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华鑫大通
 · 广东  

根据最新行业动态和政策信息,中国首批卫星互联网牌照的发放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预计将向以下企业颁发,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运营正式起步:
1.牌照发放对象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将首批获牌。
中国电信:已独家运营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并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近期在海外(如老挝)落地该服务。
中国移动:发射了“中国移动01星”试验卫星,探索5G天地一体技术,并计划与民营卫星企业合作布局低轨物联网。
中国星网集团:作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建设运营主体,负责GW星座(规划1.3万颗卫星)的组网,目前已发射72颗卫星,进入密集发射阶段。
上海垣信卫星:运营“千帆星座”(规划1.5万颗卫星),由上海国资主导。尽管面临竞争压力,但因技术合作和产业布局优势,预计将获得牌照。
2.时间节点与政策背景
2025年7月工信部会议提出“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明确牌照将于年内发放。
国际资源竞争压力: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则,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中国星网需在2029年前发射1300颗卫星(占规划10%),否则面临资源削减风险,倒逼发射和牌照进程加速。
3.牌照的战略意义
商业化起点:牌照发放是卫星互联网服务商用的第一步,但全面覆盖仍需时间。参考星链经验,需至少1800颗卫星组网方可商用,我国预计还需2~3年实现大众随时随地接入。
应用场景拓展:当前依赖高通量卫星(如亚太6D、中星26号)提供应急、航空等专网服务;低轨星座成熟后,将支持手机直连、物联网、全域监管等创新场景。
4.国际对比
印度:2025年5月批准星链运营,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月费约₹3,500–4,500(约人民币300–380元)。
中国台湾:2025年6月向“中华电信”颁发首个OneWeb卫星服务牌照。
中国首批卫星互联网牌照将聚焦“国家队”(三大运营商+星网)及核心民企(上海垣信),旨在抢占稀缺轨道资源、构建全球覆盖网络。尽管短期难达星链水平,但牌照落地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竞争,为6G时代天地一体化网络奠基。
5.以下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按核心业务领域分类整理,涵盖卫星制造、核心部件、运营服务等关键环节:
中国卫星:国内卫星制造龙头,年产300颗小卫星,深度参与“千帆星座”和“GW星座”组网计划,承接“一带一路”80亿元订单。
航天电子:火箭测控系统核心供应商,配套长征系列火箭,星载计算机与激光通信设备市占率超90%。
上海沪工:子公司沪航卫星为G60星链提供卫星总装服务,绑定1.5万颗卫星组网计划。
铖昌科技:国内唯一量产相控阵T/R芯片的民企,市占率超80%,为星网卫星提供核心芯片,2025年Q1营收同比暴增365%。
天银机电:子公司天银星际的星敏感器市占率70%,应用于探月工程和鸿雁星座,年产2000台套。
臻镭科技:星载射频收发芯片毛利率超96%,推动卫星轻量化,批量交付低轨星座项目。
鸿远电子:卫星通信领域MLCC(电容器)市占率25%,单颗卫星需超5000颗MLCC,受益于卫星批量制造。
中国卫通:国内唯一自主可控卫星运营商,运营17颗卫星覆盖全球90%人口密集区,独家承建国家应急通信网络,联合华为/小米推出直连卫星手机。
震有科技:卫星核心网技术龙头,中标中国星网1亿元订单,2024年上半年卫星业务收入增长94%。
三维通信:卫星通信终端供应商,子公司海卫通覆盖全球船舶通信,国内市占率第一。
通宇通讯:推出0.4米相控阵天线(支持8星同步捕获),中标南方电网“卫星+电力物联网”项目。
佳缘科技:提供星载AI算力模组(单星价值200万+),垄断星间加密系统,服务华为主导的1.3万颗星座。
航天宏图:自建“女娲星座”实现星上实时AI分析,数据处理效率提升90%。
上海瀚讯:千帆星座核心供应商,锁定13亿卫星载荷订单,单星配套价值500万+,2025年卫星业务收入预计15亿。
陕西华达:火箭连接器龙头,获中国星网及千帆星座新一轮订单,产品应用于卫星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