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国产龙头加速崛起,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用户头像
捂股丰登i
 · 广东  

(文章又臭又长,借助AI整理,个人学习文章,请谨慎对待,不构成投资建议)#医疗器械# $大博医疗(SZ002901)$ $威高骨科(SH688161)$

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在集采政策重塑市场格局的背景下,国产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劲的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2025 年上半年,国产骨科企业迎来业绩拐点,大博医疗威高骨科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企业净利润增速均超过 40%,标志着行业已基本走出集采阴霾。

一、行业概况:集采后市场格局重塑,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1.1 骨科医疗器械定义及分类

骨科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人体骨骼系统的维持、支撑和修补的一大类植入物的统称,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通常分为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等细分领域。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关节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钉、脊柱内固定植入物、人工关节等。

按使用部位分类:

1. 创伤类:主要包括锁定接骨板系统、髓内钉系统、中空螺钉系统以及外固定支架系统,用于治疗因外力或暴力创伤导致的骨折疾病。

2. 脊柱类:主要由脊柱类植入医疗器械、椎体成形系统和脊柱微创产品组成,针对脊柱系统畸形、退行性病变、脊柱骨折、肿瘤等引发的椎体病变提供治疗方案。

3. 关节类:涵盖髋关节假体系统及膝关节假体系统,针对关节周围骨折、骨肿瘤及其他原因引发的骨缺损等关节障碍,实现功能重建。

4. 运动医学类:主要包括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半月板修复系统、运动创伤系统,专注于治疗骨与骨之间的软组织创伤,如跟腱、韧带、半月板、肌腱、软骨等。

5. 其他类:包括骨修复材料、组织修复产品等。

1.2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在经历了集采政策的冲击后,正逐步企稳回升。2024 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 269 亿元,较 2023 年的 237 亿元有所反弹。从历史数据看,2018-2023 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为 - 1.99%,主要受集采降价影响。

细分市场结构方面,脊柱类市场份额占比最大,2023 年接近 30%;其次是创伤类、关节类和运动医学类产品。随着老龄化加剧和人们运动意识增强,关节置换和运动医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未来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老龄化加速:截至 2024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202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6%。老年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关节置换和脊柱手术需求。

2. 运动损伤增多: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运动损伤患者数量上升,推动运动医学市场发展。

3. 国产替代加速:集采政策推动进口替代,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从 59% 降至集采后的 20%。

4. 创新产品推动:3D 打印、生物可降解材料、手术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点。

1.3 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由 "三巨头" 主导,2024 年强生史赛克、捷迈邦美合计年收益为 259.36 亿美元,以 53.4% 的合计市占率牢牢把控全球第一梯队。强生以 91.58 亿美元的骨科业务营收领先,创伤板块年销售额超 30 亿美元;史赛克骨科业务营收 91 亿美元,髋关节以及创伤 / 四肢板块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捷迈邦美骨科业务营收 76.78 亿美元,膝关节产品销售额在三巨头中位居第一。

中国骨科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集采前,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在 TOP20 品牌中,进口品牌合计占据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约 40% 的市场份额,其中强生施乐辉、捷迈邦美等三个进口品牌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威高骨科以 6.08% 的市场份额仅位居第四,其他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均不及 5%。

集采后,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速。与 2021 年相比,2022 年 TOP20 品牌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由 27.96% 提升至 33.76%,进口品牌市场份额由 41.25% 下降至 36.42%。2024 年的数据显示,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5. 脊柱领域:外资份额从 59% 降至集采后 20%,美敦力强生分别让出 16%、14% 市场份额。

6. 人工关节领域:外资从 70% 降至集采后 21%,正天医疗占比 16%,爱康医疗为 15%,威高骨科为 9%,春立医疗为 8%。

7. 创伤领域:外资从 28% 降至 9%,在联盟续标中,强生仅占 0.7%,捷迈邦美与史赛克报量仅有 0.1%。

8. 运动医学领域:集采后外资从 80% 降至 50%,施乐辉占比最高为 19%,强生第二,占比 15%,Arthrex 排名第三,占比 12%。

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大博医疗威高骨科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企业表现突出:

9. 大博医疗:创伤类产品收入 8.21 亿元,同比增长 43.45%,市场份额稳居国产品牌榜首;脊柱类产品收入 3.88 亿元,同比增长 36.88%,集采中标后加速放量。

