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一下中国飞鹤(心理篇)

用户头像
资本大作手
 · 河南  

每次打开行情软件,看到飞鹤股价下跌,总有身边的朋友打电话询问:“这次跌了要不要跑?长期拿着真的靠谱吗?”其实在投资里,波动就像家常便饭,就像夏天会下雨、冬天会下雪,没什么好惊慌的。今天咱们就聊聊飞鹤的长期投资逻辑,也把近期下跌的事儿说下,权当聊天。

先说说长期拿着飞鹤的底气在哪儿。首先得认清楚,飞鹤不是那种靠概念炒作的公司,它的根基扎得很稳——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龙头地位,可不是一天两天堆出来的。这么多年下来,它是国内最悠久且没出过质量事故的奶粉品牌,家长买奶粉图的就是安心,这份“零事故”的口碑,就是它最硬的护城河。而且奶粉是典型的重消品,只要有新生儿,需求就不会断,再加上行业进入壁垒越来越高,新玩家想挤进来分蛋糕没那么容易,中短期的竞争格局还算稳,这就保证了它的基本盘不会轻易被撼动。

再看财务和盈利,飞鹤的财务状况一直很健康,毛利率在行业里也是拔尖的,这背后是它的品牌美誉度和渠道话语权在撑着。可能有人会说“它就靠婴幼儿奶粉,太单一了”,但换个角度想,聚焦主业也不是坏事。国内很多企业赚了点钱就想“做大做强”,盲目拓展业务,最后把主业都拖垮了。飞鹤每年几十亿利润,有能力像伊利、蒙牛那样搞多品类,但它没这么做,反而几十年盯着奶粉这一件事做,这种“不贪多、只做精”的务实,恰恰夯实了它的主业基本盘。

还有人担心人口出生率下滑,觉得奶粉行业没前途了。但咱们得用常识想,人类不可能断子绝孙,出生率总会有触底的时候,而且它不是断崖式下跌,是循序渐进的。疫情那两年,很多人的生育计划被推迟了,这部分需求不是消失了,只是迟到了,未来总会补回来。退一步说,就算出生率慢慢降,飞鹤作为龙头,也能通过抢占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保持增长,毕竟家长宁愿多花点钱,也会给孩子选靠谱的大品牌。更不用说它还在布局成年奶粉市场,虽然短期难靠这个提振利润,但也算为长期发展铺了路,未来十年里,婴幼儿奶粉依旧是f“聚宝盆”。

接着聊聊近期下跌的事儿。不少朋友看到股价跌了就慌,觉得“是不是公司出大问题了”,其实这次下跌,本质上还是市场情绪和短期因素在作祟。首先是先从业绩说起,这可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2025年上半年,飞鹤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同比下降9.36%,归母净利润更是接近“腰斩” ,这样的成绩一公布,市场瞬间“炸开了锅”。飞鹤把业绩下滑归结为生育补贴、降低渠道库存、政府补助减少和全脂奶粉产品减值计提这些原因。但投资者可不买账,就拿生育补贴来说,本来想着“以价换量”,结果补贴发出去了,销量没见长,利润还被狠狠“咬”了一口。补贴奶粉还跑到二手交易平台低价售卖,搅乱了价格体系,得罪了消费者和经销商,这让大家对飞鹤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怀疑,股价自然承压下跌。

其次是市场先生的“情绪化操作”。股市里短期涨跌,很多时候是少数人定价的游戏。可能某天就有几亿资金觉得“该跌了”,而当天承接的资金没那么多,股价就下来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不看好飞鹤。就像之前中报后跌了十几个点,其实市场早就通过市值下跌、市盈率降到个位数,提前反应了业绩预期,只是有些投资者没提前跟踪,等公告出来才慌了神,忙着割肉,反而成了情绪的“跟屁虫”。

还有些投资者拿飞鹤和伊利、蒙牛比,觉得飞鹤估值低是“不受待见”。但两者的生意模式本就不一样,伊利、蒙牛多品类发展,常温奶市场稳定,而飞鹤单靠婴幼儿奶粉,受出生率影响更明显,市场给的预期自然不同。可投资要看“价格和价值的差距”,现在飞鹤的市盈率才个位数,就算利润腰斩,这个价格已经反映了很多负面预期,只要它能稳住业绩,未来估值修复的空间就摆在那儿。

其实投资飞鹤,长期看的是“安全边际”和“价值回归”。只要它的龙头地位没丢、产品口碑没坏、财务依旧健康,短期的股价波动就只是“纸上的盈亏”。就像小时候丢了一块钱会哭,现在回头看根本不算事儿;等你把波动看透了,就会明白——下跌不是风险,盲目割肉、丢了优质标的才是风险。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这些话都是我的主观判断,可能有错,投资就像走人生路,别人能给的只是建议,真正的底气,永远是自己走出来的。



$中国飞鹤(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