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变电工(SH600089)$ 特变电工在风电领域的竞争优势似乎比光伏领域竞争优势大。
从技术布局、市场表现及财务数据来看,特变电工在风电和光伏领域呈现差异化优势,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优势与产业布局
(一)光伏领域:全产业链承压但技术壁垒突出。
1. 核心优势:特变电工在光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多晶硅生产和逆变器技术。其多晶硅生产技术迭代至第八代智能智造技术,2025年7月在产产能现金成本降至3万元/吨,综合成本3.5万元/吨,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逆变器方面,公司推出TS360KTL-HV-C1组串式逆变器(转换效率99.02%)和TC8800KT-EL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机(支持52℃高温运行),并在印度市场占据组串式逆变器23.4%的份额,全球市场份额达15%,位列行业前三。
2. 产业挑战:受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影响,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产品及工程业务毛利率降至-3.56%,光伏电站建设收入同比减少37.92%。尽管公司通过工艺优化降低成本,但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仍未缓解。
(二)风电领域:输变电设备协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 核心优势:特变电工在风电领域的优势聚焦于输变电设备配套和海上风电技术。公司成功研制15MW陆上及66kV海上风电机舱变压器,20赫兹海上风电低频机舱变压器填补国际空白,输电损耗降低15%-20%。在海上风电领域,公司累计承担62个项目,供货覆盖变压器、GIS、电抗器等全产业链设备,并攻克深海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形成近海至深远海的完整技术体系。
2. 战略布局:公司通过“风电+储能”模式提升项目收益,如准东2GW风储项目(总投资66.56亿元)和黑龙江海伦300MW风电EPC项目(中标价17.85亿元),均采用储能系统平滑出力曲线,降低电价波动风险。
二、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一)光伏领域:全球化布局应对国内市场波动
1. 国内市场:受多晶硅价格下行拖累,2025年上半年光伏电站建设收入同比下滑,但公司通过EPC模式加快项目周转,完成并确认收入的光伏装机约1.35GW。
2. 国际市场:逆变器出口表现突出,在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本地化产能,组串式逆变器市占率位居印度第二(23.4%),并通过TÜV、CE等国际认证,适配欧洲严苛电网标准。
(二)风电领域:海上风电与特高压协同打开增长空间
1. 技术壁垒:公司海上风电设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赫兹低频机舱变压器被列为沙特BIG CITY项目标准配置,未来中东市场潜在订单规模或达50亿元。2025年8月,公司中标海南、广东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2. 政策红利:随着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推进,煤电调峰需求增加,特变电工旗下煤电资产可通过辅助服务收益弥补发电小时数下降的损失,间接提升风电消纳稳定性。
三、财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一)收入规模对比
1. 风电收入占优:2024年风电营收17.8亿元,光伏营收7.3亿元;2025年一季度风电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总量79.5%),光伏发电量4.3亿千瓦时(占比20.5%)。尽管2025年半年报未拆分风光收入,但结合装机规模(风电2881MW vs 光伏1365MW)和发电效率(风电利用小时数2362小时 vs 光伏1431小时),风电收入仍显著高于光伏。
2. 发电业务盈利贡献提升:2025年上半年发电业务营收34.63亿元(同比+29.35%),毛利率48.02%,成为仅次于输变电和煤炭的第三大利润来源,其中风电贡献占比超过70%。
(二)成本与利润差异
1. 光伏成本压力:多晶硅价格从2025年初4.15万元/吨跌至6月底3.47万元/吨,导致新能源产品及工程业务毛利率转负,短期内盈利修复依赖行业产能出清。
2. 风电盈利稳定:海上风电设备技术溢价显著,低频变压器等产品毛利率超过30%,叠加储能项目收益,风电业务盈利能力优于光伏。
四、未来增长潜力
(一)光伏领域:光储一体化与技术升级
1. 降本路径:公司计划通过绿电直供将多晶硅成本进一步降至3万元/吨。
2. 储能协同:准东1GW光储项目(总投资34.95亿元)采用“光伏+储能+SVG”方案,预计2025年底并网后可提升项目内部收益率至12%以上。
(二)风电领域:海上风电与海外拓展
1. 技术迭代:公司正在研发20MW以上海上风电机舱变压器,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以适配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机组需求。
2. 国际订单:沙特164亿元超高压变压器项目(执行期7年)和菲律宾500千伏组合互感器项目将带动海外风电设备出口,预计2025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8%。
综合来看,特变电工在风电领域的综合优势更为显著:
1. 技术壁垒:海上风电输变电设备和低频输电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技术溢价能力突出;
2. 市场竞争力:国内海上风电订单市占率超过20%,海外项目拓展顺利;
3. 财务表现:风电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优于光伏,且盈利稳定性更高。
从长期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深化,特变电工凭借在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有望在风电和光伏领域实现均衡发展,但短期内风电仍将是其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