10. 威高骨科:关节产线收入 4.21 亿元,同比上升 46.06%,销量同比增长 51.71%;运动医学全国集采后,覆盖客户由 734 家增长到 1786 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2024 年收入 4425.15 万元,同比增长近 4 倍。

11. 爱康医疗:髋膝关节植入物销售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 25.8%;脊柱与创伤植入物收入小幅增长 3.3%;数字骨科定制产品及服务收入稳定增长约 3.5%。

12. 春立医疗:2024 年海外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78%,占公司收入比例 44%,在几家骨科头部企业海外占比最高。

二、公司深度分析:四大龙头各具特色,创新驱动发展

2.1 大博医疗:多元化布局,集采后业绩大反转

2.1.1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2004 年,是一家主要从事医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综合性医疗企业,业务领域涵盖骨科、微创外科、神经外科、创面外科及齿科等,并于 2017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骨科植入物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产品矩阵大博医疗产品多元化布局,主要包括:

13. 创伤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4.68 亿元,同比增长 23.68%,占总营收的 38.68%,市场份额稳居国产品牌榜首。

14. 脊柱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2.17 亿元,同比增长 29.86%,国产市场份额前三。

15. 微创外科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2.05 亿元,同比增长 26.52%,毛利率高达 78.19%。

16. 关节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31.74%,布局 3D 打印关节假体等新技术。

17. 神经外科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0.54 亿元,同比增长 42.05%。

18. 齿科类产品:2025 年上半年收入 0.35 亿元,同比增长 2.38%。

渠道优势:公司在全国各省市设立了 225 个物流平台,构建了集安全仓储、智能配送及数字分析于一体的双向物流服务体系,为 5700 余家医院提供高效便捷、全面优质服务。

2.1.2 财务表现:集采后业绩大幅反转

大博医疗在经历了集采初期的业绩下滑后,2024 年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反转。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36 亿元,同比增长 39.29%;归母净利润 3.57 亿元,同比增长 505.16%;扣非净利润 2.85 亿元,同比增长 2603.93%。这一业绩表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公司已成功适应集采后的市场环境。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67.89%,净利率从 2023 年的 2.94% 提升至 18.04%,主要得益于集采后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

现金流状况良好: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42 亿元,同比增长 498.58%,销售回款能力强劲。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减少 74.68%,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 5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加 35.28%,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 7.38 个百分点,显示公司在产能扩张方面的投入。

ROE 大幅提升:2024 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1.33%,较上年同期上升 9.38 个百分点;投入资本回报率为 10%,较上年同期上升 8.08 个百分点,资本效率明显提高。

2025 年上半年持续向好: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0 亿元,同比增长 25.55%;归母净利润 2.44 亿元,同比增长 76.69%。毛利率 71.01%,同比增 6.21%,净利率 21.42%,同比增 36.92%。

2.1.3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大博医疗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2024 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 3.07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14.37%,虽然较上年同期下降 4.24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 1.60 亿元,同比增长 17.66%

专利布局丰富:截至 2024 年,大博医疗拥有723 项有效专利1055 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发明专利 97 项,还持有 216 个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发明专利和三类注册证的数量上,大博医疗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研发团队强大:公司拥有 800 多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近 20%,形成了一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人才领衔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19. 2022 年,大博医疗成功开发出髓内钉导航系统,打破了海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20. 2024 年,大博医疗推出 3D 打印 PEEK 椎间融合器,这是国内首款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多孔椎间融合器,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21. 公司拥有自主的原位氧化专利技术,使其表面形成 "玄晶 ®" 层,并融合 3D 打印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打造全系列创新产品。

22. 公司全球首创 3D 打印钛合金基陶瓷涂层新型植入物,研发致密、高韧性、超耐磨的无机非金属涂层,使得植入物弹性模量更接近人骨,减少应力屏蔽,以高韧、超耐磨涂层突破离子析出及耐磨性难题。

2.1.4 临床研究与创新产品

大博医疗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围绕骨科手术导航、3D 打印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多项创新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或商业化阶段。

临床研究进展

23. 公司开发的 AI 手术导航系统误差率 < 0.1mm,显著提升了骨科手术的精准度,成为其创伤类、脊柱类产品的核心卖点。

24. 与腾讯医疗合作研发的骨折 AI 识别系统准确率达 98.7%,已嵌入公司影像设备,预计带动设备采购量提升 30%。

25. 通过 AI 算法优化植入物设计,椎间融合器精度达 0.01mm,使骨愈合速度提升 30%。

创新产品布局

26. 手术机器人领域: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2025 年全膝关节手术机器人下半年准备量产,现阶段机器人渗透率为 5%。

