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连续出了两个公告,大家都忙着打探如何解读?是利好还是利空?对明日的股价会产生有什么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常常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有人认为是利好,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利空,其实,这正是常态,正所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嘛。
因此,在此声明:本文中的解读仅代表本人的认知和观点,与其他无关。
我在《欧林生物:目前主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一文中指出,到目前为止 “潜在的利多信息一个还没来”,反而 “所谓的利空一个接一个”。
1. 正所谓利空,往往是先由多数散户解读为利空,后正好被主力加以利用、合理放大。
(1)去年底今年初,经常看到大幅折价的大宗交易信息,前几日前也出来过一次,折价率还很大;
—— 试问:如果折价交易的买方为主力,你们还继续看做利空嘛?
(2)一季报亏损,在24年报盈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季报亏损当然也可解读为利空;
—— 主力在底部吃货阶段,公司会有很多的利好 “配合” 吗?那主力得多悲催呀?
(3)定向增发,在股价处于弱势状态下,很多人愿意解读为 “利空”;
(4)大股东减持,并且一次性减持3%;
—— 出公告之际,股价只有20元出头,如果按当时的价格减持的话,当然可能看做是利空啦;
—— 但是,公告中根本没有给出减持价格区间,这完全不同于增持公告。试问:如果大股东计划120元以上减持,还有人会再认定是利空吗?
公告1. 终止本次定增
在公告中,公司给出了终止定增的原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下面我个人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1)鉴于当前市场情况
当前市场什么情况?不外乎目前的股价30元与之前确定的定增价格13.71元相差甚远,对于公司原有股东有失公允。简单地说就是不合适、亏大啦。
(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公司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当初的定增主要是为了“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募集资金。
① 该项目预计投入资金为2.9亿元,而本次的募投仅为1.25亿元,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② 公司已经持续用自有资金先行投入项目建设中,募投资金只是补充而已,纯属鸡肋;
③ 本可以多发行股份完全解决项目资金,但是公司不太希望现阶段过早稀释股权罢了。
(3)以及公司发展规划
① “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仍按计划有序推进。这只能说明,公司会启用其他的办法,补齐项目资金缺口;
② 中报中的 “现金” 项显示,现金储备不乐观,况且到中报为止:三期临床的费用还没有支付,一旦支付现金更是捉襟见肘。
③ 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公司自有资金完成 “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而是,继续通过“输血”解决。
公告2. 拟收购控股子公司15%的股权
公告指出,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 4,500 万元的自筹资金收购15%股权,本次收购股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对公司现金流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本次收购的目的就是加强控制。
① 收购前,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84%,绝对控制; 收购后,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99%,依然还是绝对控制,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不是加强控制这么简单。那么,会是什么原因?
②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公司很看重成都新诺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希望15%股权落入他人之手;
③ 其次,公司本就在资金不充沛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先行拿出 4,500 万元的自筹资金,反映了不仅仅看重这么简单,同时,公司已经有了后续的资金保障,否则,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已经在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不仅取消了到手的1.25亿元的定增,还额外支出4500万元收购股权。
1. 在此种情况下,公司还能底气十足地明确一下三点:
(1) “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仍按计划有序推进;
(2)推进成都新诺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案;
(3)层诺: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对公司现金流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资金缺口从哪里解决?
(1)重新开启A股定增。
① 首先,这有点丢不起人,是不是显得公司出尔反尔;
② 其次,流程太长,时间不等人。
(2)赴港 发行H股
①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非常支持情况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是对于公司来说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而非简简单单的战术融资。
② 创新药中的标杆性公司$百济神州-U(SH688235)$ 不仅流通股实现了A、H、美股三地上市,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是目前唯一一家产品做到全球市场的医药公司,也是最具有MNC模式的医药公司。
③ 如果,$欧林生物(SH688319)$ 借着发行H股之机,能够吸引欧美的MNC战略股东参与,应该为公司的日后出海有所帮助。
④ 至于,流程是不是很长,远水能不能解近渴?我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个问题点吧。
(3)与海外MNC巨头签署BD协议。
① 当下,已经临床三期过半了,如果此时BD完全不意外,并且资金短缺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还可以战略性规避可能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
② 我想,公司一直拖着(或者在秘密协商中)不早早BD,关键还是考虑卖个好价钱,这是人之常情。
③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想法或者节奏提前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近期有 “数据读出”,可能还不错吧?
1. 同为股权融资,但是发行H股是战略性选择,而A股的定增只能算是战术性应急而已。所以,赴港发行H股完全可行,对公司长远更有利。
2. 对外BD原本就是上绕不开的事项,除非你具有百济神州的能力和条件。对于公司来说,不具有战略性选择余地,只是从战术上尽量选择 “合适的时机”。尽量卖个 “好的价钱”,仅此而已。
3. 因此,BD的面世已经上了议事日程,甚至可能呼之欲出啦。
4. 持股的朋友们,请系好安全带。
荷塘月色de三味书屋,写于 2025.8.31日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