Alliance for Genomics Discovery(AGD)项目。
第三,各种基金会项目。
比如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的“十亿单细胞计划”等。
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需要强大的产品力、技术整合力和人脉关系。
而这些,Illumina都有。
而且,这些项目,每一个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典型,太适合Illumina目前的发展阶段了。
那么,华大智造们要如何出招呢?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The End---
招商热线
本次活动,设置产品路演和现场交流展位,欢迎与我联系
联系人:星哥
联系人:凯莉
居家检测行业交流群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