27. 3D 打印技术:公司在 3D 打印骨科植入物领域布局深入,已推出 3D 打印椎间融合器、髓内钉导航系统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8. 生物材料:公司在氧化锆陶瓷关节、再生型人工骨等产品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

29. 骨科导航系统:大博医疗的骨科导航系统已在全国 31 家医院完成 430 多例手术,将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

2.1.5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

大博医疗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已远销至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通过 "两条腿走路" 的战略,一方面深耕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国内市场拓展:公司在国内三甲医院的覆盖率达到 95%,创伤类、脊柱类骨科耗材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位居榜首,神经外科、微创外科通道类和齿科种植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均在国产品牌中位列前三。

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公司海外营收从 2023 年的 2.16 亿元提升至 2024 年的 2.17 亿元,同比增长 21%。产品已远销至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出口额在国内骨科行业排名前列。

2025 年国际化战略目标:海外收入目标提升至 15%。在东南亚设立区域总部,2025 年目标新增 10 个国家注册。

市场渠道优化:公司将经销商数量从 800 家精简至 600 家,提高渠道效率。同时,公司通过全国 225 个物流平台,构建了集安全仓储、智能配送及数字分析于一体的双向物流服务体系,为 5700 余家医院提供高效便捷、全面优质服务。

2.2 威高骨科:全品类布局,关节与运动医学快速增长

2.2.1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威高集团旗下的骨科业务平台,公司产品全面覆盖脊柱、创伤、关节、运动医学、骨修复材料、组织修复以及骨科手术器械等领域,是国内产品种类最为齐全、规模领先且行业排名位居前列的骨科民族企业。公司于 2021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产品矩阵威高骨科产品线丰富,主要包括:

30. 脊柱类产品:2024 年收入 4.21 亿元,剔除集采降价影响,销量同比增长 21.37%。

31. 创伤类产品:2024 年收入 2.42 亿元,同比上升 24%,销量同比增长 10.46%。

32. 关节类产品:2024 年收入 4.21 亿元,同比上升 46.06%,销量同比增长 51.71%。

33. 运动医学类产品:2024 年收入 4425.15 万元,同比增长近 4 倍,覆盖客户由 734 家增长到 1786 家。

34. 骨修复材料类产品:主要为骨水泥产品,在椎体成形、骨质疏松的力学增强、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手术等方面应用广泛。

35. 组织修复产品:主要为富血小板血浆(PRP)产品,公司不断扩充 PRP 适应症,拓展在妇科、神外、骨科等领域应用。

36. 骨科手术器械:品种丰富、规格全面,能够满足各类骨科疾病的手术需求。

渠道优势: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直销网络,借助集采机遇,运动医学业务覆盖客户由 734 家增长到 1786 家,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2.2.2 财务表现: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威高骨科在经历了集采初期的业绩波动后,2024 年实现了稳步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3 亿元,同比增长 13.18%;归母净利润 2.24 亿元,同比增长 99.22%;扣非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增长 95.4%。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集采后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快速完成集采协议手术量并带动标外手术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65.73%,较上年有所提升;净利率为 15.42%,较 2023 年的 5.63% 有显著提高。2024 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提升至 68.1%,净利率为 15.0%,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现金流状况良好:2024 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 2.74 亿元,同比增长 129.6%,现金流状况明显改善。

资产结构稳健: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总资产 49.48 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 2.9%;归母净资产为 39.54 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 2.2%;资产负债率为 19.90%,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研发投入保持稳定:2024 年公司研发总投入为 1.20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为 8.25%,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 7.90%,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5820.96 万元,同比减少 8.54%

2025 年上半年业绩: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1 亿元,同比下降 1.28%,归母净利润 1.42 亿元,同比上升 52.43%。毛利率 69.52%,同比增 3.79%,净利率 19.16%,同比增 52.35%。

2.2.3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威高骨科重视研发创新,持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2024 年,公司研发总投入为 1.20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8.25%,虽较上年同期下降 1.89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专利布局:截至 2024 年末,威高骨科及子公司共拥有371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8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6 项。公司围绕 "新疗法 / 新技术 / 新材料、再生康复、智能辅助" 等领域进行拓展布局,聚焦脊柱微创、疼痛管理和肌骨康复等领域进行研发创新。

