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的减持潮:散户盼牛市,大股东忙着"结账"?

用户头像
高礼成蹊
 · 浙江  

国庆前打开行情软件,先弹出来的不是牛市行情提醒,是满屏的减持公告。有人统计这波减持规模奔着500亿去,一边是散户盯着反弹K线喊"买买买",盼着国庆后能迎来大牛市;另一边上市公司大股东们扎堆发公告,清一色的"个人资金需求",反手就把筹码抛了出去。这场隔着屏幕的博弈,到底谁在赚钱?
先说说这波减持有多热闹。9月刚过一半,就有428家公司挂出了减持计划,310家公司的管理层已经减持完毕,拿着真金白银"持币过节",单月套现就超120亿,比去年同期翻了近4倍。国庆假期休市那几天都没停,中电港北新建材这些公司赶着披露减持,连国家大基金都凑了热闹,计划卖掉部分股份。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股东专挑股价涨得欢的时候动手,长信科技股价一天涨17%,股东当天就把减持计划执行完了;芯源微敏芯股份的股东更是踩着高点套现,到手都是几千万的真金白银。
再看散户这边,简直是另一个极端。A股82%的交易量都来自散户,大家拿着十万八万的本金,跟着行情追涨杀跌,一年平均交易60次,是美国散户的4倍。行情一回暖,微信群里全是"牛市来了"的论调,有人借钱加仓,有人满仓进场,却没注意到那些最了解公司的人正在跑路。要知道,大股东的持股成本可能低到一块钱,就算打五折卖都是血赚,散户用几十块的成本接盘,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那这场博弈里谁真的获利了?答案很明确,首先是跑路的大股东和高管。他们拿着IPO前的原始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趁着行情好高位套现,比如万朗磁塑的股东直接清仓式减持,把手里的股份全卖了。其次是藏在背后的中介机构,有些私募专门帮大股东"绕道减持",先垫钱接盘再分收益,赚的是稳赚不赔的通道费。就连券商都能分一杯羹,减持要收佣金,散户追高交易还要收手续费,两头都赚。

最亏的还是散户。2017年上证指数涨了6.56%,散户贡献了62%的交易额,却只赚了9%的利润;而机构用18%的交易额拿走了91%的收益。到了下跌年份更惨,散户的亏损率是机构的2倍,活生生把"炒股"变成了"给别人买单"。更讽刺的是,这边减持公告堆成山,那边回购公告却稀稀拉拉,9月减持超120亿,回购金额连零头都不够,大股东只想着套现,压根不想和散户共担风险。

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市场化行为,但关键在于"利益不同步"。散户盼着公司长期发展,股价稳步上涨;大股东盯着短期价差,涨一点就想着跑路。2024年证监会出了减持新规,明确破发、不分红的公司不准减持,但还是有股东搞"代持"绕道减持,监管罚单开了近两百张也没彻底管住。没有利益绑定,散户再热情也撑不起慢牛,毕竟没人愿意当"接盘侠",更没人愿意陪着只想套现的大股东玩。

国庆后行情怎么走不好说,但有句话得记牢:当最了解公司的人都在卖股票时,别轻易把自己当成"抄底高手"。慢牛从来不是散户喊出来的,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一起把公司做好、一起分享收益熬出来的。要是每次行情回暖都成了大股东的"结账日",那牛市永远只能是散户的"幻想曲"。$中际旭创(SZ300308)$ $天孚通信(SZ300394)$ $新易盛(SZ3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