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后,威海银行成交量依旧“一潭死水”

用户头像
威海银行(09677)
   

来源:中访网财观

empty

若论港股市场中成交最冷清的银行股,威海银行无疑名列前茅。作为一家港股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威海银行在2024年的日均成交额仅约0.75万港元,全年总成交额甚至未达200万港元,长期换手率接近于零,在所有已上市的城商行中持续垫底。

尽管于2月26日正式更名为“威海银行”,并同步启用了全新的英文标识“WEIHAIBANK”,试图通过品牌升级带来新气象,但市场并未对此买账。更名后的两个月内(截至4月24日),该行仅有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突破1万港元,其余交易日仍陷于“假死”状态,股价长期徘徊在2.96港元附近,几乎没有波动。

从财务数据看,2024年威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16亿元,同比增长6.64%;净利润达21.98亿元,同比增长3.38%;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9.92亿元,同比增长2.99%。不过,其核心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5.74亿元,较去年减少0.58亿元,同比下降9.21%,显示在非息收入方面仍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该行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为45.72亿元,较2023年增长0.78亿元,反映出随着业务扩张,贷款及垫款的风险拨备计提也相应增加。

资产质量是检验银行经营成色的试金石。截至报告期末,威海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至1.41%,但是不良贷款规模从27.6亿上升到了29.6亿,其中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约5.18%,较2023年末的约3.50%增加约1.68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则出现“双升”,规模从43.5亿增加至57.75亿,占比从2.29%升高至2.74%。与此同时,按地区划分,威海市本地的不良贷款率翻倍,从23年0.38%增至24年的0.83%。意味着本地市场资产风险正在累积。

另外,威海银行2024年的拨备覆盖率仅虽然相比上年末的154.08%有所提高,但仍逼近150%的监管红线。

虽然威海银行的财务指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高管的薪酬却出现上涨。年报显示,截至24年末,威海银行高级管理层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共803人。报告期内,本行高级管理层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固定薪酬为10,070万元,考核前标准可变薪酬为22,297万元,考核后实际可变薪酬为16,647万元,平均薪酬20.73万元,其中延期支付为8,061万元。

而在2023年,威海银行高级管理层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共774人,考核后实际可变薪酬为14,974万元,其中延期支付为7,964万元,平均薪酬19.3万元。不仅如此,23年威海银行还薪酬追索扣回了27.28万元。

内控方面,威海银行近一年罚单不断。2024年12月14日,威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分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罚款40万元。

2024年8月6日,威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罚款30万元,时任威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吴振环也受到警告处罚。

成交量低迷、资产质量承压、薪酬激励与业绩不匹配,以及内控问题频现,都在提醒威海银行——仅靠表面“焕新”无法真正提振市场活力。若想真正实现价值重估,威海银行还需在公司治理、业务结构优化及风控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改革,以赢得市场与投资者的真正认可。(内容来源|知谭商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为提升阅读体验,雪球对本页面进行了排版优化

风险提示:用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雪球的立场无关。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