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跌穿 19 元 / 公斤!双汇发展的 "成本红利" 要来了?

用户头像
高礼成蹊
 · 浙江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今日全国猪肉批发价跌至 18.77 元 / 公斤,较前一日再降 0.4%,这轮猪价下行对养殖户是压力,但对$双汇发展(SZ000895)$ 这类猪肉加工龙头却是明确的利好信号,从业务逻辑到财务数据都有清晰支撑。

一、最直接的成本剪刀差:肉制品利润弹性释放

双汇的利润核心在肉制品业务(贡献 67% 以上利润),而猪肉占该业务原材料成本的 70% 以上,猪价与毛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回顾历史周期,2011-2014 年猪价从 29.88 元 / 公斤跌至 17.90 元 / 公斤时,双汇肉制品毛利率从 11.92% 飙升至 26.76%;2022 年猪价全年低位运行,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直接增长 15.51%,毛利率提升 1.1 个百分点。

当前猪价已较 7 月高点下跌超 22%,而双汇肉制品吨利在 2024 年已创下 4469 元的历史新高(同比 + 13.8%),随着新采购周期成本下降,这一指标有望进一步突破。更关键的是,双汇具备品牌溢价能力,猪价下跌时无需同步降价,成本降幅能直接转化为利润增量。

二、屠宰业务量价齐升:规模效应对冲低价影响

屠宰业务虽毛利率仅 7% 左右,但作为营收主力(占比近 50%),猪价下行期反而能通过放量增厚收益。双汇采用 "以销定产" 模式,根据订单采购生猪组织生产,2024 年上半年屠宰销量同比增长 11.17% 至 68.86 万吨,直接带动营收增长 3.33%。

24Q4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猪价下行推动屠宰量显著提升,单季度屠宰收入同比大增 22%,经营利润同比暴涨 153%。这种 "低价促量" 的逻辑在当前尤为适用 —— 养殖户加速出栏的同时,双汇可通过规模化采购锁定低价原料,再通过生鲜品分销网络快速消化,形成良性循环。

三、行业格局优化:龙头收割中小产能退出红利

猪价跌破养殖成本线后,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而双汇已提前布局供应链优势。公司不仅与牧原签订年供 300 万头生猪协议,还计划 2025 年将生猪自给率提升至 50%,既能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又能通过自有养殖 + 外购组合进一步压低成本。

对比 2018 年猪价高位时的行业混乱,当前双汇的成本控制能力更突出。2024 年上半年在猪价波动中,公司仍实现净利润 23.23 亿元,而中小加工企业因资金链紧张、采购议价弱被迫收缩产能,这为双汇抢占市场份额创造了窗口期。

四、投资视角:关注两个核心指标

对投资者而言,猪价下行周期中可重点跟踪双汇的 "肉制品吨利" 和 "屠宰头均利润"。前者反映成本传导效率,2024 年已现突破迹象;后者体现规模扩张质量,24Q4 头均利润环比改善明显。若猪价维持 18-20 元 / 公斤区间,2025 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望向 20% 靠拢。

当然也需警惕需求端风险 —— 当前白条鸡价格同步下跌 1.3%,显示终端消费偏弱。但短期看,猪价下跌带来的成本红利确定性更强,双汇这类 "猪周期逆周期标的",正迎来业绩与估值修复的双重机会。$牧原股份(SZ002714)$ $龙大美食(SZ002726)$

#双汇发展# #猪价行情# #食品加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