研发团队建设:公司建立了完整、自主、成熟的研发技术体系,包括项目立项、产品开发设计、注册检验、临床评价、申请注册等关键的产品研发流程。公司积极保持与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科研院校的合作,强化医工结合,持续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竞争力。

研发创新成果

37. 公司研发的纯钛肋骨接骨板系统成功获得注册证,填补了市场上纯钛材质在肋骨接骨板领域的空白。该产品疲劳强度高达 200 万次,承受力达到 500Nmm,远超过人体肋骨的承重能力。

38. 公司在脊柱微创领域取得突破,2024 年推出骨填充囊袋系统,通过球囊扩张减少骨水泥渗漏率,同期获批的钛涂层椎间融合器打破美敦力的涂层技术垄断。

39. 公司研发的肋骨接骨板系统成功获得注册证,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纯钛材质肋骨锁定板产品正式面世,填补了市场上纯钛材质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2.2.4 临床研究与创新产品

威高骨科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持续推动医工结合,保持与临床专家的项目合作,围绕临床需求继续保持产品的改良和更新,提升临床使用效果,增加客户体验和临床满意度。

临床研究进展

40. 公司在脊柱微创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推出的骨填充囊袋系统通过球囊扩张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效果。

41. 公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产品在半月板 / 交叉韧带损伤、腱病、骨骼肌损伤、软骨损伤、关节不稳、关节盂唇损伤等常见运动损伤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创新产品布局

42. 脊柱微创领域:公司聚焦脊柱微创、疼痛管理和肌骨康复等领域进行研发创新,探索扩展脊柱微创领域并拓展疼痛管理产品线。

43. 组织修复领域:公司不断扩充 PRP 适应症,拓展在妇科、神外、骨科等领域应用,丰富了产品应用场景。

44. 生物材料领域:公司在高生物活性聚醚醚酮材料、高强度磁兼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5. 手术机器人领域:威高首款四臂手术机器人在 2024 年 CMEF 展会首次精彩亮相,突破人手人眼空间的局限,让精准医疗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2.2.5 市场拓展与战略调整

威高骨科积极调整市场策略,应对集采后的市场变化。公司充分发挥产品结构及物流配送优势,加强核心客户管理,在快速完成集采协议手术量的基础上,带动标外手术的增长,市场覆盖率提升明显

市场拓展成效

46. 脊柱产品:2024 年脊柱产线收入 4.21 亿元,剔除集采降价影响,销量同比增长 21.37%。

47. 创伤产品:2024 年创伤产线收入 24,172.49 万元,同比上升 24.00%,销量同比增长 10.46%。

48. 关节产品:2024 年关节产线收入 42,149.66 万元,同比上升 46.06%,销量同比增长 51.71%。

49. 运动医学产品:2024 年收入 4425.15 万元,同比增长近 4 倍,覆盖客户由 734 家增长到 1786 家。

营销模式转型:公司根据行业变化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不断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在发挥团队专业能力和灵活性的基础上,培养销售队伍聚焦关键术式的协作销售能力,提高临床手术的专业服务水平,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引领临床术式的改变,促进产品协同销售,提高产品毛利率。

国际化战略威高骨科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启动巴西、沙特、迪拜、泰国等 11 个国家的产品注册,涉及运动医学、脊柱、创伤和人工关节等产品,为海外市场准入做好准备。2025 年,公司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需求、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差异,制定符合目标市场特点的战略规划,设计贴合当地客户需要的优质产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属地化能力的销售团队,扎实落地产品的注册工作,积极寻求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

供应链优化:公司推动数字化平台管理,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原辅材料、外协加工服务等采购工作。通过计划牵引,缩短供应周期,服务生产制造、研发销售,对物资分类进行配额管理,对质量问题实行监督纠防,实现财务资金计划和资金支付的平台审批管理。

2.3 春立医疗:关节领域领先,海外市场突破

2.3.1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春立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国际化骨科产业集团,成立于 1998 年,总部位于北京,2021 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858.HK),2022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236.SH)。公司专注于骨科前沿技术研究、创新产品开发、规模化制造和专业化营销,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领军企业。

产品矩阵春立医疗的核心产品包括:

50. 髋膝关节植入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4 年关节类产品收入占比 89%。

51. 脊柱植入物:2024 年收入实现增长,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增长点。

52. 运动医学产品:公司积极布局运动医学领域,产品已获得注册证。

53. 口腔种植体系统:2025 年上半年取得产品注册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技术优势:公司在关节置换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全面覆盖髋、膝、肩、肘关节及脊柱等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主要细分领域。公司的陶瓷 - 陶瓷髋关节、单髁膝关节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市场地位春立医疗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领军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在人工关节集采后市场格局中,春立医疗市场占比为 8%,位居第四。

