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 CEO高盛通信和技术大会访谈要点

用户头像
MVInvest
 · 北京  

$Rivian Automotive(RIVN)$ Goldman Sachs Communacopia + Technology Conference
时间:2025年9月10日

参与者

Robert Scaringe – Rivian 创始人、CEO & 董事长

Mark Delaney – 高盛汽车行业研究分析师

核心主题问答

1. 关于 R2 产品的重要性与市场定位

问: 为什么 R2 对 Rivian 如此重要?市场需求如何?
答(CEO):

– R1 平均售价(ASP)约 9万美元,是高端旗舰车型,主要建立品牌认知。

– R2 起售价 4.5万美元,大幅扩大了潜在市场。

– R2 是 Rivian 最关键的拐点产品,将推动销量快速增长,帮助覆盖固定成本并实现 自由现金流转正

– 上市初期(2024年春)24小时即收获约 7万订单,此后未再更新,但市场报告显示已超过 10万+

– 市场反应热烈,供应链和生产节奏是当前最重要的执行重点。

2. R2 量产与生产进展

问: 能否按计划在 2026 年上半年交付 R2?
答:

– 已进入 验证样车阶段,供应商体系更成熟,相比 R1 推出时准备度更高。

– 生产地点在伊利诺伊州 Normal 工厂,新建了 R2 专属总装车间和车身车间。

– CEO 表示对产品“极度兴奋”,个人已在试驾。

问: 产能爬坡速度如何?
答:

– R1 推出时遭遇了 COVID 和供应链危机,R2 已提前部署供应商验证,降低风险。

– Illinois 工厂 R2 满产可达 15万辆/年

– 公司设定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备“关口管理”,确保能支撑 2026 年底的快速爬坡

3. 欧洲市场拓展

问: R2 是否进入欧洲市场?
答:

– R2/R3 设计之初就考虑了 美国+欧洲双市场

– 若 美欧0%关税政策维持,将大大提升出口欧洲的吸引力。

– 目前 Rivian 在欧洲已有少量基础设施(因 Amazon 商用车项目),但需大规模扩展服务和销售网络。

– 计划仍是 直销模式(direct-to-consumer)

4. 制造与成本结构

问: 是否会采用类似 Tesla“Unboxed” 或 Ford“Assembly Tree”的新型制造工艺?
答:

– Rivian 当前仍使用 传统线性生产线

– 创新重点在于 零部件整合与减少,降低 BOM(物料成本),这是 COGS 的主要来源。

– 正在探索未来工厂(如乔治亚州)更多创新模式,但尚未确定。

5. R1 产品与市场定位

问: R1 如何看待销量与市场?
答:

– R1 ASP 约 9万美元,是美国 最畅销的豪华电动SUV(市场份额约35%)。

– 工厂产能可达 8万台/年,但需与 R2、商用车共享产能(工厂总产能 21.5万台/年,受制于喷涂车间)。

– 公司将优先倾斜资源给 R2,R1 将进一步 上探豪华市场

– 高性能版本(Tri-motor、Quad-motor)订单超预期,带动 ASP 上升

6. 商用车业务(Amazon 合作)

问: Amazon 的 10 万辆电动车合同是否仍在轨?
答:

– 是的,但交付节奏慢于预期,2026–2027 将明显放量

Amazon 司机更喜欢 Rivian 车辆,显著降低 司机流失率,增强客户粘性。

– 未来可能超越最初的 10 万订单,并拓展至其他商用客户。

– 商用电动车全面普及较慢,但长期看,TCO(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将推动需求。

7. 软件与架构(与大众合作)

问: 为什么 VW 选择 Rivian 的电子架构?
答:

– 汽车电子架构历史上由众多 ECU(电子控制单元)碎片化发展,复杂、难以升级。

– Rivian 架构仅需 3个主计算机,完整掌控软件栈,能轻松 OTA 升级。

– 与 VW 的合作是 58亿美元级别的软件授权交易,将支持 VW 全品牌(奥迪、保时捷、大众等)。

– 未来其他车企若不自研,选择非常有限:要么 Rivian,要么 Tesla

问: 是否会授权给更多 OEM?
答:

– 是的,VW 合作将作为成功示例(首款应用 ID1,售价约 2.2万美元的低成本电动车)。

– 预计其他车企看到其成本优势后,将加速寻求授权。

8. 自动驾驶与 AI 战略

问: 2026 年计划推出 L3 自动驾驶,范围与目标如何?
答:

– 初期仅在 **特定场景(如高速、拥堵路段)**适用。

– 长期目标:2030 年消费者预期能实现 真正的点到点自动驾驶

– Rivian 架构天然适配 AI大模型驱动的端到端训练,能快速提升能力。

– 自动驾驶是公司 最大的软件投资方向

问: 是否会在 Robotaxi 领域展开合作?
答:

– 个人车辆占美国 99.5% 行驶里程,Rivian 先聚焦个人消费市场。

– 对未来 Robotaxi/共享出行模式保持开放态度,可能合作,但优先解决技术问题。

9. 财务目标与盈利路径

问: 2027 年能否实现 EBITDA 转正?考虑到补贴取消、关税政策?
答:

目标不变:2027 年实现 调整后 EBITDA 盈亏平衡

– R2 成本结构更低,即便没有补贴,也能保持健康毛利率。

– 已在产品与设计阶段考虑了 无补贴环境,因此长期前景稳健。

投资者关键结论

1. R2 是决定 Rivian 成败的核心产品,定价合理,需求旺盛,产能规划清晰。

2. 欧洲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解决服务网络建设。

3. 软件与电子架构授权(VW 案例)可能成为 Rivian 的第二增长曲线。

4. 自动驾驶+AI 模型布局前瞻,符合行业大趋势。

5. 财务上,公司对 2027 EBITDA 转正目标保持信心,依赖于 R2 成功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