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业江湖,冷友斌的名字始终与“赌”绑定。这个从黑龙江赵光农场走出来的技术员,凭着三次孤注一掷的豪赌,把一个濒临破产的旧厂,拽成了千亿奶粉帝国。如今,当国内市场寒意渐浓,这位“乳业赌王”又将筹码押向了海外——第四次豪赌,已然开局。
第一次豪赌:2001年,用全部身家“接烂摊子”
2001年的东北寒冬,比往年更冷。齐齐哈尔克东县的飞鹤旧厂,机器蒙尘,工人涣散,连经销商都躲着走——谁都知道,这是个背负千万债务的“烂壳子”。
此时的冷友斌,本该是另一番光景。30岁不到就从技术员干到农垦总局处级干部,仕途坦荡得能一眼望到头。可他偏要砸了“铁饭碗”,揣着全部家当闯进风暴眼:9万元厂长积蓄、10万元卖房钱,再加上百万贷款和员工集资,凑出248万元,签下八年分期协议,把飞鹤和百余名老员工的生计扛在了肩上。
“这哪是买厂?分明是买了个火药桶!”业内嘲讽声四起,连最亲近的下属都捏着汗。冷友斌却轴得很:先把经销商拽到新修的厂房里看设备,用钢筋水泥稳住信任;又在公司年收入不足亿的时候,咬牙给管理层买貂皮大衣、奖二十多万的轿车——“过年要让兄弟们有面子,才敢跟着我拼命!”
外部破局更见狠劲。当时1400多个奶粉品牌混战,国产奶粉卖十元,进口奶粉卖三十元,飞鹤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冷友斌索性剑走偏锋:花50万美元年薪请外国专家盯生产,蹲在高校实验室里找配方,然后把奶粉定价28元,比国产贵、比进口低,再捆上东北大米和真空木耳当赠品。
就靠这“缝隙里抠市场”的打法,飞鹤从不足1亿销售额,硬生生冲到2005年的5亿——第一次豪赌,他赌赢了生存权。
第二次豪赌:2003年,砸16亿建万头牧场,赌一个“安全未来”
2003年的中国乳业,还在靠散户养牛收奶,“百头牧场”都是稀罕物。冷友斌却突然抛出一个疯狂想法:建两个万头牧场,要花12-16亿。
董事会炸了锅。7个董事里6个反对:“卖奶粉的搞养殖?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这钱扔进去就是打水漂!”东北老辈人的俗语,道尽了畜牧养殖的风险——疫病、价格波动、投入无底洞,哪一个都能拖垮公司。
冷友斌却红着眼眶拍了桌:“婴儿奶粉的根在奶源!散户的奶今天甜明天淡,出了安全问题,飞鹤就真没了!”他铁了心要啃这块硬骨头,哪怕把刚赚的钱全砸进去,也要攥住“全产业链”的命门。
2006年,两个万头牧场在东北黑土地上立了起来,飞鹤成了行业里第一个“从牧场到奶瓶”全自控的品牌。当时没人懂这步棋的深意,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整个乳业哀鸿遍野,唯有飞鹤因自建供应链独善其身。经销商挤破门槛要代理权,货架上的飞鹤奶粉被抢空,连工厂的工人都笑着说:“冷总这赌,赌出了飞鹤的护身符!”
第三次豪赌:2015年,5.5亿砸广告,赌一个“中国宝宝”的信任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成了“过街老鼠”。2009到2015年,国产奶粉市占率从70%跌到20%,飞鹤也跟着栽了跟头:对赌红杉失败,卖了牧场还债;从美股退市,市值跌得只剩零头。
冷友斌蹲在办公室里,盯着报表上的4亿利润,突然做了个更疯的决定:花5.5亿请特劳特做咨询,再把所有钱砸进广告——就为了一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利润才4亿,广告费花5.5亿?这是要把公司赌没啊!”连跟着他多年的老员工都劝他三思。可冷友斌太清楚了:国产奶粉总被贴“低价低质”标签,不撕开这个口子,永远翻不了身。
广告铺天盖地砸下去的时候,质疑声没停过。但消费者记住了:有个叫飞鹤的品牌,说它懂中国宝宝。紧接着,冷友斌砍掉所有低端产品线,全力推高端系列“星飞帆”——一罐奶粉卖上百元,比进口品牌还贵,却凭着那句口号,成了妈妈们的心头好。
2016到2021年,飞鹤营收从37亿飙到227.8亿,年复合增长率44%,连续六年霸榜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占率第一,甚至冲到了全球第四。第三次豪赌,他赌赢了“中国奶粉的尊严”。
第四次豪赌:2025年,出海闯世界,赌一个“破局的可能”
2025年的春天,冷友斌站在加拿大金斯顿市的工厂工地上,看着“飞鹤皇家妙克”的招牌挂起来,远处是北纬47°的黄金牧场。这一年,中国0-3岁儿童少了近2000万,婴配粉市场萎缩,伊利等对手虎视眈眈,飞鹤营收利润双降,库存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能困死在国内!”冷友斌又一次“赌”了,这次的赌注是“全球化”——而且是最笨也最狠的“造船出海”:不并购、不代工,带着全产业链和“飞鹤标准”闯世界。
在加拿大,他砸3.8亿加元建当地唯一的婴配粉工厂,推出子品牌“皇家妙克”。有人问:“中国奶源不够用?”他指着牧场里的奶牛笑:“北纬47°的奶,加上飞鹤的技术,才是全球最好的奶粉。”如今,产品已进驻沃尔玛等1500多家商超,比去年增长270%,加拿大人抱着奶粉罐说:“这中国品牌,比本地的还地道。”
在东南亚,他选菲律宾当首站,推出“AceKid”纯鲜奶配方奶粉。当地缺优质奶源,所有奶粉靠进口,冷友斌把黑龙江的“两小时生态圈”搬了过去——鲜奶10分钟降温到0-4℃,2小时内加工成粉,比欧美品牌新鲜,还更便宜。针对菲律宾儿童龋齿、发育迟缓的问题,他去掉蔗糖,加14种维生素和7种矿物质,产品一上架就卖爆。计划里,越南、印尼的市场已经在招手。
有人问他:“都62岁了,还这么赌,不怕输吗?”冷友斌望着海外工厂的烟囱,像当年望着克东的旧厂一样:“我这辈子,就没怕过输。飞鹤从破厂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敢赌——赌人心,赌品质,赌中国品牌能站在世界的台上。现在,该让全球知道,好奶粉,中国造。”
从克东的寒冬到全球的暖阳,冷友斌的四次豪赌,从来不是赌运气,而是赌“把事做透”的执念。那些看似疯狂的决定背后,是一个东北汉子对乳业的敬畏,对中国品牌的倔强——他赌的不是一时的输赢,而是一个民族品牌跨越山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