2.3.2 财务表现:业绩触底回升,海外增长强劲

春立医疗 2024 年业绩触底回升,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6 亿元,同比下降 33.3%;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下降 55.0%。业绩下滑主要受集采影响,但降幅已明显收窄。

盈利能力企稳: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66.6%,较上年同期下降 5.9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15.5%,较上年同期下降 7.5 个百分点。

2025 年上半年显著改善: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8 亿元,同比增长 28.27%;归母净利润 1.14 亿元,同比增长 44.85%;扣非净利润 1.06 亿元,同比增长 61.09%。按单季度数据看,2025 年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 2.58 亿元,同比上升 62.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5639.84 万元,同比上升 136.7%

盈利能力提升:2025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67.63%,同比增 1.03%,净利率为 23.36%,同比增 8.36%。

海外业务增长强劲:2024 年海外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78%,占公司收入比例 44%,在几家骨科头部企业海外占比最高。2025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3.3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春立医疗重视研发创新,持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 1.33 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16.5%,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0.51 亿元,同比下降 24.84%

专利布局:截至 2021 年 6 月底,春立医疗已拥有境内专利 179 项,其中发明专利 20 项;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春立医疗已拥有 46 项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或注册证,其中第 III 类产品注册证 14 项。2025 年上半年,公司新获得专利授权 24 个

研发创新成果

54. 锆铌合金球头获证打破进口垄断,硬度提升 30% 且磨损寿命延长至 25 年以上。

55. 手持式骨科手术机器人取得 FDA 认证,精准度达 0.5mm 级,2024 年相关产品贡献收入超 5000 万元。

56. 公司取得了牙种植体系统、基台系统、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牙齿漂白贴等产品注册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2.3.4 临床研究与创新产品

春立医疗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围绕关节置换、脊柱等领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为产品创新提供临床支持。

临床研究进展

57. 公司开发的陶瓷 - 陶瓷髋关节假体在临床应用中表现优异,磨损率仅为金属材料的 1/200,显著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58.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显著,恢复周期较全膝置换缩短 30%,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创新产品布局

59. 关节领域:公司差异化布局单髁关节、第四代陶瓷假体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60. 脊柱领域:公司积极拓展脊柱产品线,通过集采中标实现市占率从 1% 向 5% 突破。

61. 运动医学领域:公司产品线完整度达 90%,2024 年带线锚钉等产品借集采快速入院,有望复制关节国产替代路径。

62. 口腔领域:2025 年上半年取得牙种植体系统、基台系统、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牙齿漂白贴等产品注册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2.3.5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

春立医疗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已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7500 余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海外收入持续增长。公司采用 "自有品牌和 OEM 品牌同步开展" 的策略,出口产品主要为髋关节、膝关节等产品。

国内市场表现:在国内人工关节领域,春立医疗市场占比为 8%,位居第四。公司通过 "以价换量" 策略,在关节国采续约中获得了更多的采购量,陶瓷 - 陶瓷髋关节 A 组斩获 12.7 万套采购量。

海外市场拓展:春立医疗是较早一批率先出海的国产骨科企业,以自有品牌和 OEM 品牌同步开展,出口产品主要为髋关节、膝关节等产品。2023 年公司髋、膝、脊柱三个系列产品均顺利通过了 CE 年度体系审核和监督审核。2024 年海外收入 3.5 亿元,同比增长 78%,占公司收入比例 44%,在几家骨科头部企业海外占比最高。

2025 年国际化战略:春立医疗计划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加速关节、脊柱等核心产品的临床推广。公司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需求、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差异,制定符合目标市场特点的战略规划,设计贴合当地客户需要的优质产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属地化能力的销售团队,扎实落地产品的注册工作,积极寻求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

渠道优化:春立医疗减少经销商数量,将销售费用减少 33.20%。公司通过渠道改革,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2.4 爱康医疗:3D 打印技术领先,数字骨科全流程布局

2.4.1 公司概况与业务布局

爱康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国际化骨科产业集团,成立于 2003 年,总部位于北京,2017 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789.HK)。公司专注于骨科前沿技术研究、创新产品开发、规模化制造和专业化营销,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领军企业。

产品矩阵:爱康医疗的核心产品包括:

