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
会议目的:探讨自动驾驶技术的硬件支持,聚焦成像雷达在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优势。
管理层发言摘要:
Kobi Marenko(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介绍成像雷达技术:作为主动传感器,通过发射毫米波生成环境完整图像,具备全天候、抗光照干扰、长距离探测优势,可与摄像头/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实现100%安全的脱手脱眼自动驾驶服务。
二、财务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数据
营收、净利润、每股收益(EPS)、收入结构:暂无信息;
资产负债表关键指标、现金流情况:暂无信息;
关键驱动因素
对营收/利润变动的原因解释:暂无信息;
三、业务运营情况
分业务线表现:聚焦乘用车市场,同时通过合作伙伴开展小批量业务(如卡车、非汽车领域);
市场拓展
全球合作伙伴:北美最大一级供应商麦格纳(Magna,收购维宁尔后成为其成像雷达主要产品供应商)、中国一级供应商Hiwin(北京汽车集团参股,2024年底-2025年初将基于其芯片组全面生产雷达);
中国市场特点:中国汽车雷达年销量约100多万个,非汽车领域(机器人等)约100多万个,本土企业在激光雷达、低端雷达及处理芯片领域占据优势,成像雷达是中国仍需从外部采购的芯片产品;
研发投入与成果
技术优势:48x48通道雷达(约2300个通道,传统雷达仅64个),专用处理器可压缩海量数据(理论每秒3太字节)且不丢失细节,单个芯片集成通道数为竞争对手4倍;
下一代产品:射频(RF)领域接近完成下一代研发,处理领域将加入边缘AI后处理技术;
四、未来展望及规划
短期目标(下一季度或年度的战略重点与财务预期):未来6个月关注主要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转向L3级自动驾驶的决策;
中长期战略
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成像雷达有望占汽车市场的10%-15%,主要覆盖高端车型(如奥迪、奔驰、宝马、高端凯迪拉克等);
价格目标:控制在非数千美元水平,或提供每月100-200美元的服务定价;
技术路线:持续推进下一代产品研发,强化射频与处理技术优势,集成边缘AI后处理;
五、问答环节要点
技术对比:传统雷达为4x4/8x8通道(64个通道),设计目标为简单任务(如盲点检测),无法生成图像;成像雷达为48x48通道,可生成环境完整图像,核心差异在于专用数据压缩处理器及多通道集成技术;
竞争格局:目前达到同等技术水平的成像雷达供应商主要为Arbe与Mobileye,传统雷达企业受限于处理器性能(如恩智浦最高支持24x24通道)难以突破;
市场规模与价格:2030年成像雷达市场占比预计10%-15%,需控制价格以推动普及,避免用户为“时灵时不灵”的服务付费;
中国市场动态:本土企业在激光雷达(禾赛、速腾)、低端雷达(Kaltera,比亚迪使用)、处理芯片(地平线机器人)领域崛起,正将恩智浦等国际厂商挤出市场,成像雷达因Arbe的独特处理技术与专利仍需进口;
六、总结发言
管理层强调需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决定全面转向L3级自动驾驶,2028-2029年将有300万辆卡车推出,此前12-24个月为关键决策期;
未来战略重点: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下一代射频与处理技术、边缘AI后处理),拓展全球合作伙伴(麦格纳、Hiwin等),推动成像雷达在高端车型的普及,目标2030年占市场10%-15%。