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交汇浪潮中,圣阳股份以“数据中心电源技术壁垒+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度契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与碳中和目标,在头部客户绑定、产能卡位及政策红利捕获上展现显著竞争优势,成为全球AI算力基建与新能源转型的核心受益者。
1.1 核心产品矩阵与技术突破
针对AI数据中心高功率、高可靠性需求,圣阳构建铅酸+锂电双路线解决方案,通过UPS电源与液冷技术强化场景适配:
- 铅酸电池:作为国内智算中心铅酸电池“白名单”前三企业(2024年市占率约40%),其12V系列产品优化功率密度与寿命一致性,在阿里、腾讯等头部数据中心实现“满载15分钟放电后容量衰减仅0.25%”(远优于行业0.8%平均水平)。2025年5月,以11.38亿元中标中国联通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集采项目,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 锂电与UPS电源系统:推出磷酸铁锂UPS高压直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超92%,支持96V~600V宽电压输出,满足不同规模数据中心“即插即用”需求。该系统搭载液冷散热技术,通过精准温控使电池组温差控制在±1℃以内,较传统风冷方案降低能量损耗15%;配合三级BMS监控与四级安全管理模式,实现故障自动脱簇与无间隙供电,已批量应用于字节跳动、中国移动等项目——某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应用后,PUE值降低0.08,年省电费超300万元。
1.2 市场竞争力与寡头格局
作为国内数据中心后备电源主流供应商,圣阳与双登、南都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客户覆盖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国有大行等金融机构及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产品通过泰尔认证、UL1973等国际认证,累计在超大型数据中心部署超3000套系统。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铅酸电池市场空间预计达百亿元,而圣阳专供数据中心的3GWh铅酸电池产能已实现100%满产,凭借技术优势与产能卡位成为行业增长的首批受益者。
1.3 订单与产能状况
- 订单端:截至2025年8月,数据中心专用电源订单额超12亿元,液冷系统订单额达8.3亿元,两大核心业务订单总额突破20亿元,印证市场需求旺盛。
- 产能端:铅酸电池专供数据中心产能3GWh,订单排期至2025年9月,满负荷运转;锂电系统月产能200MWh,产能利用率95%。
- 交付效率:通过智能制造升级(自动化率提升至8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45天,快速响应头部客户扩产需求。
1.4 新兴业务进展
为精准把握AI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机遇,公司于2025年Q2新成立算力业务事业部,聚焦AI数据中心液冷系统、高压直流电源等核心产品的市场拓展。该部门成立后迅速切入头部客户供应链,已获取首批液冷系统订单,成为业务增长新引擎。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2025年研发费用率提升至5.2%,重点投向液冷系统二次开发,优化温控精度与能效比。截至目前,在液冷与电源领域持有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液冷储能系统多级控温方法》解决电池簇间温差难题,使液冷储能系统实现电芯级精准温控,关键指标领先行业。
整体来看,圣阳已完成数据中心液冷与电源业务战略闭环:技术层面形成核心壁垒,市场层面覆盖互联网、通信、金融三大领域,产能层面3GWh专用产线满负荷保障交付,液冷技术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2.1 技术研发的先发优势
在固态电池领域,圣阳实现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与超薄薄膜工艺双重突破:
- 硫化物电解质:采用复合氧化物技术路线,离子电导率达10⁻³ S/cm级(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超2000次,通过“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方案解决锂枝晶生长难题。
- 量产工艺:突破0.8微米级固态电解质薄膜卷绕技术(厚度相当于A4纸的1/100),量产速度达3米/分钟,当前良品率92%,目标2025年底提升至95%,满足广汽等车企订单需求。
2.2 产业化布局与合作生态
- 中试与量产规划:2025年启动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计划2026年完成工程验证并推进客户测试(如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项目);同步布局青海全球首座全固态电池储能示范站,验证高寒环境性能稳定性。
- 供应链协同:与容百科技、东峰集团联合开发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材料,打入蔚来半固态电池供应链,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钠离子电池进入市场化示范应用验证阶段,圆柱锂电池适用于机器人领域,成为新兴赛道技术储备。
2.3 市场前景与成本优势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5年的10GWh增至2030年的600GWh(复合增速123%)。圣阳通过量子点电解质技术将硫化物成本压至2000元/公斤(仅为传统固态电池的1/3),目标2030年将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0.8元/Wh,与液态电池持平。
重庆璧山基地规划100GWh产能,首期20GWh产线将于2026年投产,直接对接理想MEGA等高端车型需求。
3.1 技术协同与场景复用
数据中心电源业务积累的高压锂电与液冷技术可直接迁移至固态电池高功率应用:例如为eVTOL飞行器开发的380Wh/kg半固态电池,借鉴UPS系统高压管理经验,已通过DO-160G航空标准认证,计划2026年量产。
同时,储能领域16.69亿元收入(2024年占比55.35%)为固态电池在电网侧、电源侧的落地提供场景支撑。
3.2 产能与政策的双重护航
公司计划2026年将数据中心用铅酸电池产能从3GWh提升至4GWh,获工信部60亿元固态电池研发专项支持,目标2027年实现千辆级示范装车。
此外,上海市对先进技术项目最高补贴5000万元,深圳推动欣旺达、贝特瑞在eVTOL领域应用固态电池,进一步强化圣阳区域布局优势。
3.3 风险对冲与长期壁垒
尽管面临铅酸电池被锂电替代的长期压力,圣阳通过多元化客户(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8%)和产品(布局钠离子电池)降低风险。其全球首张钠离子电池证书的获得,为未来储能市场提供新增长极。
圣阳股份在AI算力基建数据中心领域,凭借铅酸+锂电双产品矩阵、UPS电源与液冷技术场景适配、寡头市场地位,叠加超20亿元订单储备与算力事业部新增量,成为全球AI算力革命核心受益者;在固态电池领域,通过硫化物电解质技术突破和量产工艺领先,有望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8.4%、扣非净利润增长19.88%的财务表现,验证了双轮驱动战略的有效性。随着Meta、微软等巨头AI基建投入落地,及固态电池中试线逐步投产,公司未来2-3年业绩增长具备强确定性,是新能源与AI领域的稀缺标的。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经济的共振下,圣阳正以技术硬实力与战略前瞻性,书写交叉领域的增长传奇。建议持续关注其海外市场拓展进度及原材料成本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