63. 髋膝关节植入物: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25.8%,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64. 脊柱与创伤植入物:2024 年收入小幅增长 3.3%,保持稳定发展。

65. 数字骨科定制产品及服务:2024 年收入稳定增长约 3.5%,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技术优势:公司在 3D 打印技术、数字骨科、个性化定制服务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公司是全球最早开展骨科个性化定制技术服务的企业之一,首创骨科全流程个性化诊疗技术(ICOS),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手术规划方案。

市场地位:爱康医疗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领军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在人工关节集采后市场格局中,爱康医疗市场占比为 15%,仅次于正天医疗的 16%,位居第二。

2.4.2 财务表现: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爱康医疗 2024 年业绩表现良好,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约 13.46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显著增长 23.1%;毛利达到约 8.08 亿元,增长 19.8%;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度溢利 2.74 亿元,同比增长 50.4%

盈利能力提升:2024 年公司毛利率约为 60.03%,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净利率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积极的费用管控和产品结构优化。

经营效率提高:公司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提高运营效率,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显示出良好的经营效率。

2025 年上半年持续向好: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94 亿元(同比 + 5.6%),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同比 + 15.3%)。毛利率 59.11%,净利率 23.14%,同比增 2.79%。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公司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尤其是在数字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带动下,海外手术量和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5 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4.0% 至 1.28 亿元,预计下半年有望提速。

2.4.3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爱康医疗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持续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达到 10.3%,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专利布局丰富: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爱康医疗累计获得466 项发明专利、615 项实用新型专利、32 项已授权 PCT 专利,形成了强大的知识产权壁垒。这些专利覆盖了公司在骨科植入物、数字骨科、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研发创新成果

66. 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属 3D 打印技术获批,推动骨科植入物向个性化定制发展。

67. 公司在人工关节领域的创新成果获得多项奖项,如天衍医疗联合爱康宜诚申报的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关键技术的开发" 获得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天衍医疗产品 "髋关节手术器械包" 核心专利技术荣获江苏省机械工业专利二等奖。

68. 公司在 3D 打印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 ABM 系列包含 ABM 补块系统和 ABM 股骨柄系统,多形态、多规格设定,适合不同形态、不同范围骨缺损的重建修复。

2.4.4 临床研究与创新产品

爱康医疗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围绕关节置换、脊柱与创伤修复等领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为产品创新提供临床支持。

临床研究进展

69. 爱康医疗开展了 "爱康 ACCKⅡ 膝关节限制性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疗效评价: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研究",评估爱康 ACCKⅡ 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翻修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包括疼痛、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70. 公司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基于 "圈点柱" 理论和 3D 打印技术的 ABM 髋关节翻修系统,成为复杂关节手术的有效解决方案。

创新产品布局

71. 3D 打印产品:爱康医疗拥有亚洲最大的 3D 打印基地,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标准化的 3D 打印骨科产品,如 3D 打印多孔钛合金髋臼杯、3D 打印椎间融合器等。公司的 3D 打印产品具有类骨小梁结构,能够促进骨组织长入,提高假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强度。

72. 数字骨科产品:爱康医疗的 VTS 系统(Visual Treatment Solution)通过三维手术智能规划软件在术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中全流程可视化、实时追踪,辅助假体精准植入;达到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的目标。2024 年 9 月,爱康医疗的 VTS 系统临床使用突破 1000 台,并成功出口到墨西哥。

73. 手术机器人:2024 年 12 月 21 日,爱康医疗全自主研发机器人系统 ——K3 智能手术机器人,于 "中华医学会 2024 年关节外科学术大会" 正式发布,推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从 "技术跟随" 向 "规则制定" 转型。2025 年 9 月,K3 智能手术机器人在 2025 服贸会交出亮眼 "答卷",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74. 个性化定制产品:爱康医疗是全球范围内最早开展骨科个性化定制技术服务的企业之一,首创骨科全流程个性化诊疗技术(ICOS)。公司的 TCBridge 系统(Trauma Custom Bridge)是基于爱康医疗的 ICOS 平台进行开发设计,通过定制化,解决长段骨缺损部位的解剖重建和生物力学重建;通过髓内钉、固定板等辅助结构,辅以初期固定;并最终通过类骨小梁技术,实现假体远期稳定。

2.4.5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战略

爱康医疗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产品已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0 余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海外收入持续增长。公司采用 "爱康 + JRI" 双品牌策略,突出性价比优势及产品质量稳定性。

