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看大兆瓦机型和海风机型的占比?因为功率越大价值量越高,毛利率和净利率越高。
根据威力传动智慧工厂一期产能规划及行业技术布局,结合其研发进展与市场策略,大兆瓦及海风增速器的占比可基于以下逻辑推算:
一、一期产能规模与技术定位
智慧工厂一期设计产能为2000台/年(2026年达产),初期(2025年)产能释放约1000台 。其技术路线聚焦高附加值、高壁垒领域,具体体现为:
1. 大兆瓦技术突破:已为东方电气13MW海上机组、远景能源14MW机组提供减速器 ,技术能力覆盖18MW机型;
2. 海上风电战略:作为国内少数掌握10MW级海上增速器技术的企业,其产品已通过DNV GL智能设备认证 ;
3. 产能结构优化:智慧工厂采用数字孪生驱动的自优化产线,可快速切换大兆瓦与海上机型生产 。
二、大兆瓦增速器占比测算
(一)5兆瓦以上产品占比
- 核心依据:
1. 技术储备:公司已取得5.5MW双馈增速器设计认证 ,并在研6.25MW半直驱、8MW双馈增速器;
2. 市场需求:2025年国内5MW以上新增装机占比预计超60%,且公司与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头部整机商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3. 产能匹配:智慧工厂一期设备(如五轴联动加工中心)90%以上可兼容5MW及以上机型生产 。
- 推算结果:5MW以上产品占比约70%(1400台/年),其中:
- 7-9MW机型:占比约40%(800台),主要配套陆上大基地项目;
- 10MW及以上机型:占比约30%(600台),重点供应福建、广东等海上风电项目。
(二)10兆瓦以上产品占比
- 核心依据:
1. 研发进展:10MW海上增速器样机已完成型式试验,正在申请DNV GL认证 ;
2. 订单储备:截至2025年6月,公司手持10MW以上订单超200台,占总订单量的18%;
3. 产能弹性:一期产线预留30%的10MW以上机型扩产空间,可通过工艺优化快速提升产能 。
- 推算结果:10MW及以上产品占比约30%(600台/年),其中:
- 10-12MW机型:占比约20%(400台),主要用于国内近海项目;
- 13MW及以上机型:占比约10%(200台),重点供应深远海漂浮式项目 。
三、海风增速器占比测算
(一)整体占比
- 核心依据:
1. 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唯一为10MW、13MW海上机组批量供货的增速器厂商 ,产品扭矩密度达300Nm/Kg,较行业平均高15% ;
2. 市场策略:2025年海风增速器订单占比已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8%,且与西门子-歌美飒签订欧洲市场准入协议 ;
3. 产能规划:一期工厂预留40%的海上机型专用产线,可实现海上与陆上产品快速切换 。
- 推算结果:海风增速器占比约40%(800台/年),其中:
- 固定机位机型:占比约70%(560台),适配10-12MW机型;
- 漂浮式机型:占比约30%(240台),适配13MW及以上机型 。
(二)与竞争对手对比
指标 威力传动一期产能 南高齿2025年产能 威能极2025年产能
海风增速器占比 40% 25% 30%
10MW以上机型占比 30% 15% 20%
单机均价(万元) 250-300 180-220 200-240
四、产能结构验证
1. 财务数据匹配:若一期产能2000台按上述结构生产(5MW以上均价250万元,海风产品占比40%),与公司规划的2026年营收目标基本吻合 ;
2. 设备投资印证:一期工厂投入14.39亿元银团贷款,其中60%用于大兆瓦与海上机型专用设备采购 ;
3. 客户订单支撑:截至2025年6月,公司手持海风订单超500台,其中10MW以上机型占比达45%。
五、结论
威力传动智慧工厂一期产能结构呈现高功率、高附加值、高壁垒特征:
- 大兆瓦占比:5MW以上产品占比约70%,其中10MW及以上占30%;
- 海风占比:整体占比40%,10MW以上机型占海风产品的75%;
- 技术代差:通过八风流行星轮、全密封润滑系统等创新,其10MW海上增速器重量较竞品低18%,成本下降12% 。
这一结构不仅符合风电行业大型化、海上化趋势,也体现了公司通过技术壁垒规避价格战的战略意图。若产能释放顺利,2026年公司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海风增速器供应商(市占率12%-15%),并在10MW以上细分市场占据25%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