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记得小商品城我是6块多关注的 ,后面大概是23年的时候八块多买的,我当时记得小商品城前十大股东里有一个牛散叫高雅萍,我应该是跟她同时期关注的。
后面小商品城9到11块多的时候 开始盘整 震荡 股吧里一帮神经病(现在上海电力里也有) 买了开始唉声叹气 ,我当时没经验,看他们跌了就搁那儿骂街 也把我看迷糊了
,后面亏本卖了。 小商品城当时的震荡也把我震出去了
,后面我看那个牛散一路加仓
(刚才看了一眼高雅萍上个季度又加了),现在回头看,小商品的逻辑是啥?政策支持 商品也是出海远销全世界,还推行了义支付 拓宽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这么硬的逻辑 当时怕个毛啊。
后面复盘,小商品城当时震荡的时候为啥人家牛散坚守住了,她看清的本质是啥呢,应该是小商品城从“市场管理者”到“全球贸易基础设施”的质变。亦是从卖商品到卖规则的生态构建。它的义支付的战略价值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帮助义乌商户在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国家绕过SWIFT系统(你就说叼不叼吧)通俗点说 它响应了国家意志上的大方针:人民币与美元的掰手腕,通过商品的输出拓宽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这逻辑,谁敢犟嘴?
现在回头你看看上海电力 是不是政策支持 远景是不是以电力为载体,拓宽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
我任选一个角度 ,小商品城是打穿了一带一路上的SWIFY系统绕开了美元支付的刚性规定,
而上海电力亦是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先锋,亦可以以技术输出,再逐渐拓宽到人民币结算去构建自己的规则。
上海电力的境外项目(如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匈牙利Tokaj光伏项目)不仅带来稳定收益(2023年境外净利润增长18.15% ,我只查到了24年的官网公告),更成为中国标准输出的窗口。例如,匈牙利项目采用平单轴跟踪支架技术,较当地常规方案提升发电量15%,被欧盟视为清洁能源合作典范(技术输出制定规则,如同小商品城的义支付) ,这与小商品城通过义支付输出人民币结算规则的逻辑一脉相承。
其他的角度 比如政策红利:上海电力是上海市2025年出台的《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对虚拟电厂、储能等项目给予补贴,具体的就不展开说了,官网上都有。
又比如央企改革的特殊机遇 这就是小商品城当时所比不了的。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核心上市平台,上海电力被赋予整合海外资产、解决同业竞争的使命。集团计划将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是政策的硬性约束是明牌。上海电力可能承接集团在中东欧、东南亚的新能源资产,形成“国内新能源装机+海外运营”的双轮驱动 。这种资产注入预期,与小商品城通过政策试点获得跨境支付牌照的逻辑又何其相似,唯一不同是 硬骨头得小商品城自己去啃,上海电力是背后的爸爸,明牌的注入啊
。
所以,所以,股吧里那些担心今天炸板不炸板的,今天大盘跌了,明天上海电力开盘会埋人的,这重要吗 咋的 大盘跌了 上海电力就不叫电投国际了?咋滴 大盘跌了 资产就不注入了?逻辑会变吗?
咋滴,央企的大领导什么时候按照A股大盘红一个点绿一个点去更改集团的战略决策了?
我相信绝大数的人,投资生涯中永远都不要去赚被情绪左右的利润,去赚逻辑兑现的收益更客观更稳当。至少我余生的股票投资,永远都不会去猜股票的涨跌。还是那句话,纯技术分析终是妄人的臆想。那些自诩很懂市场情绪的人,都是逞口舌之快的妄人。$上海电力(SH6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