国内市场表现:在国内人工关节领域,爱康医疗市场占比为 15%,位居第二。公司在关节置换手术量方面保持领先,推动了产品销售的增长。

海外市场拓展:爱康医疗的海外业务增长显著,尤其是在带量采购政策推动下,公司加速进口替代,产品手术量需求持续增长。海外手术量和收入显著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公司通过积极的市场开拓,以及在数字骨科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带动下,海外手术量提升,海外收入获得显著的增长。2024 年 9 月,爱康医疗的 VTS 系统临床使用突破 1000 台,并成功出口到墨西哥,为墨西哥的骨科手术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辅助方案。

K3 智能手术机器人:2024 年 12 月 21 日,爱康医疗全自主研发机器人系统 ——K3 智能手术机器人,于 "中华医学会 2024 年关节外科学术大会" 正式发布,推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从 "技术跟随" 向 "规则制定" 转型。该机器人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臂,具有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图像分割、手术规划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关节置换机器人。

国际化战略:爱康医疗将继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公司将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需求、经济水平、文化背景等差异,制定符合目标市场特点的战略规划,设计贴合当地客户需要的优质产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属地化能力的销售团队,扎实落地产品的注册工作,积极寻求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

三、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分析

3.1 老龄化加速推动骨科手术需求增长

人口老龄化是推动骨科手术需求增长的核心因素。截至 2024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202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6%。老年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骨科手术需求上升

老年人骨科疾病发病率高,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疾病,需要骨科植入物进行治疗。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上升,骨科植入物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 2030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 3.7 亿,占总人口的 25% 左右,将进一步扩大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老年人口结构变化也对骨科手术需求产生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更愿意接受骨科手术治疗,这将推动骨科植入物市场的增长。根据统计数据,65 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 32%,而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超过 10%

疾病谱变化也是推动骨科手术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中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 1.2 亿人,患病率约为 15%。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大量的骨科植入物,为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2 集采政策对骨科行业的影响分析

骨科耗材集采政策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自 2021 年至今,骨科已经历 7 轮大的集采,从最初人工关节、脊柱到创伤,再到骨科 "最后一块拼图" 运动医学集采的落地,国采效应慢慢渗透百亿级骨科市场。

集采对骨科行业的主要影响

1. 价格大幅下降:人工关节、脊柱类产品价格普遍降幅 70%-85%,创伤、关节镜等产品降幅相对温和但也高达 50%-70%。人工关节均价从 3.5 万元暴跌至 7000 元(降幅 82%),脊柱耗材价格腰斩。

2. 市场格局重塑:集采后,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脊柱市场外资份额从 59% 降至集采后 20%,美敦力、强生分别让出 16%、14% 市场,国产威高骨科抢占 16% 市场份额,三友医疗抢占 7% 份额,其余被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瓜分。

3. 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我国国产品牌市场集中度明显上升,2022 年,国产品牌 CR3 为 14.7%,较 2021 年提升 1.9 个百分点;国产品牌 CR5 为 21.8%,较 2021 年提升 3 个百分点。

4. 国产替代加速:集采政策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国产企业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化服务能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骨科集采全覆盖之后,市场格局的变化主要在于争抢存量市场,比拼的就是哪家企业原先的 "盘子" 足够大

5. 企业经营策略调整:面对集采挑战,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包括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渠道、加强研发创新等。大博医疗、威高骨科、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企业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在集采压力下成功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集采后行业发展趋势

6. 短期挑战:集采导致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及利润率有所下降,企业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7. 长期机遇:价格下降带来的骨科手术的普及率和渗透率提升有望促使市场规模恢复增长;同时外资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国产化率快速提升。

8. 市场分化:产品线单一的企业面临较大压力,而产品线丰富、研发实力强、渠道覆盖广的龙头企业则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

9. 产品升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高附加值产品,如 3D 打印产品、手术机器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提高产品竞争力。

3.3 DRG 支付改革对骨科行业的影响

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骨科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DRG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即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若干个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方式。

DRG 支付改革对骨科行业的主要影响

1. 医疗费用结构调整:DRG 支付方式下的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降低医疗费用、调整费用结构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显示,集中带量采购当月,住院总费用和材料费分别下降 9,520.82 元、9,878.83 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 医疗行为规范化:DRG 付费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临床路径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相关诊疗设备和耗材也将因此得到更加合理、精准的配置使用。

