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公司和造车公司哪个更值得投资
在资本市场,汽车是一个重要板块。还有近些年崛起的造船公司,也占有很大的市值。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是在造车上投资,还是在造船上投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还重要。如果在这两个领域中选对一个行业,远比研究具体某个公司更有价值。
今天,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中国动力正式合入中国船舶,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两家造船公司合并成一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公司。
造汽车,我们还是在追赶阶段,特别是燃油车,我们与西方先进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那么,在造船上,这两家公司合并成新的公司之后,可能在全球上就处于领先位置了。
中国船舶与中国动力的合并(及中船集团体系内的系列重组),通过整合中国船舶的造船总装、中国动力的舰船动力系统等核心业务,实现了“研发-制造-配套”全产业链的闭环协同。合并后新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产能利用率从合并前的72%(中国船舶)、53%(中国重工)提升至85%以上,单位成本直接降低约12%;配套资源集中调配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这种协同不仅降低了单一环节的成本,更通过技术、产能、渠道的共享,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合并后企业承担了国家90%以上的军用舰船建造任务(如航母、核潜艇、驱逐舰),实现了军民技术的双向转化。例如,航母电磁弹射技术应用于邮轮电力系统,使国产大型邮轮本土化率从30%提升至60%;军船的高价值订单(如075型两栖攻击舰)交付,推动军船业务占比提升(如中船防务2025年上半年军品营收占比或突破60%),受益于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长期需求。
合并后的企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比如,中国船舶当前PB为2.69倍,较历史十年76%的时间低,动态市盈率仅33倍,显著低于航海装备行业47倍的平均水平。业绩方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98%-119%(28-31亿元),受益于船价上涨(新船价格指数达2008年以来新高)及成本管控优化。随着整合效应的释放,业绩将持续兑现,估值有望修复至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更高。
当前,造船业处于历史的上升期,而且订单已经排了好几年。这次整合完成之后,叠加行业周期处于上升期,业绩有望大幅提升,会给投资者带来意外之喜。
$中国船舶(SH600150)$$中国动力(SH60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