3. 成本控制压力增大:在 DRG 付费模式下,医院需要控制单病种成本,骨科植入物作为高值耗材,其使用将更加规范和合理。北京某三甲医院实施 DRG 后,骨科耗材成本占比从改革前的 68% 降至 61%,但手术台均时间增加 15 分钟,反映出成本控制与医疗效率的新平衡。

4. 临床路径优化:医院通过优化临床路径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例如,某三甲医院骨科通过 ABC 模型发现,关节置换术的耗材成本占总成本的 45%,通过供应链集采和耗材使用标准化,成本降低 18%。

5. 产品结构调整:DRG 付费模式下,医院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将推动骨科植入物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

DRG 支付改革下的企业应对策略

6. 产品优化:企业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7. 临床路径优化:企业与医院合作,优化临床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耗材使用,降低医疗成本。

8. 服务升级: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术后随访等,提高医院的手术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9. 创新产品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 3D 打印产品、手术机器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提高产品竞争力。

3.4 技术创新驱动骨科行业发展

创新技术正在重塑骨科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格局。随着 3D 打印、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技术的发展,骨科植入物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方向发展。

3D 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博医疗推出了 3D 打印 PEEK 椎间融合器,这是国内首款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多孔椎间融合器,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爱康医疗在 3D 打印技术方面也取得突破,其 ABM 系列包含 ABM 补块系统和 ABM 股骨柄系统,多形态、多规格设定,适合不同形态、不同范围骨缺损的重建修复。3D 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制造出复杂的内部结构,如类骨小梁结构,能够促进骨组织长入,提高假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强度

人工智能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大博医疗开发的 AI 手术导航系统误差率 < 0.1mm,显著提升了骨科手术的精准度。与腾讯医疗合作研发的骨折 AI 识别系统准确率达 98.7%,已嵌入公司影像设备。爱康医疗的 VTS 系统通过三维手术智能规划软件在术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为骨科植入物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博医疗在氧化锆陶瓷关节、再生型人工骨等产品方面进行了布局,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阶段。威高骨科在高生物活性聚醚醚酮材料、高强度磁兼容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布局。生物材料技术能够提高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骨结合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机器人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大博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爱康医疗的 K3 智能手术机器人于 2024 年 12 月正式发布,推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从 "技术跟随" 向 "规则制定" 转型。手术机器人技术能够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

骨科手术导航技术的发展也为骨科手术带来了新的变革。大博医疗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将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爱康医疗的 VTS 系统通过三维手术智能规划软件在术前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骨科手术导航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结论与展望

行业发展总结

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集采政策重塑市场格局,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创新技术驱动行业发展。2024 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 269 亿元,在集采政策的影响下,行业经历了短期调整后开始企稳回升。

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市场格局重塑:集采后,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市场格局从 "外资垄断" 转向 "国产崛起"。

2.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化服务能力,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创伤、脊柱等领域。

3. 创新驱动增长:3D 打印、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创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行业向个性化、智能化、微创化方向发展。

4. 企业策略调整:龙头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多元化布局、创新驱动、市场拓展等方式应对集采挑战,实现业绩回升。

5. 国际化进程加速:国产龙头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参与全球竞争,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 人口老龄化:截至 2024 年末,全国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31031 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推动骨科手术需求增长。

2.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推动骨科植入物市场发展。

3.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如集采政策、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等,推动行业发展。

4. 技术创新:3D 打印、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为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5. 产业链完善:骨科医疗器械产业链不断完善,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 5-10 年,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老龄化加速和人们健康意识提高,骨科手术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 2030 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 400 亿元。

2. 国产替代深入推进:随着国产品牌技术实力提升和产品质量提高,国产替代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国产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超过 60%。

3. 创新技术广泛应用:3D 打印、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创新技术将在骨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品升级和治疗效果提升。

4. 国际化进程加速:国产龙头企业将加速国际化布局,参与全球竞争,海外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到 2030 年,国产骨科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将超过 30%。

5. 行业整合加速:行业整合将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形成更加集中的竞争格局。预计到 2030 年,国产品牌 CR5 将超过 50%。

6. 产业链整合加速:产业链整合将加速,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整体竞争力。

7. 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技术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将加速,如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等,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8. 绿色制造兴起:绿色制造理念将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兴起,企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总结: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 "危" 与 "机" 并存的关键时期。在集采政策重塑市场格局的背景下,国产龙头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多元化布局、市场拓展等方式积极应对挑战,展现出强劲的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未来,随着国产替代加速和创新技术驱动,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应关注产品线丰富、创新能力强、国际化布局完善的国产龙头企业,把握行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